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面。
等相位面
t + Δt 时刻
t 时刻 A
波面为球 面
5.光线:传输光能的有方向的几何线。
➢ 在几何光学里,光线被抽象为既无体积又无直 径的几何线,几何线的方向代表光线的方向, 即光能的传播方向。
波面与光线之间的关系
实际光线是不存在的!
➢ 在各向同性介质中,光沿着波面的法线方向传 输,所以波面的法线就是光线。
0
光束折射时沿光程为极小值路线行走。
1.3 费马原理
从十七世纪开始发现与光的直线传播不符的事实:
1655年意大利数学家格里马第首先发现光的衍射现象,是 光的波动学说的最早倡导者;
1669年丹麦的巴塞林纳斯教授在冰洲石中发现了双折射现 象;
1672年胡可也观察到衍射现象; 1678年发现光的偏振现象,发现牛顿环现象。
——这就迫使人们去揭示光的本质。
屏上被两发光点同时照 亮区域的照度等于两光 光点产生的照度之和。
干 涉: E E1 E2 非干涉:I E12 E22
I E2
手术无影灯和探照灯
3.光的折射和反射定律
反射定律: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者共面
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位于法线两侧,且有 I1 I1 注:光滑分界面
x
n2
b
N
I1
O
I2 a2
B
N
( AOB) n1AO n2OB n1 a12 x2 n2 a22 (b x)2 根据费马原理,光程应为极值
d(AOB) dx
n1
x a12 x 2
n2
b x a22 (b x)2
n1 sin I1 n2 sin I2
任务:让学生掌握光学系统成像的基本概念、
知识和理论,学会光学系统设计的基本方法, 具备光学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三、课程的研究对象
1. 研究对象:不考虑光的本性问题,把光认为 是光线,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2.采用光线概念的意义:
(1)用光线的概念可以解释绝大多数光学现象:影子、 日食、月食
相对折射率:与空气比较的折射率。
空气中n 1.000272 (760 mmHg ,20, 0.593 m)
注:反射定律是折射定律的一种特例。
n2 n1 I2 I1即I1 I1
二、两个重要的光学现象
1. 全反射
如果n1<n2,则sinI1/sinI2=n2/n1>1,即I1>I2
粗糙表面?
I1 I1
n1
I2
n2
符号规则:光线沿锐角转向法线,顺时针为正, 逆时针为负。
折射定律:
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和投射点法线三线共面
折射角正弦和入射角正弦之比在一定温度和压
力下对一定波长的光线而言是一常量,等于两
介质折射率之比。
sin i2 sin i1 const
折射:入射到光滑分界面的光,一部分被返回, 另外一部分进入第二种介质,改变传播方向。
(2)绝大多数光学仪器都是采用光线的概念设计的
3. 光线是能够传输能量的几何线,具有方向,光 波的传播问题就变成了几何的问题,所以称之 为几何光学。
4.几何光学的适用条件:光学系统的尺度远大于 光波的波长;介质是均匀和各向同性的。
五、课程要求
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按时 交作业
平时作业和出勤:30% 期末考试:70%
➢ 光线是波面的法线
➢ 波面是垂直所有光线的曲面
6.光束:具有一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
(1)同心光束:同一发光点发出或交于同一点的 光束。
同心发散光束 球面波
同心会聚光束 球面波
(2)平行光束:发光点位于无穷远,波面为平面.
平行光束
平面波
(3)像散光束:即不相交于一点,又不平行,但有一 定关系的光线的集合。
如果n1>n2,则sinI1/sinI2=n2/n1<1,即I1<I2
I2
I2首先达到90°
Im I1 I1
n2
n1 n2 I m
临界角:光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折射角 等于90度时对应的入射角。
n1 n2
I2 900, I1 Im
全反射: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如果
在沙漠里,白天沙石被太阳晒得灼热,接近沙层的气温升 高极快。由于空气不善于传热,所以在无风的时候,空气 上下层间的热量交换极小,导致下层空气密度反而比上层 小的反常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前方有一棵树,它生 长在比较湿润的一块地方,这时由树梢倾斜向下投射的光 线,因为是由密度大的空气层进入密度小的空气层,会发 生折射。折射光线到了贴近地面热而稀的空气层时,就发 生全反射,光线又由近地面密度小的气层反射回到上面较 密的气层中来。
光的本质是电磁波 光的传播实际上是波动的传播 物理光学:研究光的本性,并由此来研究各
种光学现象 几何光学:研究光的传播规律和传播现象
二、课程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以几何光学为理论基础,以光学
系统中光的传播、成像、光度学、光学系统设 计原理等为主要内容的课程。利用光的直线传 播概念,研究光在光学仪器中的传播和成像特 性。
光束与波面的对应关系
平行光束—平面波 同心光束—球面波
发散光束 会聚光束
发光点 理想光学系统 点 同心光束理想光学系统同心光束
发光点 实际光学系统 斑 同心光束实际光学系统非同心光束
1.2 几何光学基本定律及可逆性原理
一、几何光学三大定律
1.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在各向同性、均匀、透明
介质中,光总是沿着直线传播。 成立条件:各向同性、均匀、透明介质中,行进
各向同性介质:光学介质的光学性质不随方 向而改变。
各向异性介质:单晶体(双折射现象)
均匀介质:光学介质的不同部分具有相同的 光学性质——均匀各向同性介质
绝对折射率: n() c v( )
v c, n 1
4.波面:光波是电磁波,光源可看作波源,在某
一瞬时,其振动位相相同的各点所构成的曲
光线先由密的气层逐渐折射进入稀的气层,并在上层发生 全反射,又折回到下层密的气层中来;经过这样弯曲的线 路,最后投入我们的眼中,我们就能看到它的像。
由于人的视觉总是感到物像是来自直线方向的,因此我们 所看到的映像比实物是抬高了许多,所以叫做上现蜃景。
下蜃景出现在真实 物体的下方。
下层空气发生全反射(又叫下蜃景)
空气密度与气压、温度和水蒸气含量密切相关。
P( pressure) (air) T 1(temperature)
vap1(water vapour content)
上蜃景出现在真实 物体的上方。
海市蜃楼:上层空气发生全反射(又 叫上蜃景)
在夏季,白昼海水温度比较低,特别是有冷水流经过的海 面,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更低,下层空气受水温影 响,较上层空气为冷,出现下冷上暧的反常现象。下层空 气本来就因气压较高,密度较大,现在再加上气温又较上 层为低,密度就显得特别大,因此空气层下密上稀的差别 异常显著。
反射
( AMB) n1( AM MB) ( AM B) n1( AM M B) (AMB) ( AMB)
A
Q n1
n2
N
B
I1 I1 M
Q
M
M与A和B在同一平面内
N
B
光束反射时沿光程为极小值路线行走。
1.3 费马原理
A
折射
a1
M与A和B在同一平面内。
n1
光导纤维(简称:光纤) 应用:传光、传像、内窥镜
反射型 折射型
2.光路可逆性原理
光沿原路返回。
I1 I1
n1
I2
n2
注:对于反射和折射现象,无论均匀介质还是非均 匀介质,简单光学系统还是复杂光学系统,光的可 逆性均成立。
反射——一定存在 I Im时发生全反射。
入射光
折射——特定条件下可能没有(全反射)
Aa b
dL ndl
nc
B
L A n(x, y, z)dl
dB
1.3 费马原理
二、费马原理:光从空间一点传播到另一点的实
际路径是沿着光程为极值(极大、极小、常量)
的路径传播的。
B
L ndl 0
A
三、用费马原理理解光的三大几何定律
均匀介质中:两点间以直线最短——直线传播.
四、课程的研究内容
➢ 几何光学: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和成像概念、理 想光学系统、平面系统、光学系统的光束限制、 光度学
➢ 像差理论:影响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七大几何像 差。
➢ 理想光学系统:望远系统、显微系统、照相系统、 摄影系统、放映系统、眼睛。
第1章 几何光学的基本定律 与成像概念
➢ 主要内容:
❖ 四大实验定律:
按几何光学的观点,光经过介质的传播问题可 归结为:光的直线传播定律、光的独立传播定 律、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
1.光波:是一种电磁波,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
电磁波,其振动方向和光的传播方向垂直, 是横波,其波长比一般的无线电波短。
可见光:400nm——760nm
紫外光:5nm——400nm 红外光:780nm——40μm 近红外:780nm——3μm 中红外:3μm——6μm 远红外:6μm——40μm
两种介质分界面把光能全部返回第一种介质中去, 这种现象称为全反射。
全反射条件: n1 n2 I1 Im
I2
n2
实质:第二种介质内有光进入,
但又全部返回第一介质。
n1 n2
Im I1 I1 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