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心律失常课件(ppt)
常见心律失常
心脏传导系统概述
心脏传导系统解剖 : 由正常心电冲动形成与传导的特殊心肌 组成
包括窦房结、结间束、房室结、希氏束、 左右束支和普肯耶纤维网
窦房结:
正常窦性心律的起搏点 上腔静脉入口与右心房后壁交界处 长10~20mm,宽2~3mm 由起搏细胞(P细胞)移行细胞(T细胞) 组成 由窦房结动脉供血,60%起源于右冠状 动脉,40%起源于左冠状动脉
心脏传导系统神经支配
迷走神经:抑制窦房结的自律性与传导 性,延长窦房结与周围组织的不应期 减慢房室结的传导并延长其不应期→心 率减慢,传导减慢 交感神经:作用与迷走神经相反→心率 增快,传导加速
心律失常的分类
心律失常定义: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 起搏部位、传导速度或激动次序的异常。
分类:按发生原理分为:冲动形成异常; 冲动传导异常。按心率的快慢分为:快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主要处理原发病,可用β受体阻滞剂减慢 心率。
窦性心动过缓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
导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小于60次/分。
二、临床意义 可见于正常人,亦可见于多种病理状态, 无症状者无需处理。
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律失常的分类
一、冲动形成异常 (一)窦性心律失常:窦性心动过速;窦性 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停搏 (二)异位心律 ⑴被动性异位心律:逸搏(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逸搏心律(房性、房室交界 性、室性)
心律失常的分类
⑵主动性异位心律 期前收缩(早搏): 房性、房室交界性、室 性 阵发性心动过速: 房性、房室交界性、 房室折返性、室性 心房扑动、颤动 心室扑动、颤动
(9)U波:T波后小波,V2-3易见,应直立。
(10)Q-T间期:自QRS波开始至T波终了的间期,随心 率而略有长短之别。与心率不符的延长有较重要意义。 异常缩短多为药物或电解质紊乱影响。。
心率估算法
一个RR间期的大格数 1 2 3 4 5 6 7.5
……
心率 300 150 100 75 60 50 40 ……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ppt)
常见心律失常课件
心电图基础
心脏的电位是每个心肌细胞在瞬时间电 位的矢量和,所谓矢量,即指有大小和 方向。心电图记录的是心肌除、复极过 程中总的电位变化。
心电图导联的安置
因为某时刻心脏总电位的大小和方向一 定,而记录导联放置位置不同,所以各 个导联记录的电位各不相同。
导联电极安置
常用概念1
(1)心电图纸上的每个小方格,横格为0.04s,纵格为 0.1mv。 (2)心率:窦性心律--60-100bpm,>100bpm--窦性心 动过速,<60bpm为窦性心动过缓。 在一定范围内低 于或高于正常频率的,以及轻度的窦性心律不齐,属 于正常范围的心律。 (3)心律:健康人绝大多数时间为正常窦性心律,偶有早 搏。 (4)P波:在肢体导联中除avR为倒置外,余导联多为直 立,或较低平。 (5)P-R间期:自P波开始至QRS波群开始的时间,0.120.20s。 (6)QRS波群:狭窄,形态多样的(qR,R,Rs,rs, 或qRs)波群,时间在0.06-0.10s范围内。
心律失常的分类
二、冲动传导异常
1、生理性:干扰及房室分离
2、病理性:
⑴窦房传导阻滞 ⑶房室传导阻滞 室内阻滞
⑵房内传导阻滞 ⑷束支或分支阻滞或
3、房室间传导途径异常:预激综合征
心律失常的诊断
病史 体格检查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及事件记录器 食道心电图 临床电生理检查
窦性心律失常
窦性心动过速
一、心电图特点 1. P波在I、II、aVF导联直立,在aVR导 联倒置; 2. PR间期0.12~0.20s; 3. P波频率大于100次/分。
心房颤动
三、心电图特点 1.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频率350~ 600bpm; 2. 心室率不规则; 3. QRS形态正常。
房室交界区逸搏与心律
一、心电图特点 1. 较正常PP间期长的间歇后出现一个正 常的QRS波群,P波缺失或逆行P位于 QRS之前或之后; 2. 逸搏心律为连续交界区逸搏,频率 35~60bpm。 二、临床意义:一般无需治疗。
常用概的J点开始至T波开始的一 段。正常随T波的直立而浅浅的上飘。ST段平行的压 低或斜向下的压低不正常,轻度抬高可见于正常人, 应与临床情况结合判断正常与否。
(8)T波:除在avR导联是例置外,余在R波高于0.5mv 时均应直立。(如在I,II导联应直立,avR中应倒置, 胸前导联自V4-6均直立)。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一、病因 通常无器质性心脏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点 1. 心率150~250bpm; 2. QRS形态正常; 3. P波逆行性,常埋藏于QRS中; 4. 突发突止。
室性心律失常
室性期前收缩 一、病因 可发生于正常人,亦可发生于各种病理 状态。 二、临床表现 无特异性。 三、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出现QRS,宽大畸形,ST-T与主 波方向相反; 2. 配对间期恒定; 3. 代偿间歇完全;
上图房性早搏 下图室性早搏
房性心动过速
①心房率150~200bpm;②P波形态与 窦性不同;③常伴有二度房室传导阻滞; ④P波之间等电位线仍然存在;⑤刺激迷 走神经不能终止;⑥发作开始心率逐渐 加速。
心房扑动
一、病因 阵发性可见于正常人,持续性 者见于多种心肺疾病。 二、临床表现 三、心电图特征 1. 心房活动呈现规律的锯齿状扑动波, (F波)其间等电位线消失,频率一般在 250~300bpm; 2. 心室率规则或不规则,取决于房室传 导比例是否衡定; 3. QRS波群与窦性相同。
窦性停搏
心电图特点 较正常PP间期显著长的间期内无P波发 生,长的PP间期与基本窦性PP间期无倍 数关系。
房性心律失常
房性早搏 一、心电图特点 1. 提前发生的P波,形态与窦性不同; 2. QRS形态与窦性时相同(无室内差异 性传导时); 3. 不完全性代偿间歇。 二、临床意义 多半发生于病理状态,但一般无需特殊 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