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章专题地图制图

第七章专题地图制图

2.中比例尺地图 比例尺小于1:10万,大于1:100万的地图 为中比例尺地图。它内容比较简要,由大比例尺地图或根据 卫星图象经过制图综合编制而成,可供全国性部,门和省级 机关作总体规划,专业普查使用。 3.小比例尺地图 1:100万和更小比例尺的地图为小比例尺 地图。这种图随着比例尺的缩小,内容概括程度增大,几何 精度相对降低,用以表示制图区的总体特点以及地理分布的 规律和区域差异等,主要用在一般参考及科学普及方面。
三、制图综合的主要方法 (一)内容的取舍
内容的取舍是根据地图主题、比例尺、用途选取主要的, 舍弃次要的内容。
“选取主要的”是指:(1)选取主要的类别,如编普通地理图 时选取水体、地形、居民地、境界线、交通线与土质植被; (2)选取主要类别中主要要素,如选取水体中长而宽的河流, 选取居民地中人口多而规模大的村镇等。 “舍弃次要的”是指:(1)舍弃次要类别,如政区地图上舍弃 地形要素、测量控制点、通信线及独立地物等;(2)舍弃所选 取类别中次要的要素,如舍弃水体中短小的或季节性河流,舍 弃居民地中的自然村等。
3.根式定律法:根据大量试验证明,资料图上地图 的负载量与新编图的负载量同其比例尺之间具有一定 比例关系。
nb、na分别为新编图b、资料图a中要素的总数量;
mb、ma分别为新编图b、资料图a比例尺。
当新编地图的符号尺寸与资料图差异较大时用下式
CB为符号夸张系数,CZ为符号形状系数。
(二)形状的简化
一、概述
7.2 制图综合
在制图过程中,将原始的或间接的地理事物的资 料,进行选择与取舍、分类和分级、设计图式符号等 工作,统称为制图综合。
在制图综合工作中实质上是要处理好以下两种关系:
1.地图要素的几何精度与地理特征的关系。
2.地图的负载量与清晰易读的关系。
制图综合与航空像片、卫星图像及风景画的关系
第七章 专题地图制图
GIS与地图学
制图综合 专题地图
遥感数据与系列地图
地理信息的可视化
7.1 GIS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分类
(一)按内容和性质分类
1.地形图ຫໍສະໝຸດ 2.普通地理图3.专题地图
1.地形图 地形图是指国家的几种基本比例尺的 全要素地图,它是按照统一的规范和图式 符号测(或编)制的,全面而详尽地表示各 种地理事物,有较高的几何精度,能适应 多方面的用图要求,是国家各项建设的基 础资料,也是编制其它地图的原始资料。
程度及现势性等都直接影响制图综合的质量。制图时若资料完
备、详细,就能为选择合理而恰当的制图综合方法提供有利条 件。制图资料的形式与特点,也影响制图综合措施的选择。
(五)符号的图形限度
各种地理事物,在图上均以符号表示,符号的形状、尺寸、颜
色、结构直接影响地图的负载量,因而也制约着综合的程度与
方法。细致小巧的符号能提高地图内容的负载量;如果地图是 多色的,则比单色图容纳较多的信息量,而仍能达到清晰易读 的效果。
电子图集与传统地图集相比有许多新的特征: ①声、图文和数据多媒体集成,把图形的直观性、数字的准确 性、声音的引导性和亲切感相结合,充分利用了读者的各种感 官; ②查询检索和分析决策功能,能够支持从地图图形到属性数据 和从属性数据到图形的双向检索; ③图形动态变化功能,从开窗缩放、浏览阅读等基本功能到地 图动画功能、多维动画图形模拟等; ④具有良好的用户界面,使读者介入地图的生成过程; ⑤多级比例尺之间的相互转换,由于计算机屏幕幅面的限制和 计算机潜在的计算功能和巨大的存贮能力,要求具有多级比例 尺不同程度的制图综合功能。 与地理信息系统相比,由于电子制图系统具有电子地图集的功 能,因此它所拥有的表达与显示空间信息的功能更强。好的电 子制图系统具有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功能,并且具有在电子媒 体上应用各种不同的格式来创建、存贮和表达资料信息的能力。
二、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三)制图区域的地理特征
同一种现象在不同地区的重要意义不同。在人烟
稀少的荒漠地区,几百人的集镇也很有意义;在交通
困难的高山丛林里,一条人行小道也十分重要;在高 山间奔流的河流,狭窄而湍急,与平原上的河流迥然 不同。因此,制图综合必须结合具体的地理特征作出 相应的处理。
(四)制图资料 制图综合的各项措施都以制图资料为基础,资料的质量、完备
二、地图的构成要素
一幅地图是由颜色、大小和形状不同的点、线、
面符号和文字、数字组成的图象,以反映制图区的
自然和社会经济现象的分布。虽然地图所表现的主 题、区域、比例尺各不相同,但归纳起来都是由下 述三类要素构成的。
(一)数学要素 (二)地理要素 (三)辅助要素
(一)数学要素 数学要素用以确定地理要素的空间相关位置,起着地图的 “骨架”作用,如经纬网或坐标网、比例尺和控制点等,都 属数学要素。 (二)地理要素 地理要素系指地图的内容。普通地图包括自然和社会经济 要素。自然要素有水体(如江、河、湖、海等)、地形(如山脉、 丘陵、平原、高原等)、土质植被(如沙漠、森林、草地、沼 泽等);社会经济要素有城市、村镇等居民地,联系居民地的 公路、铁路、航线等交通线,各级行政单元的界线,文化遗 迹等。专题地图有作为指示地图位置的某些底图要素,如主 要河流及居民点,或者与专题有关的玫区界线等,在此基础 上,还有表示主题的某一种或若干种专题要素。 (三)辅助要素 辅助要素包括图名、图号、图例、插图、图表,各种文字 说明和图廓外的其它补充说明等。
次关系协调一致。 简化方法:删除、合并、夸大
(三)要素的分类 地图上表示的自然和社会经济要素各种各样,要使地图内 容能反映出良好的系统性、规律性及差异性,必须按质量进 行分类及按数量进行分级。要素分类一般按其所属学科确定 的分类原则为标准,但不同用途和不同比例尺的地图,反映 类别的详细程度不同,所以制图工作者需要调整要素类别, 以便用比较概括的分类代替详细的分类。 此外,资料不同分类方法亦不同。反映类别和性质的资料 有两种,一种是图形或位置资料,如地图或对类别分布状况 的文字描述,这种资料分类已很明确,综合时可直接进行合 并。另一种是数据资料,如提供各区域的水田、林地、早地 、果园等的面积数或占总土地的百分比。这时,要根据有关 资料(如其它图件、土地利用资料和经济意义等)进行分析, 以便在图上确定要素的类别及确定具体的类别界线。
二、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一)地图比例尺
地图比例尺是引起制图综合的根本原因之一。它限 定了地面缩绘到图上的面积,因而也限定了在图上能 表示要素的数量,制约着要素的选取。
当图纸面积一定时,不同比例尺地图所反映的实地 范围不同,大比例尺地图表达的范围较小,小比例尺 地图表达范围较大。在不同的范围内,同一事物的重 要性不同,要反映在图上的主要特征亦不相同,从小 范围看是重要的事物,在大范围内可能变成次要的。
在专题地图上表示的专题内容一般具有空 间特征、属性特征和时间特征。所以专题地图 不仅仅要显示专题的空间分布,还要反映其属 性特征、它们之间的联系及发展。因此,在专 题地图上,从地图内容要素的显示特征来看, 一般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空间分布,时间变 异以及数量、质量特征。
一、专题地理现象的特征 (一)空间分布
(四)要素的分级
地图上反映要素的数量特征,主要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表示实际数量,如地面高程、水深等。另一种 是以符号的大小表示要素的数量变化及等级。
每幅地图使用何种分级方法,数量如何合并,这 不仅与地图的用途、比例尺等有关,而且也取决于要 素数量分布的特点及特殊数量指标的重要意义。
7.3 专题地图
形状的简化主要用于呈线状与面状分布的要素,
目的在于保留要素所固有的、典型的、而从地图的用
途看是很重要的特征,从而保持地图的真实性与合理 性,并使复杂的图形变得简单明了、清晰易读。进行 形状简化时,要考虑与其它有关要素的关系,使图上 各种要素协调一致。例如,进行等高线形状的简化,
要与水系结合考虑,使图上等高线的形态与河谷的主
(三)按制图区域分类 按制图区域一般分为世界图、半球图、大洋图、 分洲图、分国图、分省图、分县图等。另外, 不同专业也有不同的分区系统,如按流域分区, 有黄河流域图、长江流域图等;按地形分区有 青藏高原图、黄士高原图等。此外,从扩大了 的地图定义来说,还有月球图、火星图等
(四)按用途分类 按用途分类,如教学地图、军事地图、航海地 图、规划地图,旅游地图等。此外,按使用方 式,可以分为桌图和挂图;按图型可分为线划 地图和影象地图;按出版形式,可分为单幅图, 系列图和地图集;按印刷色数可分为单色图和 多色图等。地图的图名往往反映出该地图的属 性,例如“中国土壤教学挂图”、“哈尔滨市 土地利用规划图”、“北京市旅游图”等,这 些是由几种不同分类的类别组合而成的图名, 以表明它的内容、用途和区域范围等。
1.实地上分布面积较小(按地图比例尺仅能定位于点)或呈 点状的,如防火塔、居民点、城镇
2.分布呈线状或带状的,如道路、河流、海岸等; 3.呈面状分布的,如湖泊、沼泽、森林、土壤类型等; (二)时间变异
二、影响制图综合的因素
(二)地图的用途和主题 地图的用途不同,需要对某地区了解的深度与广 度也就不同。这与地图比例尺有关,如果地图比例尺 已由地图的用途决定,那么地图的用途就是制图综合 的主导因素了。地图的不同用途,影响地图内容的表 达程度与特点。
地图的主题决定着某要素在图上的重要程度,因而 制图综合时要作出相应的处理。地图主题不同,影响 着对同一要素如何处理的问题。
2.普通地理图
普通地理图是表示地面上主要的自然和社 会经济现象的地图,能比较全面地反映制图区 域的地理特征,包括水体、地形、土质植被、 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以及主要的社会经济 要素等。它区别于地形图的是,地图投影、分 幅;比例尺和表示方法等都随需要具有一定的 灵活性,表示的内容比同比例尺地形图概括, 几何精度较地形图低。
到“万里江山、尽收眼底”。
通过同地区不同时期地图的比较,能具体和确切地了解地 理要素的运动方向和变化发展,有利于综合分析,提出发展规 划。因此、有不少规划设计、预测预报工作必须利用地图来完 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