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3无线网络安全

13无线网络安全


PHY
.11b CCK @2.4 GHz
.11a OFDM @5 GHz
2006
.11g OFDM @2.4 GHz
11
.11i for Security
.11h for DFS and
C
三种IEEE WLAN标准比较
工作 频率
传输 率
调制 类型
802.11a Wi-Fi 5 5G
802.11b Wi-Fi 2.4G
Multiple Access ) (基于GSM核心网,中国大唐电信)
-- WCDMA
(基于GSM核心网,欧洲Nokia等 )
-- CDMA 2000 (基于CDMA1x核心网,美国Qualcomm )
后3G和4G
2006
8
卫星通信网络
宽覆盖、广播能力强、无地域条件限制 信道差错率、传播延迟、信道不对称 无线Internet的重要组成部分 卫星IP网络,宽带网络
2006
10
IEEE 802.11系列标准
above MAC
.11f for IAPP
IAPP: Inter-Access Point Protocol DFS: Dynamic Frequency Selection TPC: Transmit Power Control
MAC
.11 MAC
.11e MAC for QoS
第十章 无线网络的安全技术
2006
一、无线网络技术概述
无线网络是在无线设备之间、无线设备与传统 有线网络(如企业网、因特网)设备之间充当传输 机制的网络。
❖ 无线个域网 (个域) ❖ 无线局域网 (局域) ❖ 无线城域网 (城域) ❖ 蜂窝系统 (广域) ❖ 卫星通信网络(覆盖全球)
2
2006
计算机网络安全概论
❖恶意的实体通过无线网络绕过防火墙的保护而 获得对内部网络的非授权访问。
❖恶意用户偷窃合法用户的身份信息,在公司内 部网络或外部网络中伪装成合法用户
❖恶意用户可能会破坏合法用户的隐私,并且跟 踪他们的活动。
等)
2006
4
无线个域网技术—HomeRF
专门为家庭用户设计的一种近距离网络技术标准 使用跳频扩频方式,时分复用(语音), CSMA/CA协议
(数据).提供TCP/IP集成,支持广播、多播. 工作频率2.4GHZ,2Mbps10Mbps, >100M
2006
5
无线个域网技术—IrDA
IrDA (Infrared Data Association)利用红外线进行点对 点通信的技术
-- CDMA 2000 1x (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 )
3G (UMTS: Universal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System)
-- 最大2Mbps
-- 支持IP
ITU标准:
-- TD-SCDMA (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ode Division
FIR (Fast Infrared) ,4Mbps, 30度 VFIR, 16Mbps, 120度
USB-IrDA设备 体积小、功率低、适合设备移动需要 视距传输技术
2006
6
无线城域网
IEEE 802.16a (WiMax: World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 -- 数据传输率为70 Mbps -- 覆盖范围约为50公里 -- 使用2GHz~11GHz频带 -- 在Wi-Fi AP设备中嵌入IEEE802.16a接口
无线个域网(WPAN)
蓝牙(Bluetooth)技术 HomeRF IrDA
2006
3
无线个域网技术—蓝牙
蓝牙(Bluetooth) IEEE 802.15 (WiMedia)
-- 工作在2.4GHZ,使用跳频技术 -- 中低速率(目前721Kbps, Bluetooth 2.0
12Mbps -- 支持语音和数据传输 -- 适合用无线替代电缆的场合 -- 低价位、低功耗 -- 短距离 (通常< 10 M, 最大100M) -- 应用渐多(无线耳机、蓝牙数码相机
Intel和Alcatel推出基于WiMAX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 ETSI 研究HIPERMAN技术
2006
7
WWAN--- 蜂窝系统(Cellular Systems)
2G (GSM:Global System for Mobile communications )
2.5G
-- GPRS (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
13
802.11MAC层协调功能
分布协调功能 (DCF)
❖支持分布式基于竞争的信道访问 (CSMA/CA) ❖既可用于基础设施BSS也可用于ad hoc IBSS
接入点协调功能 (PCF)
❖支持集中式 无竞争信道访问 ❖ 将由一AP来控制对介质的所有访问 ❖ 仅用于基础设施BSS ❖ 可伸缩性较差
2006
14
WLAN的两种应用模式
基础设施模式 (Infrastructure-based)
(WLAN的典型模式)
ad hoc 模式(Infrastructure-less)
2006
15
基础设施模式 (WLAN的典型模式)
2006
16
ad hoc模式
2006
17
1.1无线网络的安全威胁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所共有的:
-- IP over Satellite
-- IP over Satellite ATM 改进TCP、通信流量拥塞控制和协议带宽效率
2006
9
无线局域网(WLAN)
三大标准系列: ➢ IEEE 802.11
– IEEE 802.11a (Wi-Fi5) – IEEE 802.11b(Wi-Fi: Wireless Fidelity) ➢ ETSI – ETSI HIPERLAN/1 – ETSI HIPERLAN/2 ➢ 日本的MMAC系列标准 – HiSWANa – HiSWANb
802.11g (兼容11b) 2.4G
54 Mbps
11 Mbps 54 Mbps
OFDM(正交频分 DSSS(直接序列 OFDM
复用)
展频 )
2006
12
两种ETSI WLAN 标准比较
工作频率 带宽
HIPERLAN/1 HIPERLAN/2
5GHZ 20 Mbps
5GHZ 54Mbps
200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