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雷锋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主题活动方案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雷锋精神,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明意识,不断丰富和发展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引领青年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为文明、和谐校园建设做出积极贡献,校团委决定在三月集中开展“弘扬雷锋精神,构建和谐校园”主题活动,现将具体事宜通知如下:一、活动宗旨学习雷锋精神,传承雷锋精神,把握雷锋精神实质,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活动目标1、以“弘扬雷锋精神,创建文明城市”为主题,开展形式多样、扎实有效的学雷锋活动;2、引导广大师生学习落实雷锋精神,以自己的言行推进学校德育工作开展;3、加深师生对雷锋精神的认识和理解,充分发挥共青团员、先进典型的模范带头作用,形成学雷锋的浓厚氛围。
三、活动时间2018年3月四、活动内容1、学雷锋倡议活动。
由校团委组织向全校师生发出倡议,拉开“学雷锋主题月”活动序幕。
2、大力推进注册志愿者工作。
3、“传承雷锋精神”主题班会。
各班召开一次“我和雷锋的距离”主题班会,把握雷锋精神的实质,深刻领会新时期学雷锋活动的重大意义。
4、“弘扬雷锋精神”主题橱窗、板报。
各班级办一期以“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黑板报,在校园内掀起了新一轮“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实践活动。
3月6日(周一)晚自习由团委统一组织检查、评比。
5、开展“一帮一、一对红”爱心活动。
倡导同学之间互帮互助,携手共进,不仅是在学习上相互促进,共同进步,在生活和思想品德上互相影响共同提高,最终提升整个班集体、整个学校的良好风气。
6、“我与雷锋精神同行”主题征文活动。
在全校开展以“我与雷锋精神同行”为主题的征文活动,题目自拟,体裁不限,不少于1000字。
既可以记录发生在我们身边鲜活而感人的“雷锋”式的人和事,也可以围绕学习雷锋精神,结合当今生活实际,就社会道德建设,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树立,青少年成长励志、爱岗敬业等话题谈观点和体会。
7、“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演讲比赛。
开展“我身边的雷锋故事”演讲比赛。
时间控制在3分钟内,脱稿演讲。
内容从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讲起,用一个个富有感染力的故事,讲述学生中的雷锋,教师中的雷锋,校园中的雷锋的动人事迹。
8、开展“爱护环境,守住绿色”的爱绿、护绿活动。
结合3.12植树节,立足校园,要求全体同学做到爱护环境卫生,不乱抛垃圾,爱护花草树木,不随意踩草坪,为美化校园,净化环境尽一份力。
9、勤俭节约实践活动。
各班级集中加强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美德教育活动,收集矿泉水瓶、废纸等,送到废品站,所得费用可作为班费之用,积极引导学生养成爱护公物、勤俭节约的习惯。
10、开展“真情暖万家,青春见行动”志愿服务活动。
组织志愿者深入伍佑敬老院,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提供生活帮助、情感陪护、心理疏导等志愿服务。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推进会议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践行“一线工作法”,围绕省、州、县“走基层、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活动安排,进一步改进广大干部工作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推动各项工作任务扎实落地见效,经县委研究,决定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
一、总体要求通过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健全党员干部直接联系服务群众的长效机制,拓宽各级党员干部联系、服务、问计群众的渠道,增强党员干部群众观念和“八项本领”,提升服务工作质效;通过倾听群众呼声,收集群众诉求,切切实实解决一批基层群众面临的实际困难,破解一批发展中的难点问题,真正为群众带来实惠、为发展奠实基础;通过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文体活动,着力提升群众“感恩、诚信、奋进”意识,大力弘扬“孝、善、和、俭、勤、法”新风,进一步促进邻里和谐、乡风文明,提升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凝聚力、公信力和执行力,赢得群众支持,为全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工作原则——坚持“组织引领”原则。
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各级党委(党组)统筹协调和各支部的引领作用,以主题活动为载体,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宣传贯彻党的决定、强化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
——坚持“贴近群众”原则。
坚持真实客观、接近“地气”、贴近群众,注意统筹谋划好活动细节,用每位群众都能听得懂的乡土语言、看得见的现实场景,去感染、影响周围群众,切实提高群众活动的参与性、积极性和认可度。
——坚持“务求实效”原则。
把开展主题活动与脱贫攻坚、驻村帮扶、政策宣讲以及当前正在开展的重点工作、群众的迫切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提前谋划、精心组织、务求实效。
坚持每年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不断提升巩固群众工作实效及满意度。
——坚持“以上率下”原则。
全县所有党政干部要全员参与、真心投入、真情融入,把“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作为了解社情民意的重大机遇、转变作风的具体措施、向群众学习的大好机会,把各项任务落实落地。
特别是县、科级党员领导干部和各级各部门一把手要带头参加主题活动,亲自研究部署、带头入户走访,带头排忧解难、带头办好实事。
——坚持“勤俭节约”原则。
活动安排要坚持勤俭节约,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十项规定,州委、州政府八条意见,县委县政府四要四从规定,严禁以活动名义组织高消费娱乐、健身等活动,杜绝铺张浪费,不给基层和群众增加负担。
三、活动内容(一)深入开展“民情走访、排忧解难”活动1.开展“民情走访”。
充分利用好每年农闲时间,于当年12月至次年3月间,由驻村工作组、帮扶县级部门、村(社区)“两委”抽调人员组成联合工作组,挨家逐户上门与群众交心谈心,全面了解生产生活实际困难,排查征地拆迁、产权纠纷、邻里纠纷等方面存在问题;开展春季森林草原防火、烟花爆竹燃放、农村自办宴席等安全宣传指导。
走访过程中,要逐户填写《xx县“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民情走访日志》,由驻村工作组组长、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签字认定,报乡镇党委备案、呈联乡县级领导审阅,确保走访不走过场、落到实处。
时间安排:当年12月-次年3月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2.汇总“问题建议”。
各乡镇党委、政府结合新年座谈会、“四下乡”等活动开展情况,将“民情走访”过程中收集到的民生诉求、民生愿望、困难问题、建议意见等及时汇总、分类梳理,建立《xx县“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民情台账》,于每年4月中旬报县“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县领导小组),并抄报联乡县级领导。
时间安排:4月责任单位:各乡镇3.全力“排忧解难”。
县领导小组将各乡镇上报的民情台帐进行分类整理,按照民情类别、问题缓急,按职能职责分解到责任领导、责任部门进行限时办理。
其中:针对符合政策规定、条件具备、能够解决的问题,由责任领导督促有关单位抓好限时办结;针对符合政策规定、但尚不具备客观条件、短期无法解决的问题,进行集体商议研究后列入工作规划积极争取解决,并向群众做好解释说明工作;针对不符合政策规定、不能办理的问题,积极向群众做好政策宣讲和解释劝导工作,争取群众理解支持。
时间安排:4月-11月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4.常态“六个必访”。
以村(社区)为单位,驻村工作组组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村(居)委会主任带头,帮扶部门、驻区单位,和村“两委”干部积极参与,常态化开展“重大变故必访、家庭困难必访、重大建设必访、婚丧嫁娶必访、子女辍学升学必访、矛盾纠纷必访”六必访工作,对“六必访”活动中收集到的群众困难、诉求、意见建议,及时汇总报乡镇党委政府办理落实。
乡镇党委政府无法独立办理的,联乡县级领导、责任部门要全力配合解决。
“六必访”过程中,必须填写《xx县“不忘初心·干群连心”主题活动六必访台账》,经驻村工作组组长、村(社区)党支部书记签字认定后,及时报乡镇党委备案,呈联乡县级领导审阅。
时间安排:全年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二)组织开展“新年座谈”联乡县级领导牵头,帮扶县级部门、驻村工作组参与,村“两委”主办,充分利用党群活动中心、农家院坝、农户堂屋等场所,分村分组组织群众开展新年座谈会、茶话会、恳谈会,通过与群众拉家常,面对面听取群众意见,广泛征求党员发展、支部建设、干部作风、“三务”公开等意见建议,收集群众对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基础建设等意见建议,促进思想交流、增进干群情感、凝聚向上精神。
同时,积极向群众深入宣传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精神,宣传中央、省、州、县支持“三农”发展的各项政策,认真解读群众最关注的教育、卫生、医疗、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政策,引导群众学习政策、了解政策、用好政策、享受政策,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地见效。
时间安排:1月-3月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三)创新开展“共庆新年、共话发展”文体活动以社区、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组织本村(社区)群众在乡村田野、党群活动中心、村级文化院坝等地,开展丰富多彩的拔河比赛、文艺晚会、游园活动等健康有益、文明活泼的文体活动,干部、群众共庆新年、共话发展,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增进干群关系、邻里亲情,营造喜庆、和谐、欢乐的新年氛围。
文体活动由乡镇党委、政府统筹,帮扶县级部门、驻村工作组(社区大党委)、村(社区)“两委”主办。
各乡镇要制定总体方案和应急预案,并按照“一村一案”原则制定细化的社区、村或村民小组活动实施方案,确保活动喜庆和谐、欢乐详实、健康安全。
联乡县级领导要主动审定活动方案,积极参加文体活动,抓好指导、督促和落实。
各乡镇活动方案经联乡县级领导审定后,于每年12月25日前报县领导小组审核备案。
时间安排:当年12月-次年3月责任单位:各乡镇,各部门(四)积极开展“四下乡”活动常态化组织开展法律、科技、文化、卫生“四下乡”活动,强化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努力提升文明素质。
县委宣传部负责统筹协调“四下乡”活动,制定全县“四下乡”活动方案。
县文体广新局、县文联、县科知局、县司法局、县卫计局等部门按照职能职责积极开展工作;活动所在乡镇配合做好群众组织、安全保卫、城乡环境、后勤保障等工作。
21个乡镇要负责组织编排至少1个文艺节目,作为“四下乡”活动的储备节目,按调度积极参加活动。
5年内,原则上21个乡镇实现“四下乡”活动全覆盖。
鼓励各乡镇参照开展本乡镇内“四下村”活动。
时间安排:常态化开展,重点集中在当年12月-次年3月间责任单位:县委宣传部,各有关部门,各乡镇(五)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创建结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县范围内常态化推进以“感恩·诚信·奋进”和“孝、善、和、俭、勤、法”为主要内容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每年通过宣传动员、大众推荐、组织评审、公开公示、入户复核等环节,对来自基层一线,团结邻里、孝老爱幼、助人为乐,依靠勤劳双手自力更生,为党和政府分忧、带领群众增收致富等“最美xx人——感恩·诚信·奋进”“孝、善、和、俭、勤、法”先进个人和文明家庭进行评选、表彰,引导全县上下弘扬文明新风,为“四好村”创建活动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