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内容、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中考《记叙文阅读——内容、结构》专题复习教案(含答案)

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当初上帝造人的时候,每个人身上都背了一个大包袱。

人类常向上帝抱怨,怨自己的包袱太重,别人的太轻。

有一天,上帝叫这些人交换包袱,可是把别人的包袱背过来以后,反而觉得更沉重,觉得不如以前轻松。

感悟:鞋合不合适,只有自己的脚知道!珍惜现在所拥有的。

二、复习预习1、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12、线索:时间、地点、题目、人物、事物、事件、感情变化等作用: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将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的统一起来,使结构清晰、条理清楚。

3、题目的作用4、开头、中间、结尾的作用2三、知识讲解知识点1复述故事或概括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组织语言: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

注意表达的准确和简洁概括层意(段间)1. 摘句法:找段落中心句作为段意(有时要对中心句进行适当的删改)2. 概括法:记叙了谁(在何时何地)+干什么+结果怎么样,或:什么(事物)+怎么样(抒了怎么样的感情)3. 叠加法:有些文段的两个以上的主要内容,把要表达的这些内容组合成句就行。

总的要求:完整、简洁、明确。

概括文章主旨1、掌握概括方法:题目、文章结尾、文中关键词语及抒情议论的句子往往与中心有密切的关系,可根据这些词句来领会和概括文章主旨。

2、注重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刻画了)……的故事(事迹、经过等),表现了(赞美了、提示了、讽刺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的思想(性格、精神),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知识点23记叙的顺序及作用:1、顺叙法【特点】顺叙是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事情,这就跟事情发生发展的实际情况相一致,所以易于把文章写得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运用顺叙,要注意剪裁得当,重点突出。

否则,容易出现罗列现象,犯平铺直叙的毛病,像一本流水帐,使人读了索然无味。

【作用】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倒叙法【特点】倒叙并不是把整个事件都倒过来叙述,而是除了把某个部分提前外,其他仍是顺叙的方法。

采用倒叙的情况一般有三种:一是为了表现文章中心思想的需要,把最能表现中心思想的部分提到前面,加以突出;二是为了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三是为了表现效果的需要,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倒叙时要交代清楚起点。

倒叙与顺叙的转换处,要有明显的界限,还要有必要的文字过渡,做到自然衔接。

特别要注意,不要无目的地颠来倒去,反反复复,使文章的眉目不清。

【作用】使文章曲折有致,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增加叙事波澜;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3、插叙法【特点】插叙是为了表达文章中心的需要。

有时是为了帮助读者了解故事情节的追叙;有时是对出场人物的情节作注释、说明。

使用插叙一定要服从表达中心思想的需要,做到不节外生枝,不喧宾夺主。

在插入叙述的时候,还要注意文章的过渡、照应和衔接,不能有断裂的痕迹。

4【作用】丰富内容,深化主旨,曲折有致。

4、补叙法【特点】补叙主要用于对上文的叙述补充说明,一般是片断性的、简要的,不具备完整的事件,也可以把解释或说明的文字放有前面,以引起下文。

补叙的作用,一般不发展情节、事件,只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

【作用】对原来的叙述起丰富、补充作用;造成悬念,叙事波澜,深化主旨,造成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知识点3一、句子或语段的作用解答词语或句子的含义这类题目,要联系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词语或句子的:1、从内容上,常有:①开篇点题;②设伏笔、作铺垫;③深化中心;④点明主旨(画龙点睛);⑤表达感情;⑥表现人物的特点等作用。

2、从结构上,常起:①承上启下过渡;②总领下文;③总结上文的作用。

二、题目的作用1、交代文章主要内容。

2、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3、点明行文线索或感情线索。

54、确定文章描写对象,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5、揭示(暗示)文章主旨6、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富有哲理,引人思考四、例题精析【例题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习题。

母亲的唠叨宋向阳春生三岁那年,父亲就出车祸走了。

在他的记忆里,只要和母亲在一起,总会听到她没完没了的唠叨。

母亲唠叨的时候,春生是不能走神的。

否则,母亲会叉着腰,用手点着他的脑门喊道:你拿我的话当耳旁风吗?在母亲的唠叨声里,春生长成了大小伙子,毕业后被分配到镇上做教师。

去学校报到那天,母亲老早就起来了,把他的衣服熨得平平展展。

过了一阵,母亲将饭端上桌子,见他还没穿衣服,便开始唠叨:起来啦,捂在被窝里想孵鸡仔咋着?往后你要带一群娃子上进呢,这样懒咋行?我说话呢,你明白没?春生赶忙爬了起来,嘴里答应着:妈,我知道了。

母亲坐在他的跟前,瞪着眼睛问他:你知道啥?成天吊个啷当的,你知道啥?当老师可6是天大的事,误人子弟哪行?人家爹妈把孩子交给你,你就要像对自己孩子一样。

春生一边穿衣服,一边大声地答应:妈,您放心吧。

春生吃完饭刚要走,又被母亲叫住了。

她猫下身子,把儿子左脚运动鞋带重新系了一遍,嘴里还说:看看你,鞋带系得松松垮垮,没一会儿就得开了,踩在脚下让人看了多不好,头一天上班,要给人留下好印象啊。

春生看着母亲头上又添了几缕白发,心里突然酸酸的。

春生结婚后,搬进了学校的教师住宿楼。

只要一有机会,母亲的唠叨依然不折不扣地进行着。

这天,因为一件小事,春生和妻子发生了争吵。

回到老家,他一声不响地坐在炕头,脸上仿佛结了霜。

母亲皱了皱眉,盯着他的眼睛说:儿啊,跟你的媳妇闹意见了?春生说:吵了几句,没啥大不了的。

母亲拿了把凳子坐在他的对面,喝道:好日子过够了?人家萍子哪儿对不起你呀?春生道:妈,您别生气,我们没事儿。

母亲从他小时候一直说到结婚,语气慷慨激昂。

吐沫星子飞到了春生脸上,他却没敢去擦,时不时还要点点头。

即使这样,母亲仍然提醒他:我的话你要不进脑子,纯粹找打。

说完便伸过手来。

春生侧过脸,把耳朵对准了母亲。

母亲叹了口气,手缩了回去。

儿啊,咱娶了媳妇是用来疼的,不使用来气的,明白吗?母亲说。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嗓子已经沙哑,才把他推出了门。

妈,我还没吃饭呢。

春生委屈地说。

7回你媳妇那里去吧,她也肯定饿着呢,给她做顿好吃的吧。

我在您这儿住不成吗?你想让我唠叨一宿啊。

春生赶忙逃了。

母亲在后面大声喊道:儿啊,慢点走。

春生听着这话,眼里湿润了。

若干年后,春生当上了镇中学的校长。

他把母亲接到自己身边,挨唠叨的机会更多了。

一天,有个家长因为孩子转学的事,到他家串了趟门,留下一件精装的白酒。

客人走后,母亲阴着脸站在了春生面前。

春生拿起车钥匙想走,却被母亲拽住了。

妈,我还有事呢。

春生满脸不自在地说。

母亲平静地望着他,不紧不慢地说:你涨本事了,不想听我唠叨了,是不?妈,我真有事。

春生的声音越来越低。

今天不是星期天吗?你糊弄谁呀?母亲的声音越来越大。

春生放下钥匙,让母亲坐在对面,还给她倒了一杯茶水。

母亲指着那一件酒开始_ A__(数落责骂)起来,从山南讲到海北,从古讲到今。

春生耐心地听着,胸中潮起潮落。

两个小时后,母亲的唠叨结束了。

春生说:这是名牌酒,我还想让您尝尝呢。

母亲拉着他的手说:你要那样,妈喝了它心里也不舒服啊。

春生点点头,把酒送回去了。

很多年过去,春生顺顺利利地当上了教育局副局长。

只要有空,春生就会坐在母亲的对面,默默地望着她,眼神里充满期待。

8妈,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春生不住地呼唤着。

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不发。

(选自《漫·阅读》)【题干】1.从文中括号内选出最恰当的词语,填到A处,并简述理由。

最恰当的词语是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数落理由:母亲在给春生讲道理,并没有责骂的意思,所以用“数落”。

【解析】“数落”指责,泛指责备、批评的意思。

“责骂”用严厉的话责备。

一般用于晚辈不争气,长辈就会恨铁不成钢的骂些能激你奋进的话。

母亲只是在讲道理,表明自己的意见和看法,所以不能用“责骂”。

【题干】2.如何理解文中母亲的“唠叨”?【答案】(1)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母亲的唠叨伴随,从而使孩子的人生路走得更加顺畅。

(2)母亲的唠叨凝聚了母亲对儿女的爱。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对“唠叨”的理解可从孩子和母亲两个方面来阐述。

孩子方面是带给孩子的影响,母亲方面结合主旨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

【题干】3.文章最后两段有什么作用?【答案】结构上:照应文章的题目,使文章在结构上紧凑、严谨;独立成段,意味深长,发人深思。

内容上:总结全文,表达了春生想念母亲的唠叨,想念母亲的情感,点明文章的主旨。

9【解析】本题考查文章结尾段的作用。

一般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

倒数第二段“您能再唠叨我一回不”和题目“母亲的唠叨”相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

最后一段“母亲被镶在镜框里,一言不发”独立成段,发人深思。

内容上点明主旨。

【题干】4.梁晓声在《慈母情深》中通过“要回小人书”“给钱买书”两件事,也刻画了一位可敬的母亲形象。

请分析两位母亲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答案】相同点:两位母亲都饱含了对儿女的爱。

不同点:(1)文中母亲的爱表现在唠叨上,是直接而外露的。

(2)《慈母情深》中的母亲挣钱不易,却支持儿子买书,母爱是深沉、无私和宽广的。

【解析】相同点可从两篇文章的主旨去考虑。

虽然角度不同,方式不同,但都表现了母亲对儿女的爱。

不同点可从表达母爱的方式上去分析。

春生的母亲爱唠叨孩子,孩子从唠叨声中感受母爱。

梁晓声的母亲,默默地支持孩子,为了孩子愿意舍弃一切。

【例题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

你让我成为最好的自己张亚凌直到今天,我依旧最喜欢一个姓,高;最喜欢一个字,翔;超喜欢一个词儿,高翔。

抬头:天蓝云白,鸟儿高翔,再没有比这更美的意境了。

回眸,凝视,三十年前清晰如昨。

记得是个午自习,我们刚升入初三的第二周。

正在做作业,突然听见几声响亮的击掌,10——用脚趾头想想都是老班。

抬头,果真。

连续响亮击掌是老班训话前的招牌动作,现在想起都会咧开嘴巴笑出声来,相当于古时官吏升堂前众衙役用棍棒敲击地面喊“威武——”。

却见老班旁边站着一男生:高而瘦,是瘦才显得高,还是高才显得瘦?洁净、整齐到让人觉得失真,我们班那些傻小子呀,裤带耷拉下来当潇洒,拖着鞋走路以为成熟。

可是从那目光里,我只看到一个词,冷傲。

老班指着他介绍了一句“高翔,从北京转回来的”,而后给安排了个座位就离开了。

每每下课,我们像终于盼到了放风时间的囚犯,推着搡着冲向教室外面,尽情尽兴似乎又很无聊地蹦着喊着。

而高翔,总是静静地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看着窗外。

阳光透过玻璃刚好落在他的脸上,细碎的阳光也化不开他一脸的沉郁。

马上有好事者就打听出来了:高翔的爸妈都是搞什么研究的,爸爸因为辐射太大,病故了。

妈妈要改嫁,只有一个儿子的奶奶硬将高翔从北京带了回来。

高翔的作文总被语文老师当范文。

也记得语文老师的评价总是一成不变,什么“语言、思想深度远远超出你们”,什么“那种好是你可以读出,可以捕捉到,就是说不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