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法概述PPT课件

书法概述PPT课件

书法过去、现状与未来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 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 二年(公元 185年)。明 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 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 碑为竖方形,高 273厘米, 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 45字。碑文记载了东汉末 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 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 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 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 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
• 早期 清代初期书法继承明代的余绪,在书坛上有 影响的 书法家仍是明代遗民,其中以王铎、傅山、朱耷、 归庄、 宋曹、冒襄等为代表。他们均擅长行草书,而以王铎、傅 山的影响最大。
• 中期 清代中期帖学仍很风行。乾隆在位很久,而 且嗜 书又深,尽力搜集历代名迹, 对帖学的发扬起着积极的作用。 帖学书法家中 还以刘墉、王文治、梁同书、翁方纲四大 家为代表。清代中叶碑学风气渐开,碑学书法家不断涌现。 较著名的有金农、邓石如、伊秉绶。 此外,这时期有许 多以学者身份而善书法的书法家, 如:桂馥、钱坫、孙星 衍等,他 们都擅长隶书,由于他们有坚实的文字学基础, 其篆隶醇雅清古,别开生面。还有一些画家也兼为书法家, 如扬州八怪中的郑燮、黄慎、汪士慎等,都有自己的风格 和特点。
• 从成化、弘治时期开始,明代书法发生了新的变化;一是 台阁体书法随着朝廷的而腐败日弛,已失去往日雍容遒丽 的风范,表现为刻板僵化,渐渐失去艺术生命力;二是朝 野书家普遍地意欲摆脱台阁体束缚,故又开始崇法魏晋法 帖,以畅神适意、抒发个人情感为目的的书风重新在文人 书法中兴盛 。
• 苏州出现了吴门派书法。 他们的代表人物是祝允明、文 徵明、王宠等 。隆庆、万历年间至崇祯年间是明代书法 发展的第三阶段。邢侗、张瑞图、董其昌、、徐渭米万钟、 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都是当时成就卓著者。
情况。
• 汉·赵壹·非草书
• 两汉至魏晋时期,崇尚书法的风气非常盛行,帝王士大夫 皆以善书为荣。《非草书》中记载,世人“游手于斯,专 用为务”,就是说书法成为了世人生活的一部分,以至于 “钻坚仰高,忘其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赵壹指出 当时人们研习草书的情况,“专用为务,钻坚仰高,忘其 疲劳,夕惕不息,仄不暇食,十日一笔,月数丸墨,领袖 如皂,唇齿常黑……”
• 明成祖定都北京以后,即着手文治,诏求四方善书之士, 充实宫廷,缮写诏令文书等。朝野士大夫重视帖学,皆喜 欢姿态雅丽的楷书,行书,几乎完全继承了赵孟頫的格调。 但有些书家不固步自封,有着鲜明的书法特点 台阁体”:士子为求干禄也竞相摹习,横平竖直十分拘谨, 缺乏生气,使书法失去了艺术情趣和个人风格。如二 沈 ”。
• 晚期晚清的书法与中期相较,虽然大家不多,但碑 学仍是 方兴未艾,这时篆书和金文勃兴,汉、魏、南北 朝的碑 刻出土日益增多,对书法的影响仍起着极大作用。晚清书 法以何绍基、赵之谦、吴昌硕为代表。
• 清代书法发展进 程中,碑学和帖学的竞争和消长。 碑学的兴起在清代是 有客观原因的:①清中叶以 来金石考据的兴盛。清代知识分子为了避免文字 狱,走上金石考据的治学道路,而这时 汉、魏、南 北朝碑刻不断出土,人们除了证经考史之助 外,碑 刻上的文字也为书法提供崭新的资料,使书法家的 眼界顿为开扩;另一方面书写篆、隶需要字字有来 历,清 代文字学的成就为书法艺术提供了基础,所 以清代许多 书法家同时又是金石学家。②由于篆 刻艺术的发展,也给书法艺术的创新提供了条件。 清代书法家多善治印,所 以能将凝练苍朴的金石 趣味,运用到书法创作中去,使 书法有了金石气。 ③文人画的发展,使得绘画的书法化更为浓厚,反 之文人画对书法艺术增加了新的血液,所以清代书 法,无 论是用笔、用墨,以至章法都有创造。
• “且草书之人,盖伎艺之细者耳。乡邑不已此较能,朝廷 不以此科吏,博士不以此讲试,四科不以此求备,征聘不 问此意,考绩不课此字。善既不达于政,而拙无损于治, 推斯言之,岂不细哉?”
• 魏碑是指南北朝时期 北朝的碑刻书法作品。 现存的魏碑书体都是 楷书,因此有时也把 这些楷书碑刻作品称 为“魏楷”。这些碑 刻作品主要是以“石 碑”、“墓志铭”、 “摩崖”和“造像记” 的形式存在的。
• 他说:颜鲁公行字可教,真便入俗品。 • 又:学书须得趣,他好俱忘,乃入妙;别为一好萦
之,便不工也。
• 蔡襄为人忠厚、正真,讲究信义,学识渊博。其 书法规规矩矩,浑厚端庄,自成一体。
• 元代书坛巨匠赵孟頫高举起“复古”的旗 帜,主张学书法应该避开唐宋,要向更远 的晋朝书法大师学习,并身体力行地施行。 整个元朝书法,几乎都笼罩在赵孟頫的庇 荫之中。可以说,他是个上承晋唐,下启 明清的一个重要的桥梁式人物。
• 米芾 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 祖籍山西,膜拜 不已,因而人称“米颠”。徽宗诏为书画学博士, 人称“米南官”。米芾能诗文,擅书画,精鉴别, 集书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于一身,他在“宋四 书家”中首屈一指。其书体潇散奔放,又严于法 度。
近现代书法
这时期书法,最显著的特色是:书法不再象前朝一样,仅仅是文人雅士、达官贵 人的专利,而是进一步“泛化”,深入到社会的各个阶层,在政治界、军事界都 有不少书法好手。这时期书法活动也十分活跃,书法教育也由过去师徒相授式渐 渐向社会化教育转变。特别是建国以后,书法这门古老的艺术迎来了她的又一个 春天。 近现代书法艺术的色彩斑斓,与其书家队伍的空前复杂有直接干系。这一时期书 家实在太多,在此仅拈取其重者,当有齐白石、黄宾虹、罗振玉、王世镗、梁启 超、徐悲鸿、徐生翁、于右任、叶恭绰、李叔同、郭沫若、沈尹默、马一浮、、 郑诵先、毛泽东、吴玉如、邓散木、张大千、王蘧常、萧娴、高二适、来楚生、 鲁迅、郭沫若等人。 一、近代书法即民国书法分为五派: 1、吴昌硕与“吴派” 、其弟子有陈衡恪、 赵古泥及现代的潘天寿、沙孟海等。他们不仅善书,也精于绘画、篆刻。2、康有 为与“康派” 、康有为是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也是著名书法家及书法理论家。 梁启超,徐悲鸿刘海粟和萧娴都是其书法弟子。3、郑孝胥与“郑派”、 郑孝胥 是个汉奸。郑氏明确“贬黜馆阁书体”、“卑视晋唐格辙”,认为“师古不可盲 从”等;主张自我创造,不拘于古人之范围。其弟子如赵叔雍、徐志摩、林语堂 等人。4、于右任与“于派” 。于先生既是一位民主革命的先驱者,又是著名的爱 国诗人和书法家。其书法在北魏楷书中融入了行书和隶书的笔意,形成他独特的 书作。创草书研究社,出版《草书月刊》,编撰《标准草书千字文》。 现代的 李叔同和丰子凯等是其学生5、李瑞清与“李派”、李瑞清的书学熔铸古今,不偏 不倚,至博且精,所播甚深。是开近代高等师范手工图画科的第一人 其弟子如现 代张大千。
• 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 就的书家,被称为“宋四家”。
• 苏轼为人正直、性旷达,才华横溢, 书法从“二王”, 颜真卿,柳公权,褚遂良等各家吸取营养,在继承传统的 基础上努力革新。 :“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 求。”他重在写“意”,寄情于“信手”所书之点画。
• 黄庭坚, 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诗人,书法家。书 法初以周越为师,后取法颜真卿及怀素,受杨凝式影响。 他不是为法而法,而是“学字既成,且养于心中无俗气, 然后可以作,示人以楷式。”目的终究是为了抒情达意。 他率性天真,不执陈法,“未尝一事横于胸中,故不执笔 墨,遇纸则书,纸尽则已,亦不计较工拙与人之品藻讥 弹。”其书法风神洒荡,长波大撇,提顿起伏,一波三折, 意韵十足 。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