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江民生民意杯浙江大学生写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统计调查方案

浙江民生民意杯浙江大学生写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统计调查方案

浙江民生民意杯浙江大学生写的农村食品安全问题统计调查方案篇一:XX浙江省“民生民意杯”首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结果公示浙江省“民生民意杯”首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结果公示浙江省“民生民意杯”首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共有来自全省68所学校(含独立学院)的400个作品报名参赛。

经过初赛和复赛两轮双向匿名的网评,共有81个作品入围决赛。

决赛于XX年11月16日至17日在浙江工商大学下沙校区举行。

本届竞赛共有33个作品获得一等奖、60个作品获得二等奖,100个作品获得三等奖。

现将本届竞赛结果进行公示(见附件一和附件二)。

若有异议,请在公示期内向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或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组委会反映。

任何学校和个人均可通过来信、来电、来访的形式反映意见和情况。

以学校名义反映意见和情况的应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以个人名义反映问题的提倡署本人真实姓名,以便进一步了解情况和反馈意见。

公示时间为7个工作日,即XX年11月19日至11月27日。

请相关学校领队、指导教师及参赛队员认真核对指导教师姓名、参赛学生姓名及排序等相关信息。

如有出入,请将修改申请加盖学校教务处公章邮寄至竞赛秘书处。

公示结束后竞赛秘书处将打印证书寄各参赛学校教务处。

省教育厅大学生学科竞赛委员会受理电话:(0571)88008979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组委会受理电话:(0571)28877227 28008088 传真:(0571)28877204通信地址:杭州市下沙高教园区学正街18号浙江工商大学教务处(综合大楼305房间)。

邮编:310018 浙江省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组委会XX年11月19日1附件一:浙江省“民生民意杯”首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本科组获奖名单2345篇二:统计调查方案比赛作品2浙江省“民生民意杯”第二届大学生统计调查方案设计大赛项目名称:在校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及调研报告影响因素研究内容提要志愿服务是指任何人志愿贡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在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情况下,为改善社会、促进社会进步而提供的服务,它已经成为新时期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主要途径。

本项目以问卷调查和访谈为主,以浙江省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了解当前高校在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分析影响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意愿和相关因素,发现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研究发现: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现状方面:(1)参与志愿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及,个体因素影响不显著;(2)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且存在志愿服务“组织化”倾向;(3)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信息的途径较为狭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部门或社团组织志愿活动。

在校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方面:(1)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2)充实人生,体现个人价值,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最看重的因素;(3)不被服务对象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工作强行摊派、不被理解同样让人沮丧;(4)多数大学生表示会持续从事志愿服务,且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对后续参与热情、投入程度等均有影响;(5)大学生普遍认为“奉献、互助、友爱和进步”志愿服务精神非常重要,但志愿精神普及尚需进一步加强;(6)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实与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1)在校大学生愿意并乐意从事的志愿服务与实际从事的志愿活动不一致性;(2)志愿服务的“无偿”性质与激励机制的必要性;(3)志愿服务长效化所要求的规范化、制度化与实际执行中的所要求的灵活性、人性化的矛盾。

基于上述结果,建议:(1)政府层面建立保障机制;(2)高校层面从组织、培训、宣传、激励等方面建立扶持机制;(3)个人层面提高志愿服务意识。

目录一、引言................................................. ................................................... .. (1)二、项目简介................................................. ................................................... (2)(一)调研目的 ................................................ ................................................... .. (2)(二)调查方式、方法 ................................................ .. (2)(三)调查的组织安排 ................................................ .. (2)(四)调查数据处理方法 ................................................ (3)三、调查样本基本情况................................................. .. (3)四、在校大学生从事志愿服务现状................................................. (4)(一)参与志愿活动在大学生群体中较为普及,参与目的略有不同,持续时间较短 ................................................ ................................................... . (4)(二)大学生参与志愿活动形式呈现多样化特征,且存在志愿服务“组织化”倾向 ................................................ ................................................... .. (6)(三)大学生获得志愿服务信息的途径较为狭窄,甚至有部分学生不知道哪些部门或社团组织志愿活动 ................................................ . (7)五、在校大学生持续参加志愿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 (7)(一)在校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与其所在群体直接相关 (7)(二)充实人生,体现个人价值,是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最看重的因素 (7)(三)不被服务对象尊重是志愿服务过程最不能忍受的,工作强行摊派、不被理解同样让人沮丧 ................................................ . (8)(四)多数大学生表示会持续从事志愿服务,且过去参与志愿服务的体验对后续参与热情、投入程度等均有影响 ................................................ (8)(五)大学生普遍认为“奉献、互助、友爱和进步”志愿服务精神非常重要,但志愿精神普及尚需进一步加强 ................................................ .. (9)(六)宣传太少和活动单一是目前志愿活动组织中存在的较大问题,而形式主义、组织混乱等则是志愿活动的可持续开展的障碍 (10)六、现实与期望................................................. ................................................... (10)(一)在校大学生愿意并乐意从事的志愿服务与实际从事的志愿活动不一致性.............................................. ................................................... .. (10)(二)志愿服务的“无偿”性质与激励机制的必要性 (10)(三)志愿服务长效化所要求的规范化、制度化与实际执行中的所要求的灵活性、人性化的矛盾 ................................................ .. (11)七、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 (11)(一)主要结论 ................................................ ................................................... (11)(二)对策建议 ................................................ ................................................... (12)1.政府层面:建立保障机制 ................................................................................................... (12)2.高校层面:建立扶持机制 ................................................ ................................................... (12)3.个体层面:提高志愿服务意识 ................................................ . (13)参考文献................................................. ................................................... (13)附录................................................. ................................................... .. (15)附录 1 “志愿乐活”调研小组调研现场照片 ................................................ .. (15)附录 2 大学生志愿服务现状调研活动总结................................................. (18)在校大学生持续参与志愿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一、引言自1993年共青团中央实施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以来,我国的志愿者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奉献、互助、友爱、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日益深入人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