浅谈科学合理施用肥料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中提高化肥利用率,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培肥耕地土壤,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最有效技术手段,是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公益性事业。
以前人们常说:“有收没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意思是说,肥施得越足,收成就越好。
如今随着科技的普及,种田技术已入户到田,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转变,不再盲目地施肥,对自家责任田里的土壤状况有了充分的了解。
根据“诊断”结果“开药方”并按方抓药。
以便做到缺什么补什么,缺多少补多少,让农作物吃上“营养均衡套餐”,以上说的这些就是咱们国家目前大力推行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施肥的目的及意义。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方法。
通俗地讲,就是在农业科技人员指导下科学施用配方肥。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核心是调节和解决作物需肥与土壤供肥之间的矛盾。
同时有针对性地补充作物所需的营养元素,作物缺什么元素就补充什么元素,需要多少补多少,实现各种养分平衡供应,满足作物的需要;达到提高肥料利用率和减少用量,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产品品质,节省劳力,节支增收的目的。
测土配方施肥就是把土壤、农作物、肥料三者紧密联系在一起,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和农作物需求特点,选择适宜的肥料和比例,因此应该:
(1)了解土壤肥力状况。
土壤不仅是农作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农作物所需各种养分的主要供应者。
在农业生产中由肥料、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都存在在土壤,最终由土壤直接供给农作物吸收利用。
因此,最好的办法是采集土壤样品进行分析测定。
但是,由于田间土壤变化的复杂性,以及化验分析的条件限制,有时没有办法根据土壤的分析结果来施肥。
那该怎么办哪?在不能进行测土施肥时,可以根据以前的施肥状况和目前的土壤地力情况来考虑肥料用量。
一般肥力高的土壤,可以适当降低肥料用量,而对肥力低的土壤,应该增加肥料用量。
对土壤比较粘、保水、保肥能力强的土壤,一次肥料用量可以稍大一些,而对土壤较砂,保水、保肥能力弱的土壤,则一次肥料用量不能过多另外,由于土壤中的养分还包括灌溉水、降雨、秸杆还田、根茬残留、生物固氮等提供的养分,因此还要根据它们带入的养分状况,来考虑肥料用量。
(2)了解农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特征.要做到科学合理施肥,要知道作物需要什么肥料?需要多少?什么时间需要?作物需要什么肥料?一般来说,所有作物都需要17种营养元素,也称为植物生长必须的营养元素,它们是:碳(c)、氢(H)、氧(0)、氮(N)、磷(P)、钾(K)、钙(Ca)、镁(Mg)、硫(s)、铁(Fe)、铜(Cu)、锌(zn)、硼(B)、铬(M0)、锰(Mn)、氯(cl)根据这
些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以及农作物的需求状况,把它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土壤里相对含量较少,农作物吸收利用较多的氮、磷、钾,叫做大量元素。
第二类是土壤含量相对较多可是农作物需要却较少,像钙、镁、硫等,叫做中量元素。
第三类是土壤里含量很少、农作物需要的也很少,主要是铜、硼、锰、锌、钼等,叫做微量元素。
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通常把氮磷钾称为大量元素、或肥料三要素。
但是,由于作物种类不同,它们对这些营养元素的需求上也明显不同。
如小麦、玉米对氮、磷、钾需求较多,而花生、大豆对、磷、钾需求较多,食用叶片的蔬菜、茶、桑等需要较多的氮,油菜需要较多的硼,地瓜需要较多的钾。
这就要求在生产中根据作物的养分需求特点选择不同的肥料种类。
作物需要多少肥料,就相当于一个人一顿得吃多少饭一样,少了他没吃饱,但多了也不行。
一般作物对肥料的需求取决于所种植的作物种类和产量水平。
一般在蔬菜、果树上的肥料用量要大于粮食作物,产量水平高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要大于产量水平低的作物。
,那么,在施肥时就可以根据近两年的产量水平估算今年的产量状况,然后估算肥料用量。
作物在整个生长过程中都需要营养,但作物一生中对养分需求有两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就是施肥的最佳时期。
植物营养临界期是植物对养分浓度比较敏感的时期,多为植物生长的前期。
这一时期对养分需要的绝对数量并不太多,但很迫切,如果此时营养元素缺乏或过多或元素间的不平衡,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和产量产生很大的影响,且后期难以弥补和纠正的时期。
如磷的营养临界期在苗期,玉米在出苗后1周,;小麦在分蘖始期。
氮的临界期比磷稍晚一些,一般在营养生长到生殖生长过渡时期,小麦的在分蘖和幼穗分化两个时期;玉米在幼穗分化期;植物营养临界期的养分供应主要靠基肥或种肥供应。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往往在植物生长最旺盛的时期,此时植物吸收养分的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最多,如能及时满足此时期作物对养分的需要,增产效果极为显著。
如玉米的喇叭口期,小麦的拔节-孕穗期、。
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的施肥是以追肥的方式施入的。
(3)根据肥料种类和性质选择适宜的肥料。
肥料依据不同的目的,肥料可分为不同类型、按肥料来源分:有机肥(农家肥)、化学肥料、绿肥、生物肥料。
按营养成分:单质肥料、复合肥料。
按肥料的状态分为:固体肥料、液体肥料、气态肥、按肥料中养分的形态或溶解性可分为:速效肥料、缓效肥料、长效肥料、按肥料施用后对土壤酸碱性的影响可分为:生理酸性、生理中性、生理碱性肥料、肥料的施用方式施用方式:基肥(底肥)、追肥、种肥。
施用方法:撒施、条施、沟施、冲施、叶面喷施、灌溉(滴灌、喷灌)施肥。
肥料的作用1)提高产量。
2)改善品质。
3)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施肥可归还由于作物收获所带走和其它原因而损失的养分,提高土壤供肥能力;改善土壤的水、肥、气、热条件。
但是,如果肥料施用不当,还可以污染环境,影响我们的身体健康。
1)过量施用氮肥引起地下水和地表水污染,引起农
产品硝酸盐累积。
2)磷肥加工过程中的氟污染,施用时的重金属污染、放射性污染,以及引起水体富营养化。
3)肥料施用不当,作物抗病虫害能力、抗倒伏、抗干旱能力下降,导致产量减少和品质变差。
(4)在当前农业生产中肥料的施用存在的问题。
1)施肥愈多愈好,要让农作物高产就要多施肥。
2)施肥就是施氮肥或磷、钾肥。
3)对复合肥的片面理解。
4)重视化肥、忽视农家肥。
5)肥料用量的确定靠习惯,缺乏科学依据,没有充分考虑作物需求、土壤肥力状况和肥料本身特点。
6)很多地区都是肥料施用后大水漫灌,肥料损失严重。
7)认识不到肥料施用过多后造成的经济损失和对环境的危害。
8)在个别地区大量直接施用没有经过腐熟的农家肥,导致病害发生加重。
9)在部分地区农民买肥料时主要是考虑肥料的价格,对肥料的质量关注不够。
(5)如何合理施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1)要根据作物品种对养分的需求。
2)考虑土壤的肥力状况。
3)选择适宜的肥料。
4)考虑到种植制度和轮作习惯。
5)重视农家肥的施用。
[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