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然景观探秘与欣赏论文

自然景观探秘与欣赏论文

自然景观探秘与欣赏论文
九寨沟景观欣赏
摘要:现代诗人肖草《九寨沟》诗:“放眼层林彩池涟,鱼游云头鸟语欢;飞瀑洒落拂面来,九寨山水扬海天”是对九寨沟真实的诠释。

历经历史的洗涤,九寨依然保持着它秀丽的风貌,虽有不足,但是却赐予我们美的感受。

本论文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带领大家走进九寨沟的大千世界,通过对中华风景名胜九寨沟的概念、范畴和结构的认识,进而把握九寨沟的整体构成,以增强对风景名胜的理性认知,并培养对风景名胜的基本认知能力,以利于提高对中华风景名胜的欣赏水平及审美能力。

关键词:九寨沟 ;自然文化; 风景名胜;资源;可持续发展
前言: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绵延超过72000公顷,曲折狭长的九寨沟山谷海拔超过4800米,因而形成了一系列形态不同的森林生态系。

它壮丽的景色因一系列狭长的圆锥状科斯特溶岩地貌和壮观的瀑布而更加充满生趣。

九寨沟于1982年就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984年成立管理局,正式做为风景区对外开放。

1992年12月14日,经联合国教科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在美国新墨西哥圣菲召开的全委会第十六届大会表决一致通过将九寨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并由马约尔颁发了证书;1997年被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2000年评为中国首批AAAA级景区;2001年2月取得“绿色环球21”证书。

时至今天九寨沟已成为拥有三项桂冠的世界级风景名胜区。

一.九寨沟的遗产价值
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省阿坝县藏族羌族自治州南坪县,因沟内有九个藏族村寨得名。

沟内山、水、林诸景均十分奇丽,尤以水景为甚,加之雪峰,蓝天映衬和四时季节变换,使九寨风光有“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和“中华水景之王”之称。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的九寨沟,其遗产价值不容小觑。

1.环境优美。

这里湖泊色彩斑斓、瀑布气势宏伟、原始森林广布、野生动植物繁多。

翠海、叠瀑、彩林、雪峰、藏情,被誉为九寨沟“五绝”。

沟内山水景色奇异,鸟语花香,美不胜收,被誉为“人间仙境”。

水,是九寨沟的精灵,而九寨沟的海子(湖泊)更具特色,湖水终年碧蓝澄澈,明丽见底,而且随着光照变化、季节推移,呈现不同的色调与水韵。

秀美的,玲珑剔透;雄浑的,碧波不倾;平静的,招人青睐,每当风平浪静,蓝天,白云,远山,近树,倒映湖中。

“鱼游云端,鸟翔海底”的奇特景色层出不穷,水上水下,虚实难辩,梦里梦外,如幻如真。

彩池则是阳光。

视角移动,色彩亦变,一步一态,变幻无穷。

有的湖泊,随风泛波之时,微波细浪,阳光照射,璀灿成花。

远视俨如燃烧的海洋,有的湖泊,湖底静伏着钙化礁堤,朦胧中仿佛蛟龙流动。

整个沟内,奇湖错落,目不暇接。

百余个湖泊,个个古树环绕,奇花簇拥,宛若镶上了美丽的花边。

瀑布是水流形式中的佼佼者,大自然之一绝,九寨沟是水的世界。

也是瀑布王国。

这里几乎所有的瀑布全都从密林里狂奔出来。

这里有宽度居全国之冠的诺日朗瀑布,它在高高的翠岩上急泻倾挂,似巨幅品帘凌空飞落,雄浑壮丽。

有的瀑布从山岩上腾越呼啸,几经跌宕,形成叠瀑,似一群银龙竟跃,声若滚雪,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

彩林,这被誉为九寨沟五绝之三的彩林,覆盖了景区一半以上的面积,2000余种植物,争奇斗艳,林中奇花异草,色彩绚丽,沐浴在朦胧迷离的雾霭中的孓遗植物,浓绿阴森,神秘莫测,林地上积满厚厚的苔藓,散落着鸟兽的翎毛。

充满着原始气息的森林风貌,使人产生一种浩渺幽远的世外天地之感。

3万顷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随着季节的变化,呈现出种种奇丽风貌。

九寨沟三条沟谷,层峦叠嶂,山势挺拔,眺望远方,皑皑雪峰,尽收眼底,艳阳之下冰斗,使人目眩,登上尕尔纳山,极目远眺,山峦逶迤,谷壑幽幽,天象奇观,一览无余,云海连天,絮浪翻腾,峰峦锋锷,时隐时现,在云海雾浪中沉浮升降,似乎在天宇中游弋。

九寨沟的宗教是以本教为基础,佛教文化为主导的藏传佛教。

藏胞以青稞、玉米、小麦为主食。

清淡、简朴是九寨藏民饮食的两大特点。

住宅大都是木结构楼房,一般分为三层,底层关牲畜,二楼住人,三楼设经堂。

在九寨沟,藏族青年男女的择偶方式同汉族差不多,一种是自由恋爱,一种
是父母包办。

2.奇特的水体景观。

九寨沟以高原钙华湖群、钙华瀑群和钙华滩流等水景为主体的奇特风貌,其水景规模之巨,景型之多,数量之众,形态之美,表局之精和环境之佳等指标综合鉴定,位居中国风景名胜区水景之冠。

3.类型多样的地貌景观。

九寨沟地处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地质背景复杂,碳酸盐分布广泛,褶皱断裂发育,新构造运动强烈,地壳抬升幅度大,多种营力交错复合,造就了多种多样的地貌,发育了大规模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以植物喀斯特钙华沉积为主导,形成九寨沟艳丽典雅的群湖,奔泻湍急的溪流,飞珠溅玉的瀑群,古穆幽深的林莽,连绵起伏的雪峰,这些地貌景观的和谐组合,构成独具特色的风景名胜区。

4.保存完好的冰川遗迹。

九寨沟角峰睁嵘,刃脊璀嵬,冰斗、U字谷十分典型,悬谷、槽谷独具风韵。

槽谷伸至海拔2800米的地方。

谷地古冰川侧磕、终债垄发育,成为我国第四纪冰川保存良好的地方之一。

5.生物种质资源的基因库。

九寨沟为多种自然要素交汇地区,山地切割较深,高差悬殊,植物垂直带谱明显,植物资源丰富,有高等植物2576种,其中国家保护植物24种;低等植物400余种,其中藻类植物212种,首次在九寨沟发现的藻类达40余种。

植被类型多样,隐藏着不同气候带的地带性植被类型。

植物区系成分十分丰富,几乎包括了所有大的世界分区。

许多古老、子遗植物保存良好,单型属、少型属分别占植物总数的3.3%及13.73%。

形态上原始的领春木、连香树、金连花、独叶草等对于研究植物系统演化及植物区系的演变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九寨沟野生珍稀动物资源共有17种。

其中一类保护动物有大熊猫、牛羚、金丝猴等;二类保护动物有毛冠鹿、白唇鹿、小熊猫、猕猴、林爵、红腹角雉、绿尾红雉、大天鹅等;三类保护动物有鬃羚、斑羚、碉羊、蓝马鸡、血雉等。

二.旅游风景现状
九寨沟的遗产价值不可估量,然而现在因为某些原因,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开发与利用。

在景区管理者与游客方面均存在着一些问题。

1.盲目跟风资源浪费
旅游局对智慧旅游的重视使得景区在政府的扶持下走智慧化道路。

为了加强景区信息化建设,纷纷建立网站、采购门票系统、电子监控等设施设备,部分景区在合理科学的管理下,成为智慧景区示范点。

但是有的景区也为了踏上智慧的列车,不根据自身情况做任何规划设计,盲目购买电脑、
科技终端设备。

但是购买了电脑不联网,建了网站不维护,买了设备不使用,不仅造成资源的浪费,还对景区的形象产生负面影响。

2.信息更新维护动力不足,难以同游客实时互动
据一项调查显示,大部分景区网站都是委托网络公司代为维护的,但日后由于工作人员岗位变化、资金欠缺等各方面原因,已经与网络公司失去联系,所以网站也很久没有更新。

游客留言板块是景区网站与游客互动并促进景区建设的重要手段,然而景区管理处的回复往往要等到第二天甚至更久,不能即问即答或迅速回复,无法及时为游客解决问题,这已经成为制约景区网站与游客互动的瓶颈。

3.在线网络缺乏电子商务功能
随着旅游大众化,出行散客化的趋势,旅游者在出游前进行网络媒体的信息收集已经成为持续增长的行为特点。

景区企业强化电子商务,加强网络营销能够有效的推动景区的销售。

但是,目前国内绝大部分景区都尚未建立起电子商务功能。

例如,山东省200多家A级以上景区,已建立网站的有100余家,但没有一家提供网上预订服务的。

4.管理者认识不足,认为景区越“古”越好
一些景区的管理者在景区工作时间少则十年,多则几十年,对原有景区的样貌有着十分难舍的感情,不希望它改变样子。

还有的管理者认为“景区一直就是这样的,科技设备的使用会使得其改变本色”。

殊不知,时代的更新和信息的发达已经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游客的行为方式,游客的想法对于景区来讲是直观重要的。

况且,智慧景区的概念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硬件设备的使用,还包括软件系统的智慧、管理统计的智慧、营销维护的智慧。

这些造成了景区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使得其失去了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最重要的是还使遗产本身失去了本性。

三.九寨沟的智慧
从九寨沟我们可以得出如何加强对我国世界遗产以及其他景区、文物、遗产的保护,使得其能够可持续发展下去。

在管理保护中一定要制定严格的规则制度,采取制衡的方式对保护对象进行管理保护,保护其原始性,不进行破坏遗产的建设,对其任何建设都要进行严格论证,并进行社会公示。

特别要注意遗产保护和经济效益最求的平衡,不能不顾遗产保护盲目地追求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百度百科--九寨沟
[2].《世界遗产——九寨沟》——中国政府网
[3]. 《中国国家地理》
[4].《九寨沟·四川经典之旅》
[5]. 九寨沟官方网站——美丽中国之旅,神奇九寨之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