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总结第一章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工程规划的畴与任务1.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的定义与畴城市市政公用设施是既为物质生产又为人民生活提供的一般条件的公共设施,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设施。
我国广义的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分为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和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两大类。
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能源系统、水资源与给、排水系统、交通系统、邮电系统、环境系统、防灾系统等。
社会性市政公用设施包含行政管理、金融保险、商业服务、文化娱乐、体育运动、医疗卫生、教育、科研、、社会福利、大众住房等。
其以技术性市政公用设施为主体,具体畴在六大系统。
(1)交通系统:对外交通设施和城交通设施。
(2)水系统:水资源、给水和排水设施。
(3)能源系统:供电、燃气、集中供热设施。
(4)通信系统:邮政、电信、广播、电视设施。
(5)环境系统:环境卫生设施与环境保护。
(6)防灾系统:消防、防洪(汛)、防空袭、防风(雷)、抗震等设施。
2、城市市政公用设施种类与功能1)城市给水工程设施有城市取水工程、净水工程、输配水工程等设施。
2)城市供电工程设施有城市电源工程(电厂、区域变电站)、输配电网络工程等设施。
3)城市燃气工程设施有燃气气源工程、储气工程、输配气管网工程等设施。
4)城市供热工程设施有供热热源工程和传热管网工程等设施。
5)城市通信工程设施有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四个分项工程设施。
6)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有城市垃圾处理厂(场)、垃圾填埋场、垃圾收集站、转运站、车辆清洗场、环卫车辆场、公共厕所以及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设施。
城市环境卫生工程设施的功能是收集与处理城市各种废弃物,综合利用,变废为宝,清洁市容,净化城市环境。
7)城市防灾工程设施主要有城市消防工程、防洪(潮汛)工程、防震工程、防空袭工程及救灾生命线系统。
3、城市工程系统规划的总体任务:是根据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结合本城市实际情况,合理确定规划期各项工程系统的设施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项设施;制定相应的建设策略和措施。
4、工作程序:负荷预测、目标、源、网络设施规划。
(选质定量、选点定源、选制定网)5、城市工程系统与城市建设的关系、与交通系统的关系、各工程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线综合关系(P6)第二章城市给水系统工程规划一、用水量预测与计算1. 用水量分类城市用水分为四类: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市政用水和消防用水。
此外,让有水厂自身用水、管网漏失水量及其它未预见水量(最高用水量的15%-20%计)。
2. 用水量预测与计算的方法(1)人均综合指标法:人均综合指标是指城市每日的总供水量除以用水人口所得到的人均用水量。
确定了用水量指标后,再乘以规划确定的总人口数,就可以计算出用水量总量,3(2) 单位用地指标法确定城市单位建设用地的用水量指标后,根据规划的城市用地规模,推算出城市用水总量。
(单位:m3/ha·d)3、用水量预测的用途1)用水资源平衡——由年用水量(m3/年)确定=平均日指标(m3/d)*365天2)确定给水工程设施规模——由最高日用水量(m3/d)确定3)确定管网管径——高峰小时用水量(m3/h),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重复利用水量与总用水量之比。
4、城市用水量预测注意的问题(6点)P721)注意预测方法的选用2)充分分析过去的资料数据3)充分考虑各种影响因素4)注意人口的流动增长5)掌握城市用水变化趋势6)注意城市自备水源的水量二、城市水源规划1、城市水资源:地表水、地下水、客水、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等。
2、水资源平衡(步骤):1)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现状与预测:(地表水、地下水、客水)(亿m3/年)+海水和可回用的污水2)用水量现状与预测:城市、农村3)是否平衡:余量或缺口4)平衡措施:开源、节流3、城市水源种类:地下水、地表水、海水、气压水源(微咸水、再生水、暴雨洪水)4、城市水源的选择要求:1)充沛、稳定水量:一般不用地下水、季节河;2)良好水质:5类P184(源头水、集中式生活饮用一级、二级、工业用水、农业用水)污水排放标准分三级5、水源规划的思路1)确定位置2)提出水质保证要求3)论证保证率:50% (2年中1年达不到流量要求)、75%、90%、97%、99%4)确定保护措施5)提出调配措施6、缺水对策:尽可能的利用当地水源资源、远距离引水或跨流域引水、采用区域整体供水、加强污水的处理回用、海水淡化、雨水水库和雨水贮留系统、分质供水。
7、三种缺水:资源、水质、工程三、城市给水工程设施规划(一) 城市给水工程系统布置1.给水设施的组成与功能:取水工程,水处理(净水)工程和输配水工程。
2、城市给水设施布置形式:统一给水系统、分质给水系统、分区给水系统、循环和循序给水系统、区域性给水系统。
3、给水工程系统布置的一般原则①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地形条件、水资源情况及用户对水质、水量和水压的要求等来确定布置形式、取水构筑物、水厂和管线的位置。
②从技术经济角度分析比较方案,尽量以最少的投资满足用户对水量、水质、水压和供水可靠性的要求。
考虑近远期结合、分期实施。
③在保证水量的条件下,优先选择水质较好,距离较近,取水条件较好的水源。
当地水源不能满足城市发展要求,应考虑远距离调水或分质供水,保证城市可持续发展。
④水厂位置应接近用水区,以便降低输水管道的工作压力和长度。
冷水工艺力求简单有效,并符合当地实际情况,以便降低投资和生产成本。
③输配水系统因造价较大,应在满足供水要求的前提下,考虑对管道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减少金属管道和高压材料的使用。
⑧充分考虑用水量较大的工业企业重复用水的可能性,努力发展清洁工艺,以利于节省水资源,减小污染,减少费用。
⑦给水系统扩建时,应充分发挥现有给水系统的潜力,改造设备,改进海水上艺,调整管网,加强管理,以便尽可能提高现有给水系统的供水能力。
4、水厂选址(1)厂址应选择在工程地质条件较好的地方,一般选在地下水位低、承载力较大、湿陷性等级不高、岩石较少的地层,以降低工程造价和便于施工。
(2)水厂应尽可能选择在不受洪水威胁的地方,否则应考虑防洪措施。
(3)水厂周围应具有较好的环境卫生条件和安全防护条件。
并考虑沉淀池料泥及滤池冲水的排除方便。
(4)水厂应尽量设置在交通方便、靠近电源的地方,以利于施工管理和降低输电线路的造价。
(5)厂址选址要考虑近、远期发展的需要,为新增附加工艺和未来规模扩大发展舀有余地。
(6)当取水地点距离用水区较近时,水厂一般设置在取水构筑物附近,通常与取水构筑物建在一起。
(三) 城市给水管网规划1或渠道。
2.给水管网规划分为干管,分配管(配水管)、接户管(进户管)。
干管的主要作用是输水和为沿线用户供水,管径一般在200mm以上。
配水管主要把干管输送来的水,配给接户管和消火栓,管径一般至少100mm,同时供给消防用水的配水管管径应大于150mm。
接户管是从分配管接到用户去的管线,其管径视用户用水的多少而定,但不宜小于20mm。
给水管网的布置形式主要有树状网和环状网两种。
3、城市给水管网布置原则给水管网的布置要求供水安全可靠,投资节约,一般应遵循如下原则:①按照城市规划布局布置图管网,应考虑给水系统分期建设的可能,并需有充分发展的余地。
②干管布置的主要方向应按供水主要流向延伸,而供水的流向取决于最大用户或水塔调节构筑物的位置,即管网中干管输水到它们的距离要求最近。
③管网布置必须保证供水安全可靠,宜布置成环状④干管一般按规划道路布置,尽量避免在高级路面或重要道路下敷设。
⑤干管应尽可能布置在高地,这样可保证用户附近配水管中有足够的压力和减低管压力,以增加管道的安全。
⑥输水管和管网延伸较长时,为保持管网末端所需水压,二级泵房的扬程将很高,使泵房附近干管压力过高,既不经济也不安全,可考虑在管网中间增设加压泵房,直接管网抽水进行中选加压,这样使二级泵房的扬程只须满足加压泵房附近管网的服务水压。
当二级泵房附近的管网用水量州良大比例时,所节约的抽水能量极为明显。
加压泵房可设一处或多处。
⑦给水管网按最高日最高时流量设计,如果昼夜用水量相差较大,高峰用水时间较短,可考虑在适当位置设调节水池和泵房,利用夜间用水量减少进行蓄水,日间供水,增加高峰用水时的供水量。
从而缩小高峰用水时水厂供水围、降低出厂干管的高峰供水量。
⑧管线应遍布整个给水区,保证用户有足够的水量和水压。
⑨力求以最短距离敷设管线,以降低管网造价和供水能量费用。
⑩城市生活饮用水用管网严禁和非生活饮用水管连接,严禁和各单位自备生活饮用农供水系统直接接通。
⑩为保证消灭栓处有足够的水压和水量,应将消火栓与干管相连接,消火栓的布置,首先应考虑仓库、学校、公共建筑等集中用水的用户。
4、城市给水管网敷设要求城市给水管线基本上埋在道路、绿地底下,特殊情况时(如过桥时)才考虑敷设在地面上。
城市给水管网敷设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①水管管顶以上的覆土深度,在不冰冻地区由外部荷载、水管强度、土壤地基与其它管线交叉等情况决定f金属管道一般不小于0.7m,非金属管道不小于1.0-1.2m。
②冰冻地区,管道除了以上考虑外,还要考虑土壤冰冻深度。
缺乏资料时,管底在冰冻线以下的深度如下:管径d=300—600mm时为0.75d.d>600mm时,为0.5d。
③在土壤耐压力较高和地下水位较低处,水管可直接埋在管沟中未扰动的天然地基上。
在岩基上,应铺设砂垫层。
对淤泥和其它承载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地基,必须进行基础处理。
④城市给水管道与建筑物、铁路和其它管道水平净距,应根据建筑物基础的结构、路面种类、卫生安全、管道埋深、管径、管材、施工条件、管工作压力、管道上附属构筑物的大小及有关规定等确定。
⑤给水管道相互交叉时,其净距不应小于0.15m。
与污水管相平行时,间距取1.5m。
生活饮用水给水管道与污水管道或输送有毒液体管道交叉时,给水管道应敷设在上面,且不应有接口重叠;当给水管敷设在下面时,应采用钢管或钢套管。
四、城市水源和给水设施保护1.城市水源保护(1)地表水源的卫生防护①取水点周围半径100m的水域,严禁捕捞、停靠船口、游泳和从事可能污染水源的任何活动,并应设有明显的围标志。
②取水点上游1000m至下游100m的水域,不得排入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③以河流为给水水源的集中式给水,应把取水点上游1000m以外的一定围河段划为水源保护区,严格控制上游污染物排放量。
④水厂生产区的围应明确划定,并设立明显标志,在生产区外围不小于10m围不得设置生活居住区和修建禽蓄饲养场第三章城市排水系统工程规划1、注意问题(1-4理念上,5技术上)1)排水与水资源利用:干旱地区、二次水、雨水贮存2)排水与防洪防涝:山区--防洪;平原地区--防涝,防积水3)排水经济性与适用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选择合适排水体系4)水系的保护与建设:北方干旱、丘陵地区:冲沟,作为重要排水通道,不可填掉;人工湿地、河流、湖泊5)排水与竖向规划:如,无地形地区,竖向规划体系不够完善;城市道路标高应低于街坊标高,应根据城市地形图、竖向规划来做管线规划,下水道系统是否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