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洛克文学
一、巴洛克文学概述
巴洛克文学是西方文艺复兴后期的一个文学流派,产生于16世纪下半叶,在17世纪上半叶达到盛期,另外和古典主义文学和清教徒文学并成十七世纪三大文学。
它在人文主义文学运动衰落后而兴起。
巴罗克这一种文学流派从它一开始便被判为“教会与封建的文化运动”,直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才获得平反。
它是一种贵族形式主义文学,多为主张文学为少数有文化修养的人创作。
有意在艺术上精心雕琢,内容上多具有浓厚的宗教和哲理色彩。
语言晦涩浮夸而不失神韵。
二、巴洛克文学代表
(一)代表作家
意大利的马里诺、西班牙的贡哥拉和卡尔德隆、德国的格里美尔斯豪森、英国的玄学派诗人约翰·多恩,法国的伏瓦蒂尔等等
(二)代表作品
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等。
1、卡尔德隆的小说《人生如梦》
《人生如梦》(1635)是卡尔德隆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它描写了波兰王子塞希斯蒙多的不平凡经历。
王子是人生的象征,他的反抗是对宿命论的否定,但作者又只能到宗教中寻找出路。
剧本结构严谨,词藻精美,常用象征和隐喻来加强效果。
卡尔德隆通过主人公西吉斯蒙德这个形象提出一个抗议性的问题,而得出的却是宗教忏悔的结论。
2、格里美尔斯豪森的流浪汉小说《痴儿西木传》
《痴儿西木传》是巴洛克作家J.J.C.封·格里美尔斯豪森所著小说的简写本,它引领着我们走进三十年战争的岁月。
通过书中专门的章节,读者可以了解历史的情境以及作品在文学史中的关联情况。
主人公痴儿西木他不知道,他来自何方,也不知道,要去往何处。
收留他的隐士称他为痴儿西木。
有一点是显然的:这个男孩的命途坎坷。
德国兵荒马乱。
为了谋生,痴儿西木当过兵,也当过小丑、演员与农民。
他富了又穷了,结了婚却又孤身一人。
三、巴洛克文学的影响
巴洛克文学是意大利17世纪唯一有影响的文学流派,它是夸饰主义文学流派,也是一种艺术风格。
它强调华丽和激情,强调运动和变化,强调空间感和立体感,因而特别有装饰美和形式美。
巴洛克文学在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都很有影响,巴洛克文学有歌剧、音乐、文学、艺术、建筑,形态怪异、华丽夸张,起源于对中国瓷器美丽装饰的欣赏崇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