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真菌
半知菌亚门鞭毛菌亚门真菌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担子菌亚门真菌
课堂练习 三、多选题 1、菌物界分有( AB )。 A、真菌门 B、粘菌门 C、蕨类植物门 D、被子植物门 2、真菌学名组成部分有( BCD )。 A、科名 B、属名 C、种名 D、定名人姓氏或名字
课后作业
1、真菌有哪些基本分类 阶元?
种以上分类阶(单)元有:界、 门、纲、目、科、属、种是种以 上的基本阶元。种是最基本的分 类阶元。
课堂练习
5、真菌学名的命名法采用的是 ( C )。 A、中文 B、英文 C、拉丁文 D、阿拉伯文 6、真菌的学名方法是( A )。 A、双名法 B、单名法 C、三名法 D、四名法 7、真菌的中名法,可在( A )使用。 A、全世界 B、中国 C、亚洲 D、南亚
课堂练习
二、判断题 1、真菌学名使用的是英文,全世界通用。 ( × ) 2、亚种、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都是 种以下的分类阶元。( √ ) 3、有些真菌有两个学名,一个是无性阶 段的学号,另一个是有性阶段的学名。 ( √) 4、亚门、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不 是真菌的分类阶元。( × )
• 真菌属菌物界(或真菌界)、真菌门的生物统称。
粘菌门 菌物界
粘菌:营养体为原生质团,多核而无 细胞壁,能变形运动和摄入有机物。
真菌门
真菌:营养体大多为有细胞壁的菌丝 体,极少数为原生质团和单细胞。
粘菌
( 三 ) 真 菌 的 分 类 系 统
鞭毛菌亚门
(
五 亚 门 分 类 系 统
接合菌亚门
真菌门
子囊菌亚门
植物界 (病毒界) 原核生物界 原生生物界 菌物界 动物界 真 菌
真菌属菌物界(真菌界) 真菌门
( 二 ) 真 菌 的 各 级 分 类 阶 元
1、种以上的分类阶元
种以上分界阶元主要有界、门、 纲、目、科、属、种。 种是最基本的分类阶元。
2、种以下的分类阶元
种以下的分类阶元有亚种、 变种、专化型、生理小种等。
担子菌亚门
)
半知菌亚门
真菌的分类系统很多,目前比较流行的是 由安斯沃司( Ainsworth )等人创立“五个 亚门”的分类系统。
真菌五亚门特征对比表
营养体
一般为无隔菌丝
发达无隔菌丝 单细胞或发达有 隔菌丝 发达有隔菌丝
真菌类别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有性孢子
合子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种以上分类阶(单)元有:界、门、纲、目、科、属、 种是种以上的基本阶元。必要时在两个分类阶元之间还可 增加一级,如亚纲、亚目、亚科、亚属等。种是真菌最基 本的分类阶元。种与种之间在主要形态上应该有显著而稳 定差别,有时还应考虑生态、生理、生化及遗传等方面的 差别。
种以下的分类阶(单)元有:亚种、变种、专化型 ( f.sp) 、生理小种等。亚种:种内地理分布不同或宿主 不同,并具有一定形态差异的亚群; 变种种内某一个体可 能由于突变而发生变异,在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下,这种 变异会在种内不断扩散,最后形成某些遗传性不同于原种 的一个群体,这就是变种。变种和亚种没有本质差别,有 时常混用,变种在分类学上更不稳定;专化型和生理小种 在形态上基本没有差别,根据其致病性的差异来划分;专 化型的划分大多是以同一种真菌对寄主植物不同科、属的 致病性差异为依据;生理小种的划分大多是以同一种真菌 对寄主不同种和品种的致病性差异为依据。
农作物病害防治技术课程
知识点导学
(一)真菌分类地位
(二)真菌的分类阶名
课堂练习
课后练习
知识点导学
复习巩固生物五(六)界系统,掌握真菌分类地位
识记种以上及种以下分类阶元的名称
掌握真菌五亚门分类系统及各亚门主要特征 掌握掌握真菌学名的命名方法和规则
(一)真菌的分类地侠
五、真菌的分类 及命名
(二)真菌各级分类阶元
(三)真菌的分类系统
(四)真菌的命名
思考:
1、真菌属于哪个界?真菌分几个亚门呢?真菌全世界通用名是什么?
( 一 ) 真 菌 的 分 类 地 位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在植物病害学中 最普遍采用约翰(John,1949)、惠特克 (Whittaker,1969)等学者五(六)界分类说。 生物五(六)界分类系统
2、中名法 就是用中文(汉字)命名,只 能在中国使用,全世界不通用. 命名规则一般为“寄主+症状+ 菌”来命名。 如: 小麦白粉菌、水稻胡麻叶斑菌。
小麦条锈病
小麦秆锈病
葡萄黑痘病(鸟眼病、疮痂病)
课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植物病理学中目前普遍采用的是( D )生物 分类系统。 A、二界 B、三界 C、四界 D、五(六)界 2、真菌的分类阶元中最基本的阶元是( D )。 A、目 B、科 C、属 D、种 3、下面是种以下分阶元的是( D )。 A、纲 B、目 C、属 D、生理小种 4、营养体为原生质团的是( A )。 A、粘菌门 B、真菌门 C、被子植物门 D、裸子植物门
课后作业
2、比较真菌五亚门特征。
真菌类别
鞭毛菌亚门
接合菌亚门 子囊菌亚门
营养体
一般为无隔菌丝
发达无隔菌丝 单细胞或发达有隔菌 丝
无性孢子
游动孢子
孢囊孢子 分生孢子
有性孢子
合子或卵孢子
接合孢子 子囊孢子
担子菌亚门
半知菌亚门
发达有隔菌丝
发达有隔菌丝
子囊菌亚门
担子菌亚门
分生孢子
无
子囊孢子
担孢子 无或未发现或极少 见
半知菌亚门
发达有隔菌丝
分生孢子
( 四 ) 真 菌 的 命 名
1、学名法
用拉丁文命名, 全世界通用。
2、中名法 用汉字命名, 全世界不通用
真菌的命名方法有两种:学名法和中名法。 1、学名法:又称双名法,双命名法,全世界通 用,使用拉丁文命名,是除病毒类以外的所有生物 命名方法。命名规则是“属名+种名+定名人姓氏或 姓名缩写” 如:禾柄锈菌(小麦秆锈病) Puccinia graminis Pers. 禾柄锈菌(小麦专化型) Puccinia striiformis West.f.sp.tritici Eriks et Henn 有些真菌有两个学名,这是因为最初命名时只 发现其无性阶段,以后发现了有性阶段时又另外命 名。 如:葡萄黑痘病菌 无性阶段学名为Sphaceloma ampelinum, de Bary 有性阶段的学名为Elsinoe ampelina (de Bary) Sh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