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鲸》教案(1)

《鲸》教案(1)

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9课9 鲸一、教材分析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

语言简练准确、平实质朴又不乏生动形象,是这篇课文表达上的一大特点。

本课主要的教学目标是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这与学段目标、本册目标: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说明方法都是相统一的。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认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学生在三、四年级的学习中已经学过说明类的文章,对说明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在认识了解课文中的说明方法中可能会出现与修辞手法相混淆的问题,不能准确的说出作者所用的说明方法、体会作者怎样准确地用词、形象地表达。

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适时引导,抓关键句,让学生能切身体会到说明文的方法和特点,从而能内化并加以应用。

二、教学目标(一)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四)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

难点:认识列数字、举例子、打比方等说明方法,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教师: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制作课件。

学生:利用相关资源搜集有关鲸的相关知识。

五、课时安排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学习本课的生字及新词,提高学生自学生字、新词的能力。

2.初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了解鲸的相关知识,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

4.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一)引入新课,提出问题1.带领学生阅读单元导语,了解本单元主要内容及训练重点。

【设计说明】读单元导语,让学生对本单元将要学习的课文进行初步了解,使得学生明白本单元课文特点,对学好本单元课文做好心理准备,有的放矢的学习。

2.出示鲸的图片:同学们你们认识它吗?你们对它有什么了解?谁能给这有趣的图片起个有趣的名字,最好是四个字的。

看到这跃动的鲸,你特别想知道什么?(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1.出示自学方法。

(1)自由读课文,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学本课生字,提醒学生注意“肺”的右边不是“市”。

(3)画出课文中不理解的词语,与同桌合作,试着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等方法理解词语意思。

2.学生按要求自学。

3.检查反馈自学情况。

(1)课件出示本课生字新词。

(2)课件出示:理解词语意思。

指名学生解释课件出示的词语的意思。

(3)抽学生轮读课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纠正字音。

(4)根据词语读音,在括号里填写汉字。

(要求字形规范,结构正确。

)填写完成后,根据教师出示的正确答案,同桌互改,相互告知错误所在。

4.指导写字。

(1)教师根据学生书写情况,讲解学生书写中错误率较高的生字,指导书写。

(2)学生在自己的作业纸上练写。

【设计说明】到了高年级,识字写字依然是头条且不能被扔掉的教学环节,不容轻视,必须落实。

但教学方法上有别于中低段:无需细碎分析字形、交流识记方法,要相信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已有基础,放手让学生自己识记。

学生按要求自学,老师按步骤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根据学生自学情况相应的给出指导,使得课堂的大部分时间都还给学生,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讲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理清脉络1.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介绍了鲸的哪些方面?你们真会读书,课文的确是从这些方面介绍鲸的。

老师根据课文内容已经给课文分了段,同学们再来读读课文,边读边根据老师的分段,给每一段加个小标题,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2.指名学生汇报,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归纳板书,理清文章脉络(板书:体形、种类、进化、习性)。

3.学生根据教师板书内容,叙述文章主要内容。

【设计说明】学生在初读课文后,再次默读课文,深化学生对文章内容的了解,教师问题考察学生对文章的了解程度及概括力,教师根据学生回答内容相机板书,使得本章内容一目了然,学生根据板书提示就可以轻松叙述出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结构。

(四)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1.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一自然段突出了鲸的什么特点并用一个字来概括,指名学生回答。

(大)(2)学生用“——”线画出第一自然段中自己喜欢的描写鲸大的句子,说说作者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指名学生汇报。

①预设学生回答:目前已知最大的鲸约有十六万公斤重,最小的也有两千公斤。

(从这些数字我能体会到鲸很大。

)从这两个数字我们的确体会到了鲸很大,这段话中还有描写鲸很大的数字吗?(我国发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舍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么重。

)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应该怎样读,才能表达鲸的确很大。

作者用了一连串数字来说明大,那么作者在这里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指名学生回答说明方法,教师板书。

)②预设学生答案: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

其实还有比想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奇怪,怎不跟我们最熟悉的猫啊、狗啊去比?(因为象是陆地上最大的动物,而鲸比象大多了,真让人惊叹!)是啊!象的确够大,但鲸竟比象大了50、60倍,最大的甚至达到100倍呢。

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那么在这里,作者用象和鲸来比较,说明他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指名学生回答说明方法,教师板书。

)③预设学生答案: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四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的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教师请生做动作)孩子们,我们来摸摸鲸的上腭,够得到吗?如果让你们去鲸的嘴里看书,去吗?那鲸要是合上嘴了怎么办?那不就没命了吗?师:所以,老师是不愿意让你们白白送命的,作者也不会同意的。

这句话里啊有一个词说明这只是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例子,而不是真的去,是哪个词啊?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又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指名学生回答说明方法,教师板书。

)【设计说明】第一自然段作者主要在写鲸的体形大,分别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主要让学生通过句子了解作者所用到的说明方法。

让学生自己去画自己喜欢的句子,使得学生愿意主动去理解句子、去思考问题。

而不是以往的,老师一句挨着一句用出示句子,一句挨着一句提问学生,一句挨着一句细碎分析,使得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

2.看看第一自然段哪句话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试着把自己喜欢的句子背下来。

(五)作业布置查找课文以外有关鲸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鲸的相关知识。

【设计说明】本篇文章写于80年代,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的进步,人们对于鲸的了解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更多的发现。

学生查找课文以外有关鲸的资料,既丰富了学生有关鲸的知识,激发了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又为下一节课堂习作练习:利用查阅到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以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为“海洋世界”里的鲸鱼馆的写一段有关鲸的介绍做了课前准备。

现过一头近四万公斤重的鲸,约十七米长,一条舌头就有()。

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举起手来还摸不到它的上腭,()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师指导学生理出说明方法(作比较、列数字、举例子),鼓励学生在说明事物特点时用到这些说明方法。

【设计说明】考察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学习了解情况,看句子说说明方法,在练习中再一次加强巩固。

(二)围绕重点,全班研讨1.学习第二自然段。

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鲸是怎样进化的?把你当作鲸,给同桌介绍一下“你”的进化过程。

(指导学生改变人称介绍)预设学生答案:嗨,大家好!我是鲸。

我们鲸在我们鲸在很远古的时代,和牛、羊一样生活在陆地上。

后来环境发生了变化,我们就生活在了靠近陆地的浅海里。

又经过了很长时间,我们的前肢和尾巴渐渐变成了鳍,后肢完全退化了,就成了现在的样子,适应了海里的生活。

所以,我们并不是鱼,而是哺乳动物。

2. 学习第三自然段。

我们体会了鲸之大,了解了鲸的进化过程,那么鲸又有多少种类呢?(1)学生默读第三自然,了解鲸的种类划分。

(2)指名学生看图区分须鲸和齿鲸。

(3)指名学生说说这段作者所用到的说明方法。

3.学习课文第四——第七自然段。

鲸生活在海洋里,可它又不是鱼,这真是太神奇了,它的生活习性又有什么特点呢?(1)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想想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鲸的生活习性的?边读边思考,帮助老师完成板书。

(2)小组组内学习。

任选课文4——7一个自然段的内容进行课文阅读展示:①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一个角色:朗读家、讲解家、绘画家,对课文内容进行阅读感悟。

②当朗读家的要像播音员一样自然、流畅的读出这一自然段的内容;当绘画家的把文字内容用简笔画画出来;当讲解家的要像《动物世界》的主持人一样把内容讲解出来。

③自己先做准备,准备好后小组内展示。

④展示完成后小组交流本段作者所运用到的说明方法。

【设计说明】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明确的学习要求,使得合作学习有的学,而不是流于形式。

(三)课堂小练笔(1)学生汇报自己上节课的课后作业:查找课文以外有关鲸的资料。

(2)任选一题进行写作:①选取课文某一段落进行改编,以鲸的口吻做一个自我介绍。

②利用查阅到的资料、结合课文内容,以“我不是鱼”为题写一段话。

【设计说明】不同写作任务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使得学生能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有兴趣的题目进行习作。

结合上节课的作业布置:查找有关鲸的资料,使得学生的习作有内容可写。

在习作中学生会根据查阅到的资料潜意识的去应用相关说明方法去介绍鲸,在交流分享中教师可相机点出学生所用到的说明方法,使得学生能意识到自己也能用到、用好说明方法去说明事物。

(四)作业布置1.未完成练笔的继续完成,完成的进行修改。

2.借阅课外书《与鲸鱼面对面》和《鲸鱼的旅程》。

(五)教师总结结课今天我们认识了鲸,了解了鲸。

其实鲸的世界里并不是只有欢笑,它其实也有眼泪;并不是只有美好,其实也有血腥和杀戮。

但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心中对他们充满爱,它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最后,让我们深情地和这只可爱的白鲸宝宝说声:再见!(六)板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