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少交企业所得税

如何少交企业所得税

(五)高转成本避税
高转成本避税,指两种情况:一是高转完工产品成本;二是高转产品销售成本。
企业在一定时期内所发生的全部生产费用,既包括完工产品成本,也包括在产品成本,企业应于月末将汇集到“生产成本——基本生产”中的总成本在完工产品和在产品之间进行分配。在总成本一定的条件下,期末在产品成本保留的多与少,直接影响完工产品成本的高低,从而影响销售成本的高低,影响企业计税利润的多少。
01、工资薪金社保
A、在操作上首先要符合税法上规定的形式的要件;
B、签定虚拟用工合同每月申报个税即可;不一定要交纳社保(具体人数自己掌握)
C、对于一些签定虚拟合同的员工可做辞退处理,给予补偿这个可在税前列支
D、根据公司的营业业绩可增加10人左右,每人按3000左右设定标准,一年可多列支36万费用。
E、至于新增员工社保问题可在年检上做假的报表进行,目前很多企业都这样做,可行。
由于所得税是对企业的所得征税,即纯收入征税,直接涉及各种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企业为自身的利润必须要寻求各种减轻税收负担的途径。其主要方法是少做收入,多列成本,缩小利润总额,由于少做销售收入的避税方法已述,其内容基本相同,故略。
(一)提高耗用材料单价避税
实行实际价核算材料的企业,材料发出时,会计制度规定可采用先进先出方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计算其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材料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能随意变更。但一些企业为了少纳所得税,有意加大材料耗用成本,要么通过变换材料计价方法加大材料发生成本,要么干脆不按规定的计价方法计算材料发生成本,而随意提高材料发出单价,多转材料成本,造成当期利润的减少,从而避交所得税。
(三)人为缩短摊销期限避税
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待摊费用账户应核算企业已经支出应由本期和以后各期分别负担的分摊期在一年以内的各项费用,如低值易耗品摊销、出租出借包装物摊销、预付保险费、应由销售产品分摊的中间产品税金、固定资产修理费用,以及一次购买印花票和一次交纳印花税税额较大需分摊的数额等。
然而,一些企业往往利用待摊费用账户,调节企业的产品成本高低,不按规定将摊销期限、摊销额转入“制造费用”、“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等账户,而是根据产品成本的高低,人为地缩短摊销期。特别是在年终月份,往往将应分期摊销的费用,集中摊入产品成本、加大摊销额,截留利润。
16、绩效奖金
属于人工部分,比较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关系,只要个人承担部分小于企业所得税均可执行。金额比例可全年全员进行。在年终进行筹划。
17、利息费用
提供借款合同和利息支出的合法单据。
18、保险费用
社会保险可以,商业性保险不可以。
19、咨询费用
金额无比例限制,建议一年控制在10-20万以内为合理。如法律、财务、技术等方面。
14、违约金罚款与赔偿款
可签定虚拟进货定货伙同,根据合同要求做虚拟违约,通过仲裁等方式判决赔偿,这样就可以列支。违约20万左右为宜。此种情况不用开票即可税前扣除。
15、福利费与职工教育经费(注意辞退福利)
根据公司的各项工资总额在14%以内部分列支。可做一些困难补助、员工的一些其他福利,如非外购性福利可不需要提供发票。尽量用足14%比例。
A、税法规定15%以内部分均为合法,但就公司性质和规模上看,考虑合理性,可建议开业务宣传费比例在收入1-2%比例内为好。全年费用金额在10-15之间为宜。
05、差旅费:
A、税务规定只要真实合理的差旅费都可报销。同时按现阶段出差补贴也可以合并到差旅费中,公司可制定补贴标准合并到差旅费中。可收集各项票据进行报销。建议一年控制20-30万左右为宜。
(二)在工资问题上的避税
1.做假工资表,虚报冒领工资,多提福利费个别企业为了加大成本,减少利润,减少所得税的缴纳,同时建立自己的小金库,多提福利费,弄虚作假以做工资表的手段,用空额工资加大成本,并使提取出来的空额工资形成小金库,用于一些不合理开支,同时加大了计提福利费的基数,多提福利费进一步增加了成本,截留了利润,逃避了一部分所得税的缴纳。
2.滥发加班津贴,加大成本费用开支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对节假日加班的人员,可按实际加班人数、天数及国家规定的标准发给职工加班津贴。津贴标准是:计时工人节日加班发给日标准工资20%,假日加班发100%;计件工人节日加班发给标准工资100%,假日加班不发津贴。没有月标准工资的计件职工,按加班前12个月实际所得的平均日工资计算。一些企业在发放加班工资时,弄虚作假,不按实际加班人数、标准发放,扩大发放范围、发放标准,甚至无加班也虚发加班津贴。这样,加大了成本,相应冲减了利润,减少了所得税的缴纳。
关于成本:体现在损益中的成本主要是营业成本,营业成本一般可划分为三大类,一个是制造成本;一个是购进成本;一个是劳务成本,因而要想使利润边少,必然要求提高营业成本,如何人为提高成本要结合企业的营业特点和所属行业来进行。
关于费用:费用是对所有企业都普遍存在的,种类多样化,支出的可操做性广泛,因为多是企业所得税偷逃和规避的重点。
A、临时性有工可不用签定合同,不用通过应付工资科目核算,直接做成当期费用。
B、这种方式的列支需要签定劳务协议到税务局代开,一般可定期开,按公司业绩看,一年开20万可以。税率在8.05%左右;实际操作中很多单位特别是建筑性行业根本没开劳务发票直接做表列支,审计时候也基本上认可通过。
04、广告与业务宣传费:
(四)虚列预提费用避税
按照新会计制度的规定,预提费用账户核算企业预提但尚未实际支出的各项费用,如预提的租金、保险费、借款利息、修理费用等。
由于预算费用是预先从各有关费用账户中提取但尚未支付的费用,提取时直接加大“制造费用”、“管理费用”等,却不需以正式支付凭证为依据人账,待实际支付费用后再从预提费用中列支。一些企业正是看中了这一点,为了减少本期应纳的所得税,在使用预提费用账户时,人为地扩大预提费用的计提范围,提高计提标准,甚至有的企业巧立名目,如提取模具费等,虚列预提费用,实际上提而不用长期挂账,或用于其他不合理的开支。其结果是企业利用预提费用提取,或通过加大“制造费用”,加大本期的产品成本;或通过加大“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直接截留利润,总之直接减少本期应纳的所得税。
02、运输装卸费用:
A、运输费用是企业正常必须的费用,就加工制造行业来讲可将比例设定在2%左右范围内。
B、注意开票一定要找有正规业务的运输公司或税务局代开
C、在操作上注意做好虚拟的运输合同等形式上的文件
D、注意根据全年的业务情况尽量分期分批开票。全年总金额约20万左右。开票税点4-5%
03、劳务费用:
08、房屋租金:
按合同开票承担列支,但可对房屋进行虚拟改造装修,金额可自己随意控制,如50万开建筑施工发票,然后分期可按3年摊销。一年可抵10几万费用。
09、折旧与摊销费
公司可虚拟固定资产,到二手市场开票一般是2个点税。开完后进行折旧,按最低年限折旧摊销。可开50-60万固定资产,分4-5年折旧一年至少抵10万费用。
由于产品成本计算方法的技术性、专业性较强,一般不十分熟悉会计核算的人很难从中发现问题。因此,一些企业利用这一点,在期末在产品的计算中玩弄技巧,少留期末库存产品成本,多转完工产品成本,以隐蔽的方式截留利润,减少应纳所得税。
在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诸因素不变的情况下,产品销售成本的高低,直接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多少。
(2)膨胀“利息、工资和捐赠”,缩小计税依据。由于新企业所得税明确规范了准予扣除的项目及标准,在这一点上的避税将会有所收敛。
(3)说服税务人员,在工资标准的调整上施加有利于企业的影响。
(4)在联营企业和关联企业之间通过转让定价等方式,转移利润,使利润在税负最轻的地方沉淀起来。
(5)挂靠所得税各种优惠等等
如何少交企业所得税?收入-费用=利润
标签:如何少交企业所得税收入费用利润杂谈
分类:财实务研究
收入-费用=利润,如何少纳企业所得税?
少纳企业所得税的方式应该从收入与费用两个方面入手。
关于收入:
事实上纳税与开具发票存在必然的联系,开票必然纳税,而收入又是开票的前提,现阶段不用开票的情形很少,所以利用不开票来规避收入可操作空间越来越少。
06、办公费:
近年来税务审计当中对办公费的认定虽然没有金额的限定,但要求后附明细清单,注意在操作上注意细节。具体金额自己掌握。一般考虑公司规模与人数。建议在5万左右。
07、机动车费用:
A、和车辆有关的各项费用,注意车辆要在公司名下。汽油费、过路过桥费用等等均可。这些费用均有弹性。但如不是公司自己车辆不能列支修理费和保险费。无限额合理即可。建议一年费用4-5万/车为宜。
按计划价核算材料成本的企业,根据会计制度的规定,在计算产品成本时,必须将材料的计划成本通过“材料成本差异”的分配和结转将其调整为实际成本。但一些企业为了减少本期利润,减少所得税应纳税额,在计算材料成本时,将材料成本差异账户作为企业调节利润的“调节阀”,在差异额和差异率上做手脚。如在核算差异额时,将材料盘损、无主账款等直接调增本期利润的业务记人差异账户推迟实现利润。在计算差异率时不按正确的差异率计算方法计算差异率,而是人为地确定一个差异率,超支差(蓝字)按高于正常差异率的比例结转差异,节约差(红字)按低于正常差异率比例结转差异。也有的企业当材料成本差异为节约差时,干脆长期挂账,不调整差异账户,从而扩大生产成本,挤占利润,达到减少本期应纳所得税的目的。
经典财税讲解28种操作手段……
核心提示:核定征收之前,相关的费用、材料、成本,即使没有发票也可以虚拟入帐,特别是原材料,可虚拟进货领用,然后进入成本,进行核定后,相对减少帐面利润。这种方法可以加大生产成本。费用也可如次操作。可将公司之前领用的原材料假设有一部分没有发票购进而直接领用;就有发票的部分转到后期查帐征收时候再进行领用。可至少变相增加成本10%。以后操作方面就需要公司多开材料发票或进行委外加工发票,虚拟加大生产成本。这种操作上目前很多企业在用,需要寻找合适的合作伙伴。确保生产成本在50%左右。并注意稳定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