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2009—2010学年第一学期《自然辩证法》期末论文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所在院系: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系
考生姓名:张卓
学号:S090020525
班级:一班
指导教师:李静静
完成日期:2009 年12 月10 日
论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张卓(S090020525)
(石油天然气工程学院油气田开发09-1班)
摘要:科学是人类认识世界中形成的知识体系,能够指导人类改造客观世界。

伪科学是打着科学的旗号的非科学。

迷信是一种非理性、无根据的信仰或崇拜。

科学、伪科学和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在现实中,只有准确地把握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才能更好的把握政策界限,根据不同情况制定相应的对策,更好地弘扬科学,更彻底地揭露伪科学,更坚决地打击迷信活动。

关键词:科学;伪科学;迷信
记得2007年元月6号晚,香港凤凰卫视的“一虎一席谈”栏目,讨论的是科学与伪科学的话题。

节目一开始,主持人就问现场嘉宾一个问题:“科学是否有西方与东方之分?”几个学者纷纷回答说:“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是的,科学是没有西方与东方之分的!记得有位名人曾说过:科学是没有国界的。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的人却把西方的现代科学去硬套东方的传统文化。

若套不进,就把它称之为“伪科学”,然而更有很多学者居然还相信迷信。

要想弄清楚上述问题,我们首先必须弄清楚什么是“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一、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定义和本质
对于科学,人们的理解不外有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科学指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

狭义的科学专指自然科学。

科学是人类对自然的认识与探索活动以及这种活动所产生的成果——关于自然的知识体系。

伪科学是指据称是事实或得到科学支持、但实际上不符合科学方法的“知识”。

伪科学是一些虚假的“科学”或者骗局,经常借用科学名词进行装饰,但实际上与科学在本质上并无关联。

伪科学根据其来源不同,可分为传统和新生伪科学。

传统伪科学指冒充科学的非系统性非科学,即由非科学转化而来的神学、灵学和迷信等。

新生伪科学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某种名利的诱引,为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假科学或反科学,如科学算命、伪气功、永动机、水变油和N射线等[1]。

迷信是指非理性的、无根据地盲目信仰和崇拜神仙鬼怪等超自然物的行为和思想,是“相信不该信的东西”。

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很容易可以看出三者的本质:
科学的根本特征是科学性,即:①正确性。

科学揭示的是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它实事求是,不主观臆造,不凭个人感情任意取舍,其论点、论据和方法能经得起生产实践和科学研究实践的严格检验。

②准确性。

科学的提供的各种数据准确,结论可靠。

一般来说,理论观点与实践结果越接近,则准确性越高,科学性越强。

③确证性,即可重复性。

无论何时、何地、何人,只要实验条件相同,都可以得出相同的实验结果。

伪科学是指以科学面目出现的种种反科学的理论和说教。

它的根本特征是反科学性,即:①随意性。

这是伪科学的突出特征。

凡是伪科学的理论和说教,在阐述其理论时,都是不遵守科学规范和科学事实,随意用肢解的科学理论为其反科学理论作注。

②神秘性。

伪科学者为了贩卖其反科学的理论,故意将其理论观点神秘化。

听众只能毫无保留地接受,不允许反问为什么。

否则就是心不诚,会受到惩罚,以此愚弄群众。

③不可确证性。

俗话说“真金不怕火炼”。

而伪科学者用叙述代替论证,用特殊例证代替一般规律。

其最大的特殊,也是最致命的弱点就是不能确证,即不可重复性[2]。

迷信的本质就是迷失自己,相信别人。

①迷信既没有共同一致的崇拜物,也没有既定的宗旨和规定,也不会有共同的活动场所。

迷信的对象可能是神仙鬼怪,也可能是山川树木。

迷信一般是指神汉、巫婆和迷信职业者以巫术所进行的看相、算命、卜卦、抽签、拆字、圆梦、降仙、看风水等活动;②迷信职业者利用活动骗人钱财,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

迷信只是少数迷信职业者图财害命的骗术,某些迷信组织更是藏污纳垢、残害群众。

二、科学、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科学、伪科学与迷信是三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一种反映。

它们的区别在于,科学是对世界的正确的反映。

迷信、伪科学是对世界不正确的反映。

科学与伪科学、迷信的关系比较复杂:
第一,科学与迷信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

在古代,科学与迷信是同源的,有时是相互促进的。

在原始社会,某些迷信往往与科学萌芽交织在一起,如占星术与天文学、炼丹术与化学、巫术与医学相互交织。

科学能够改造世界、指导人们生产、生活,使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迷信使人愚昧,即使成功也是偶然巧合。

第二,伪科学与迷信的关系。

伪科学、迷信同属于非科学,但是两者有区别。

伪科学与迷信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有不同的内涵、外延和特征。

从内涵看,迷信是人们盲目信仰超越自
然界的神、鬼等虚幻的神秘力量。

他们认为这些神秘的力量以超越人们的感官和思维的方式干预人世间的活动,决定人们的命运。

人们凭借正常的感官和思维无法认识它们,而只能通过这些神秘力量在人间的代理人“巫婆神汉”或其他中介,来间接地同它们对话。

伪科学是盗用科学名义、违背科学理论、漠视科学原则和科学精神,从事违背客观规律的非科学活动或非科学学说。

伪科学相对科学而言,是科学的伴生物,随着近代科学的产生而出现[3]。

第三,科学与伪科学的关系。

首先,科学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规律的揭示,是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

而伪科学是对客观事物表面的、现象的、歪曲的反映。

如地心说和日心说的提出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在西方,早在日心说产生以前,就存在着上帝创世说和古希腊天文学家托勒密的地心说。

上帝创世说认为大地是平的,是由上帝创造的。

其次,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有力武器。

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看,科学承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伪科学主张“心诚则灵”、“信则有,不信则无”,“意识就是物质”,“意念致动”,“心想事成”,等等。

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看,科学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科学经不起检验。

科学是诚实的,伪科学是虚伪的。

科学作为“历史的有力杠杆”和“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4]”,它的每一次重大突破,都引起了生产力的深刻变革和社会的巨大进步。

近代蒸汽机、纺纱机、织布机等发明创造,导致了“表现为工艺革命的生产力革命,还实现着生产关系的革命[5]”。

三、正确地对待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放眼古今中外,人类社会的每一项进步,都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突飞猛进,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文明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然而“伪科学”和“迷信”却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中国发展必须依靠科学,全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6]。

发展科学的同时,要彻底揭露伪科学,坚决打击迷信活动。

首先,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宣传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加大科学知识的普及力度。

第二,媒体工作人员要积极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把好媒因此,体宣传关,决不能让伪科学、迷信的东西通过媒体传播到社会上。

第三,科学家和领导干部要正确评价自己,争做弘扬科学的楷模,在不清楚的领域不要表态,更不能带头搞迷信活动;提高警惕性,防止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第四,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结合现实批判唯心主义、有神论等错误思想。

运用科学理论来指导、解决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群众遇到的难题。

在我们步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高扬科学、发展科学、利用科学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反对“伪科
学”,反对“迷信”。

让科学深入人心,让伪科学和迷信无立足之地。

参考文献:
[1] 魏屹东.科学、非科学与伪科学.学会月刊,1999(7).
[2] 马计斌.科学与伪科学的区别. 高校理论战线.2005.
[3] 薛风平,陈洪泉.科学、伪科学与迷信.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01(3).
[4]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9卷,372.
[5]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473.
[6] 文有仁.分清科学与伪科学、宗教与邪教. 探索求真. 2007(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