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经验谈:我的8.5次考博经历我早年读的工科,工作几年后发现对于机械我真的是相看两相厌,,咱好歹也是天资聪颖,博学多才.于是改读文科,当年就以高分入读了A校的硕士,那个叫春风得意啊.可惜刚入学没多久就听闻此学科非常拥挤,人满为患.但那是三年以后找工作的事啊,何必过早杞人忧天呢.但时光如梭这句话居然是对的,转眼两年没了.联系我们扣扣:四九三三七一六二六。
电话:四零零六六八六九七八我决定考博,一年的准备时间实在也绰绰有当然余.我的目标B校.当然博士入学考试都是各个高校自主出题招生,可以同时报考好几个学校.我决定考4个学校,先考C校,名校名师,要是能考取自然以后的人生应当高枕无忧矣,大树底下好乘凉嘛.考不上也不会气馁,B 校不如C校但也尚算名校啊,就算B也名落孙山,还有A校,也就是自己读硕的学校,报自己的导师,那实在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当然那年博士名额开始锐减,据说国家不再增添博士名额,但是博士点不断增加,这样相对而言,僧多粥少,每个导师能带的人数也锐减.考博的黄金时代已然远去,不是我自己的导师导的博士人数比硕士还多的好时光了.而且我导自己代的硕士就有3个立志考博的,我这导师据说只能带一名博士了.于是,在形势逼人的情形下,我在心中又把D校作为后选,D比A学校好,但相对于我们本学科来说,反倒不如A.就这样,3月先考C,一周后考B,4月考A,5月考D.接下来我磨刀霍霍向博士,备考的酸甜酸苦辣不足对外人道.我先是一路挥刀杀将过去,回头再拣拾胜利果实.因为大多学校的博士入学都是初试后马上复试,一段时间后几家欢乐几家愁是定局.但B校的规矩是先初试,三天后知结果,优胜者进入复试,在导师面前PK,刀光剑影下兵带血刃,胜负立分。
这样,我居然先于C校知道了B校的考试结果。
我自己一个人去了B校的公告栏,在去的路上我已经泪盈于睫了,因为B校今年的外语非常之难,听力题难于天书,我坐在考博的考场上听了一次天书。
考博就成了外语的竞争了,而我的英语对我而言是弱项。
于规定的时间半个小时后,我在攒动的人头中瞥到了自己的分数。
英语受限!意料之中,情理之外,一枚炸弹在我头上方爆破,我泪下如注。
稍慰我心的是我的专业课成绩相当高,于一瞥中我应该是所报导师的专业第一名。
想我考前仅仅给导师打过两个电话,要求见一面被拒。
他表示没有内定名额,放心大胆地考就是。
又风闻此导不理俗务专心治学,无欲则刚。
最后风闻的结果是那一年该导师只有一个专业勉强及格的学生英语不曾受限,但B校不会招不起生来的,任何学校都不可能在文科上招不起博士生,有相当数量的本校在职教工每年都考,可以破英语的格而录取。
我在纷乱的思绪中备考A校。
想到自己导师以手抚我长发很慈祥地说我在本专业很有领悟力,我还是有信心的。
C校的成绩出了,我还是英语偏低,尽管没受限,因该校英语线很低,这样我的总分就不占优势,而且因是名校名师,考生如过江之卿,数量庞大,成员庞杂。
风闻,又是风闻。
光这名导师的关系户名额就远远不够用的。
我还是硬着头皮给导师打了一个电话,他问完分数,说英语太低了。
我说您今年因为报名人数特别多,不是可以有自费名额吗?他倒干脆:那也轮不到你啊。
放下电话,我到学校操场嚎啕,又转战马路边,看无数车辆飞驰而过,心想:我为什么不卧车呢?当然我没有,否则我就考不足8.5次了。
我考完了A校。
我导要了一个同届的男生。
有两个显而易见的因素。
一我是女生,二我英语稍低。
其他因素没有外在那么显著。
是在我于随后卷土重来的第二年才悟到其他因素的。
D校!D校!我最后的救命稻草!D校的考博时间向后延了。
报名时间也拖后了。
我把去医院的体检表收了起来,这个学校报名就要体检表的。
我根据招办提供的邮箱地址先与所导师联系。
邮件不回。
多方打听该导电话,均未果。
考博时导师对你完全不感冒是大忌,因导师对自己所带学生有相当的决定权。
我再写邮件,不回。
我给招办打电话要该导的电话,不给。
我问他会不会不看邮箱啊,招办老师笑曰:“他那种人会不看邮箱吗?”但这位老师又说要不帮你联系下吧,问他是否同意报考。
我大喜,把自己的情况转发给他,又是数日过去后,我收到一邮件,:“你好,我是X导师的学生,他很忙,让我转告你,欢迎报考。
”我还是决定报考,毕竟它是我的D校,死而后已吧。
接下来的时间很忙,硕士论文提交,毕业前无数的表格需要你填。
我对于考博一事,也说不上什么心情。
就在这时我得知硕士答辩跟D校的初试同一天进行。
我不可能不进行硕士答辩,不是硕士谈何博士?!很自然地我放弃了去考D校。
也许我甚至有过暗自兴奋?毕竟我是由于不可抗力才让这次考博变成了0.5次?我毕业了,也许怨我没努力找工作?反正毕业即失业了。
何去何从是最大难题。
第一次考博的专业成绩给了我极大鼓舞,我决定再考一年博士,这一次,我志在必得。
分析去年考博失败原因,今年我把精力放在了英语上,既然考博成了考英语,我就要把这只拦路虎打趴。
我夜以继日地练习英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都在原地踏步,这我只有坚信这都是错觉,我一直在成功的路上一步步挪移。
今年我的考博顺序变成了D,B,E,A。
因为D校原定是一年两次招生,突然改成一次招生也成了上学年的11月份。
我一毕业就联系D校另一导师,写了一邮件,第二天就很意外地接到了这个导师的电话,他表示今年竞争很激烈,招生名额比去年更加缩减,如果我去年考他倒会要我。
我只能解释去年没考是因为答辩与考试同一天,分身乏术,我今年可以报您的吗?他说实际情况就这样,当然报考是个人自由。
我只好再三地表忠心。
放下电话,我踌躇良久,上半年只有D校在招生,我不能放弃这个机会,转投别的导师是考博忌讳,很多学校都是这个学科的所有博导一起面试。
如果考不上,权当练兵吧。
何况我还是志在B校。
11月我参加了D校的入学考试。
面试者云集,人声鼎沸,风闻,风闻名额严重缩水,一个导师在十几个学生中只能要一个,而且因参加者有的是老客户,有的是老关系,当然也有些牛人在这个专业早已有所建树著作等身。
一个月后成绩出来,英语我已破70大关,在考博中英语对我就再也不是拦路虎了,专业也都在85左右,成绩是好的,但我并不敢窃喜。
忐忑地挂电话过去,果然,高分外有高分。
我继续苦练英语,阅读理解是我练习的重中之重,我不知道自己究竟作了多少题目,只知道在后来参加的所有学校的英语博士入学考试中都会有一篇我此前做过的阅读理解题目。
当然因为人的思维惯性做过的题目对率未必就高。
但由此可见,我的萤萤苦功,苍天可鉴。
来年3月我重考B校同一导师,熟门熟路,我打电话过去,那导师表示关键还是在英语。
考完英语出来,我仰首望天,天真的很蓝,我知道成功就在咫尺。
专业题目与去年相类,去年的B校是我考出来的最好的专业成绩。
三天,等待,我夜不成寐。
在同一个的公告栏前我看到了我的成绩。
首先是英语,当然,过线!但我的一门专业竟然很低,没有过线,而这门是我感觉上答的最好的一门课,估计考不到90分也应该89分吧,跟去年扯平,然而都不是,是不过线。
上面注明成绩如有疑问可以复查,我没有去复查,文科类的考卷主观性很强同一份答卷无论给你多少分都可以情理有据。
很奇怪,这一次我一滴眼泪也没有掉。
我打点行装,当夜就坐火车去往E校,E校位于花柳繁富的人间天堂,风景真的很美。
B校的成绩对我是一个意外,生活中这样的意外很多,如我辈等弱者,应付意外的方式不外是多给自己一个选择,一个差强人意的选择余地。
我事先查过很多学校,知道F 校报名尚未截止,我就在E校寄出了F校的博士入学考试的报名费和报名表格。
我心平气和地考完了E校,事先仅仅给所报导师写过两封邮件,没打电话,当然,是因为我搞不到他的电话号码,我明白这样的学校考的人不会少,而我应该就是那群陪者中的一个。
无欲则刚,我居然也可以做到。
接下来。
哦,A校,又是A校,我的母校。
一年的时间,365天,足够我反省的。
我感同身受地理解了自己导师去年的选择,作为一个多年的博导,他有相当多的社会关系需要平衡,而今年他既有应届的学生也有往届的学生考,我估计同时还有考了好几年的高校教师,粗略的估计考的人就不会少,我在校时他对我不错,这点感情其实还不足以他在考博时倾向于我。
反复权衡,反复思虑,反复反悔。
我最终决定剑走偏锋,我先征求自己导师同意报考A校的另一个导师的,而这导师在我在校时彼此印像良好,又素与我导亲近来往。
我的策略在联系导师时初战告捷,那导师对我的报考非常欢迎对我很热情。
我在笔记本上写下一遍又一遍“守得云开见月明”鼓励自己。
现在要考A校了,我先联系所报导师,中午在一起吃饭,他坚持请客,我们把酒言欢谈起各自趣事言笑晏晏投机投趣。
下午我瞅自己硕导的空拜访了他。
初试试卷当然也是密封,但因为考博的人并不多,自己熟悉的人的答卷猜个十有八九。
一年后的这个时刻我才知道去年我导师要了两个博士,另外一个初试成绩比我们几个都差,那人的配偶在政府部门任职颇有点小实权,我很平静地听到这个消息同时理解老师的选择,又同时庆幸自己今年选报的英明。
我把考场外的功课做足后开始忙考场内的功课,在这读了三年书,哪个导师会出哪一类型的题我了然在胸。
就在这时候,万事皆有备于我,我失眼了,完全睡不着,在醒着的黑夜里我渴望突现一个彪形大汉把我一拳击晕好让我有片刻休憩。
早上我用冷水泼用手拍打脸,然后走进考场。
两天,初试成绩公布。
我所考的导师只有两个人进入复试。
我的英语遥遥领先,高出对手十几分,但是两门专业课落后对方20分!我晕了,对方在同一城市的另一所高校的老师,那学校并没有我们专业,专业比我好这么多实在令我难以理解。
我接到了自己导师的电话,他说他帮我看的试卷,分数很好吧?我无言苦笑,我看了看报考我导的学生分数,的确,他那边的专业课分数普遍压得很低,我在他那边绝对是高分,可是,可是我今年报考的不是他。
他说导师在复试时还有20分权力,你赶紧联系下所报导师。
那导师因故没能参加初试阅卷,面试也无法参加了。
我打电话没有人接,就发了一个短信告知分数。
在面试前我收到他的短信为不能到场面试致歉。
我准备了面试自认发挥相当出色。
当天下午我知道了A校的最终考试结果。
站在熟悉的校园里熟悉的大树下,我泪如倾盆雨。
4年了,这棵树见证过我多少故事?第二天我辗转从另外的导师那儿听说考上的那个人的配偶原是我们本校的老师后进入省府工作现在直接管文科科研项目,而且已考了4年了,前三年都是英语受限,今年英语恰好压线。
这个人的故事,写出来也是一部考博血泪史吧?最后,传话的朋友严肃地说:“这话导师再三不让我告诉你。
”我笑,现在还有什么话我听不得?最后一句话,其实很简单。
“她是甲老师的学生怎么去考乙老师的博士?”最终,我还是犯了考场忌讳。
聪明反被聪明误,反误了博士性命。
我打点行囊彻底离开了这座生活了好几年的城市。
没多久,E校的成绩出来了。
成绩不俗,会不会失之桑榆,收之东隅?我不敢这样想。
录取名单还要再迟几天才会由导师定夺交招办公布,这几天会有多少变数?他们说功夫其实在考场外,难道他们说的都是真的?事实证明他们说的并不都是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