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三章 外部效应理论(王)

第三章 外部效应理论(王)

带有负的外部效应的物品或服务的价格,不能充分 反映用于生产或提供该种物品或生产要素的社会边际 成本
事例:造纸行业
外部边际成本(MEC)
因增加一个单位的某种物品或服务的产量而给第三者 所带来的额外的成本 生产某种物品或提供某种服务的MSC的一部分,但 未在价格中反映

问题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人们在经济活动中决策所依据的 价格P,既不能精确地反映其全部的社会边际效益 MSB,也不能精确地着眼于MPB 的调整,即发放相当于MEB大小的补贴, 将MPB提高到与MSB一致的水平。 • 特征:MEB=补贴 • 例子:疫苗接种 W=MEB
矫正性的财政补贴
价 格 45 效 益 30 成 本 ︹ 美 元 ︺ 25 财政补贴 10 X Y 0 10 12 R V UU Z
B
10
A
D=MSB ︽ ︽ ︽
0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归纳
A点——产量非最佳 MPC=MSB,MSC≠MSB B点——产量最佳 MSC=MPC+MEC=MSB A→B:可获得净效益BGA

结论
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 售将会呈现过多状态
2、正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1、定义
某些个人或厂商的经济行为影响了其他个人或厂商,却 没有为之承担应有的成本费用或没有获得应有的报酬的 现象 简言之,未在价格中得以反映的经济交易成本或效益 或者说:外部效应是市场交易的双方给第三方造成的危 害或收益而他们自己又没有负担或获得的部分。

2、分类
基本分类方法——依照结果,将外部效应分为:
归纳
U点——产量非最佳 MPB=MSC,MSB≠MSC V点——产量最佳 MSB=MPB+MEB=MSC U→V:可获得净效益UZV

结论
当存在正的外部效应时,物品(或服务)的生产和销 售将会呈现不足状态。
MEB递减的情形

MEB往往随着消费量的增加而递减 MEB↓——达到一定程度时—— MEB→0。
2、明晰产权,建立严格的产权保护制度 所谓产权就是对某种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以及自由 转让权力等。 外部效应说到底是因为产权不清造成的。 科斯定理:只要交易费用为零或很低时,无论产权归 何方所有,市场交易的双方总是能够通过谈判使资源达到 帕累托优化配置状态。 例如,排污权交易制度,就市场交易的办法较好地解 决污染问题。 科斯定理表明,只要产权是明晰的,不论归谁所有,外 部性问题就可以解决,政府无需干预。
微观经济学上讲到:MC=MR,可使厂商的利润最大化,这 仅仅是实现了厂商个人资源的优化配置,即利润最大化。 但从全社会的角度讲,应该实现整个社会的 资源优化配置, 即使MSC=MSB ,这正是公共经济学的要求。 因此,实现全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条件 就是:MSC=MSB。
1、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正的外部效应 Positive Externality 负的外部效应 Negative Externality

正的外部效应
亦称外部效益或外部经济 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 映的经济效益 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间交易会给其他人或厂商带来 益处 事例:消防设备

负的外部效应

第四节、政府矫正外部效 应的其他措施
1、政府规制与法律手段 政府规制是政府部门依据有关的法规,通过许可、禁止 等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施加直接影响的行为。 对于环境污染这样的负外部效应,政府可采取的办法有: (1)对外部效应水平的规制,如通过制定环境质量标 准、规定厂商最大排污限额等。 (2)对生产过程的规制,例如禁止倾倒化学废料、限 期整改污染的工业布局、勒令厂商安装防污设备、改进生 产工艺等。 (3)制定防止污染的环境保护法。 (4)对公共资源限时、限量开采或利用等。
T
成 本 95 H ︹ 美 ︽ 元 ︺ 0
4.5
5
纸张的产量(万吨)
作用归纳
MEC加计到MPC之上——MSB=MSC
S →S’= MPC+T=MSC ,A → B。 污染减少至可容忍水平 P↑——Q↓ $50( $10 × 5)万 → $45 ( $10 × 4.5 ) 万 政府可得税收: $45万= $10× 4.5万 征得税收可用于多种政策目标
第三章
外部效应理论
思考题
一、什么是外部效应?外部效应有哪些? 二、外部效应与是如何影响资源配置效率的, 请举例说明 三、政府如何矫正外部效应(或如何实现外 部效应的内在化)?
第一节、外部效应及其类型
内部效应 Internality 个人行为——价格——他人:间接 外部效应 Externality 个人行为——他人:直接
S=MSC
D’=MPB+$20=MSB
D=MPB 疫苗接种量(万人次)
作用归纳
将MEB加计到MPB之上——MSB=MSC D →D’= MPB+ W=MSB ,U → V 净价格下降,使消费者增加需求到12万人 增加了疫苗接种者的效益——鼓励增加消费 $200( $20 × 10)万 → $240 ( $20 × 12 ) 万 政府支付补贴$240万( $20 × 12万)
罗纳德· 哈里· 科斯
污染问题
一个工厂污染了河流,影响了下游居
民的生活,该如何办?
钢厂
养鱼场
传统的理论是需要政府进行干预, 关闭工厂,或赔偿居民损失。但问题是, 这是不是最好的选择? 允许工厂污染,居民会受到损害, 而不允许工厂污染,工厂也会受到损害, 这两个损害那个更大呢?我们应该选择 损害最小,这样才能使社会整体利益实 现最大。 那么谁能够判断哪个损害更大呢? 政府办不到,只有通过市场,方式就是 明晰产权。
边际私人收益: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所增加 的收益,记为MPB,这一部分收益由厂商个人获得,故又 称边际内部收益。事实上,这个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MR。 在此为了区别外部边际收益,特记为边际私人收益。 边际外部收益: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 品生产时给外部 社会所增加的收益,记为MEB,这一部分收益不是由厂商 个人获得,而是由厂商之外的外部社会获得,故又称边际 外部收益。这个只在正外部效应中存在。 边际社会收益: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给自己 和外部社会所增加的收益,记为MSB,这一部分收益是由 厂商个人和外部社会共同获得,很显然MSB=MPB+MEB, 它反映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整个社会所带来的收 益。
亦称外部成本或外部不经济 对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者所带来的未在价格中得以反 映的成本费用 买卖双方均未意识到其间交易会给其他人或厂商带来 损害 事例:工业污染

3、八种排列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消费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正的生产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消费外部效应 生产活动产生负的生产外部效应
第二节、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问题——扭曲资源配置 当存在外部效应时: MPB ≠ MSB MPC ≠ MSC
边际私人成本: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所增加 的成本,记为MPC,这一部分成本由厂商个人承担,故又 称边际内部成本。事实上,这个就是微观经济学中的MC。 在此为了区别外部边际成本,特记为边际私人成本。 边际外部成本: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 品生产时给 外部社会所增加的成本,记为MEC,这一部分成本不是由 厂商个人承担,而是由厂商之外的外部社会负担,故又称 边际外部成本。这个只在负外部效应中存在。 边际社会成本:即私人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给自己 和外部社会所增加的成本,记为MSC,这一部分成本是由 厂商个人和外部社会共同承担,很显然MSC=MPC+MEC, 它反映厂商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生产时整个社会所负担的代 价。
MEC与负的外部效应: 扭曲资源配置
D=MSB=MPB S=MPC MSC=MPC+MEC 表明:当存在负的外部效应时,MPC<MSC——产量 过多
市场均衡:负的外部效应与资源配置效率
MPC+MEC=MSC 价 格 110 效 105 益 100 成 本 ︹ 美 元 ︺ G S=MPC
矫正性的税收
着眼于MPC 的调整——征收相当于MEC大小的税收, 将MPC提高到与MSC一致的水平 特征:MEC=税额 事例:对造纸行业征收污染税 T=MEC
矫正性的税收
S’=MPC+T=MSC 价 格 110 效 105 益 100 F 税收收入=外部总成本 J D=MSB ︽ ︽ B A G 社会净效 益 S=MPC

结论
当存在外部边际效益递减的正的外部效应时,市场机制 决定的产量并非总是缺乏效率 只有在处于较低的产量水平时,MEB >0, 才发生市场失灵

第三节、外部效应的矫正
用外部效应的内在化来解释政府对外部效应
的矫正 着眼于调整MPB和MPC——当调整到足以使 个人或厂商的决策考虑其所产生的外部效应, 即实际的MSB和MPC时,内在化实现 内在化就是外部效应的边际价值被定价了 ——负:MEC加计到MPC之上 ——正:MEB加计到MPB之上
1932年毕业于英国伦敦经济学院,1951年获博士学位。除了在第 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服务于英国政府以外,科斯—直从事学术研究 活动。先后在英园的利物浦大学和伦敦经济学院等任教。 1951 年移居美国,先后在布法罗大学、弗吉尼亚大学和芝加哥大学任 教。 1961年后任美国《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主编。1991年被授 予诺贝尔经济学奖。 科斯一生从事产权的理论研究。其理论形成大致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30年代对正统的微观经济学进行批判性考察,指出市 场机制运行中存在着摩擦即存在着交易费用,减少磨擦的关键是 产权制度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在分析企业的起源、性质和生 产纵向一体化的过程中,科斯首次将交易费用概念引入经济分析, 奠定了现代西方交易费用和产权理论的基础。这一阶段的代表作 是1937年发表于伦敦经济学院《经济学家》杂志上的经典性论文 《企业的性质》(该文当时并未引起重视,20多年后,当科斯的 另一篇重要论文《社会成本问题》问世后,《企业的性质》一文 才引起西方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正是《企业的性质》一文,奠 定了科斯作为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的开山鼻祖和主要代表的地位)。 第二阶段,50——60年代中期,科斯在分析“外部性”问题时, 全面分析了产权明晰化在市场运行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产权的经 济功能在于克服外部性,降低社会成本,从而在制度上保证资源 配置的有效性。芝加哥大学著名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 蒂格勒把科斯的产权思想概括为“科斯定理”,这一阶段的代表 作是1960年发表在《法学与经济学》杂志上的《社会成本问题》 一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