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99.doc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99.doc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_心得体会_99 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聆听上海教育专家王芳客座丰城养成教育的讲座会场内,一位位教师正襟危坐,聆听一位77岁老人的教诲。

王芳老师用一个个事例,敲打着我们每一位老师的心。

国民道德素质的低下,于基础教育的道德教育的忽视,于基础教育的教育者的教育缺失。

学生行为习惯很大程度上受直接教育者的影响,古人曰: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

为什么不少学生对《守则》、《规范》倒背如流,却随地吐痰、随手乱扔纸屑;为什么许多学生在校内学雷锋做好事,回到家里却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因此,养成教育要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地,需要从学生点滴的养成教育抓起。

见到垃圾随手捡起来,在校园内轻声慢步地行走,见到老师主动行礼问好,上学衣帽整齐,佩戴好红领巾这些看似平平常常的小事,其实是实实在在的素质基础,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高台起于垒土,所以养成教育必须从小从点滴抓起。

养成教育重在养成,好习惯是养成的。

好习惯是培养的,好习惯是学习得到的。

所有教师都要做学生的楷模。

要用正确的思想影响学生。

让学生知道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帮助学生分辩真善美与假恶丑。

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品行端正,作风正派,做人大度,没有不良嗜好。

教师应多阅读一些有思想有深度的书籍,使自己的思想豁达。

对待学生要友善关心,宽严相济。

现代社会必须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做为教书育人的教师,更应该身先士卒,率先垂范。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在办公室里,分心的你看到同事们一个个安安静静的坐在办公桌前埋头工作,自己就觉得愧疚不安。

从而也静下心来去工作。

所以学习型的教师同样会给学生以启迪。

上下课间,学生无意中瞥见老师认真批改作业的身影茶余饭后,望见老师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都会启迪学生的心灵。

养成教育要抓好学生的行为训练。

养成教育要重视行为习惯的训练,没有训练就没有习惯,要抓好学生行为的训练,首先要强调持之以恒,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非一日之功,需要长期抓,持之以恒,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一、分类突破法。

要求学生按照这些行为目标或规章制度进行学习、实践。

教师利用班会时间单独立项检查,经常给以鼓励表扬。

通过检查、鼓励,提醒学生时时注意自己的行为目标是否落到实处。

二、自我教育法。

要求每个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周记本中,每周开辟几行字的专栏,以教师的口气评判己一周的表现,由教师阅读这些评判,看看是否与事实吻合。

三、说理引导。

联系学校实际表现举办专题讲座;组织学生开展日常行为问题讨论;找不同类型学生谈话;到校外进行调查、参观、访问等等。

因为习惯成自然是需要时间的,要持之以恒,要有耐性。

有些教师对学生不良习惯矫正一次不成,二次仍收效不佳,便灰心没辙了。

岂不知矫正一个坏习惯,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过程是一次痉挛的过程。

坚持才能胜利,持久才有收获。

如学生做作业动作慢,坐姿不正,由于这个坏习惯不是一天、两天养成的,你要一下子让他改正,是不可能的,只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不断鼓励,才能见效。

养成教育要广泛动员社会和家庭,形成养成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优化对培养小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起着重要作用。

例如:我班很多家长反映:孩子在家里不做作业,整天看电视,每天晚上不按时睡觉,学习用品到处扔,希望老师严格教育。

难道家长把子女送到学校,就可以放手,一点责任也没有吗?《三字经》云: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家庭和学校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庭的教育和学校的教育需要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总之,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强化的过程,要抓住关键时期从点滴做起,家长和学校共同配合对学生的进行行为训练,只有长期、反复、不断的强化,加深烙印,习惯成自然,来促进学生从小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行为规范。

相信不久,我们的教育才不会处在一个尴尬的境地,我们祖国的未来才充满希望!学习养成教育心得体会1、养成教育,始于细节。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

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关于德育教育根本任务的基本阐述。

从教以来,我始终遵行陶先生这一朴素教育思想,立志让每个学生,通过天天求知,日日求真,成为大写的人、高尚的人、四会的人,成为真人。

求真的核心是习惯养成,求真的起点是求细做小。

面对多属独生子女,思想尚不成熟,志向远大模糊,良好习惯尚未养成的现代中学生(我们的养成对象),班主任德育工作最原始最有效的办法,就是从小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实抓细节教育。

让每个学生,心如明镜,勤扫小屋;不好高骛远,不求大弃小;关注生活中的每一细节,做好身边的任何一件能够做好的小事;追求细心、细行和细德。

2、教人求真,自己先做真人。

重细是理念和态度,善细是教师的诗外工夫。

善细的结果未必能事事如愿,善细的过程一定真实而感人。

陶行知说:教人求真,先做真人。

真的班主任,敢于直面微薄的待遇,敢于正视非优的考验,我行我素教人求真,兢兢业业常抓细节,这是怎样的殉道者和幸福者。

我虽不是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但我愿放弃冲天的志向,以恬淡心态和求实的作风,引导学生做好细节!3、养成教育,成于细节。

小学阶段是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时期。

著名的教育学家叶圣陶曾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小学生来说能为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人终身受益。

我围绕求真目标,实抓细节养成。

现将一月中细节教育的点滴,汇报如后。

首先,确定指导思想:1、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关键是养成教育,须遵循从他律到自律这一规则。

2、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应落到实处,细微处入手,可以通过训练养成,加强训练,指导与主体意识相结合。

3、良好行为规范的养成,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践中体验,在活动中感受。

第二,如何做好养成教育的具体做法:1、明确意义,激发动机。

①学生激发自我教育的动机。

自我教育能力是学生在自我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因此,让学生保持自我教育非常必要。

我班充分班队课、板报开展知识竞赛等形式,引导学生观察现实、体验生活、不断提高自我教育活动。

同时,也使老师们认识到,养成教育不是校长、德育处、少先队或某个老师的事,应是全校师生共同的事情。

同时,明确要抓学生成绩,抓教学质量,必须从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

树立行为规范教育我有一份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养成教育,从抓养成教育的氛围。

2、制定计划,明确目标。

根据学生年龄结构,心理特点,我班确定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训练的内容与重点主要训练有三大方面的内容,分别是:卫生习惯养成目标,行为习惯养成目标和学习习惯养成目标。

3、建章立制,规范言行。

良好的行为规范养不是靠几次教育,几个活动就能完成的,它需要老师和学生持之以恒来完成。

(1)值日制度:由本班小干部负责每天的五项竞赛检查,主要是学生的行为表现,及时作好记录,并且作好教育,一周作好总结工作,真正从细小处入手,把行为规范落到实处(2)学生文明行为考评制度:每月都要对学生行为进行考核,作好记录,评出文明小标兵并且进行存档,与文明班级和优秀中队相结合,使学生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舆论监督下,使学生能较自觉地遵守规范。

收到的成果(一)卫生方面卫生打扫及保持。

值日学生能够坚持早到校,彻底打扫干净室内外卫生。

教室、卫生区不留任何卫生死角,不存任何垃圾物。

门窗玻璃要全天保持清洁无任何尘土,室内外地面无废纸、饮料盒、塑料袋、卫生纸等垃圾物。

值日生要将将室内桌凳摆放整齐,凳子一律放在课桌下。

(二)行为习惯方面1、养成了良好的饮食习惯。

杜绝零食、塑料袋等白色垃圾物进校园。

学生不在校外小摊上买饮料、面包、鲜奶、糖块、辣椒条、菜饼等不卫生食品,也不从家里往学校带零食。

2、切实做好安全工作。

全体同学认真遵守《班级制度》,做安全有益的游戏,创建平安校园。

严禁攀爬篮球架、杆子、柱子、树枝、窗台、楼栏杆等,严禁在楼梯、走廊、教室、操场、厕所等地追逐打闹。

3、严格到校、休息时间。

(三)学习习惯课前预习、自学,课后认真复习,不懂就问;按时、独立完成作业,书写工整,卷面整洁;认真做广播操、眼保健操;认真上好朝读和自习,老师不在时自觉遵守纪律。

(四)文明习惯尊敬老师,对老师有礼貌;体贴父母;礼貌待客;爱护课桌凳,不乱刻乱画。

4、严格训练,及时反馈。

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必须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

强化训练,我们主要采取以下做法:(1)在活动中让学生感受、体验。

(2)在学校生活中训练。

要求学生在校生活中规范化、科学化、有序化。

(3)及时反馈,矫正强化。

良好行为养成,我班及时表扬、鼓励,使其产生强化作用,对不良行为我班及时指出,要求及时整改、矫正。

第三、取得的成效与努力方向。

在各个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每人都能根据训练目标完成,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通过规范月的强化训练,都能够在思想上形成共识,清楚在知道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对学生今后的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虽然规范月活动只有短短的一个月,取得的成绩也是可圈可点的,但并不表示没有问题。

今后,在这方面的工作更需要注意积累,不断提高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学习,吸收别人的经验,把我班的养成教育做得更好。

另外,对行为规范训练不够到位,落实不是非常到位,没有从细小处入手,还有我班是农村子弟班,家长素质差次不齐,普遍不高。

很多活动都在尝试、探索当中,还有很多缺陷与不足,有待不断完善。

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行为规范训练是一项长期的工作,贵在坚持,持之以恒。

今后如何将活动与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更好结合,这将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