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精品教案精品版
蜜蜂引路教案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内容,能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2、学会8个生字,理解“引路、附近”等词语的意思,能区别“常常”和“往常”的意思。
教学重点:学习生字,理解新词的意思。
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难点:生字字形的掌握。
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板书课题:“蜜蜂”。
(生书空“蜜蜂”)
注意“蜜”,它和哪个字很相似?(密)
它的下面是个虫字底,表示跟什么有关?
蜂呢,怎么记住它?
2、大家都知道蜜蜂会采蜜,其实它还有一项本领,就是“引路”(板书:引路)
“引路”什么意思?
读课题,
3、读了课题后想知道什么?(蜜蜂给谁引路?蜜蜂怎么给人引路呢?)
二、初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师:这些问题的答案就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
(范读课文)
1、蜜蜂给谁引路?
师简介列宁的生平(列宁是前苏联人民的伟大领袖,相当我们国家的毛泽东主席。
列宁建立和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三、品悟课文
(一)
1、蜜蜂把列宁引到哪里去呢?自由读第一自然段,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老师也发现第一自然段有很多生字宝宝,我们一起跟它们打打招呼。
出示卡片(斯附派谈)
师提醒“斯”是平舌音,“谈”是前鼻音
课件出示词语(莫斯科附近派人谈天)
(1)理解莫斯科
师讲解:他是前苏联的一大城市,也是现在俄罗斯的首都。
出示生字卡片,认读:莫、斯(注意读准平舌音。
)斯(与“期”区别)(2)附近
师:说说哪些同学坐在你附近?还有说说学校附近都有什么?(3)派人
师:谁给找找朋友?
(4)谈天
师:你能给它换个词吗?
师:大家已经和词语交上了朋友,我们把他们请回到课文中,相信大家会读得更流利。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列宁的住处。
3、教师简笔画:莫斯科小山房子
师:列宁和养蜂人的关系怎样,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师:你从哪个词看出来?“常常”。
你也能给他换个词吗?
(二)
1、默读课文,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2、用“因为……所以……”句式说说列宁为什么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因为往常派去找养蜂人的人到莫斯科去了,别人都不知道他住在哪里,所以列宁要亲自去找养蜂人。
3、往常,你能换成什么词?(平常)比较两个句子:两个带点词意思一样吗?
出示课件:
A、列宁常常请养蜂的人来谈天。
B、往常派去找他的人不在,列宁只好亲自去找。
导:列宁亲自去找养蜂人,找到了吗?是怎样找到的?
(三)(自读自悟)
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了吗,你从哪句话看出来的?
1、处理“惊讶”
读出了惊讶的语气很好。
惊讶得眼睛都睁大了。
给“惊讶”找个好朋友(惊奇、奇怪)
2、读列宁的话,边读边学图上的列宁做手势重读“向导”“领”并理解
(四)深读课文(研究第三自然段)
1、蜜蜂真的会给人引路吗?列宁是怎样利用蜜蜂作向导找到养蜂人的?
带着问题,学生轻声自读课文第三段,并用划线画出有关词句。
小组讨论并纠正。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第三段并由组员回答。
老师板书:花丛,蜜蜂、园子、小房子
2、列宁是怎样观察的?
3、开门的“果然”是那个养蜂的人。
事实和列宁想的完全一样。
这里
用了一个什么词呢?(果然)读读最后一句。
学生用果然造句。
4、你们从列宁身上看到了什么?(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老师板书)
5、同桌讨论并画出列宁寻找养蜂人的线路图,并口头说一说:列宁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学生简述,画简笔图。
6、师小结:列宁由于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果然在蜜蜂这个小向导的“指引下”找到了养蜂人。
我们再一起感受列宁的这些好品质。
生齐读全文。
师:你有什么收获?想说点什么?
四、归纳拓展
师:列宁找到养蜂人,他们见面后还会说些什么?
同桌对读,分角色读,并口头交际。
(续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