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名师整理)物理九年级第13章《13.2内能》优秀教案

《内能》教学设计
【背景和教学任务】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九年级的第十六章第二节,教学内容包括内能的概念,影响内能的大小的因素,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作为学习主体的九年级学生,他们对事物的认识处于由感性向理性发展阶段,感性认识仍占主要地位,在理性认识中还存在一定困难。

为此,本课应注意适应学生好奇心、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以感性知识为依托,通过理性分析和判断,获取新知识,发展抽象思维能力。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和提高。

【教学设计理念】
以我国在航空、航天、航海领域取得的瞩目成就为感性认识基础,利用类比、分析、总结的方法知道什么是内能,能简单的描述内能与
温度的关系。

知道用做功和热传递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表象,既完成了本节重难点教学,又锻炼和培养了科学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从实验中发现、分析、解决问题,从而建构完整的知识系统,以便日后应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体现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的教学属于物理基本概念及通过探究实验和小组讨论得出基本规律和方法的教学。

本节先通过“想想议议”引导学生思考推动瓶盖的能量是什么,引出内能、在通过对课本图16.2-1、16.2-2的分析,让学生联想分子具有动能,也具有势能,在初步建立分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基础上,再定义物体内部所有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能的总和,叫做物体内能,在这里注意提醒学生内能和机械能的区别,内能是大量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这种无规则运动是分子在物体内部的运动,跟物体是否运动无关,而机械能与整个物体的机械运动有关。

然后,通过“想想议议”和“探究”活动,了解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一是热传递;二是做功。

学生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他们就比较容易理解,热传递的实质就是内能从高温物体转移到低温物体,内能改变的多少用热量来量度。

再通过压缩空气点火实验和气体膨胀做功内能减少的实验,加深对做功可以改变内能的理解。

阅读“STS地球的温室效应”,知道温室效应的现象,知道
温室效应的无控制发展对人类生活环境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探究实验的设计及小组交流讨论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造能力及合作精神,本节课力图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及小组讨论来完成本节重要教学内容,在教给学生学习方法的同时,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加深他们对物理这门学科的感情,师生共同走进这一神奇的物理殿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内能的概念,能简单描述温度和内能的关系。

2.知道热传递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3.知道热传递过程中,所传递内能的多少叫做热量,热量的单位是焦耳。

4.知道做功可以使物体内能增加或减少的一些事例。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探究、观察、实验找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法。

2.通过演示实验说明做功与物体内能的变化关系。

3.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的温室效应。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探究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2.通过演示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并使学生通过实验理解做功和内能变化的关系。

3.通过分析、类比、学会用类比的方法研究问题。

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勇攀科学高峰的理想和志向。

【重点和难点】
重点:内能概念的建立;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

难点:正确理解内能的概念。

【教学资源】
多媒体电脑、CAI课件、酒精灯、铁丝、钳子、布、火柴、热功互换器、压缩空气引火仪、铅笔、图钉、砂纸
【教学流程图】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
播放嫦娥一号观察,欣赏,利用学生的感
奔月视频动画
创设情境
激发兴趣
嫦娥一号发射、
进入月球轨道后三引入新课
次制动,依靠什么能
量做动力呢?
关于内能,大家探究新知想知道哪些知识,请思考,交流官来激发学生的求
知欲,迅速进入课
题思考,同时也让
学生为祖国成就而
自豪。

引出内能的课学生思考讨论

提出自己的想形成学习的动法机
提出来。

提问:什么是动
为内能概念建新知铺垫能?什么是势能?回忆并回答
构埋下伏笔。

什么是机械能?
出示一组图片,
引出“分子动能”、
学生讨论并交
新知建构“分子势能”。

引导知识迁移

学生讨论形成内能
概念。

提出问题:内能机械能与整个进一步理解内和机械能有什么区物体的机械运动情能和机械能是不同
别?内能的大小与况有关,内能与物形式的能。

分析比较
哪些因素有关?是体内部分子的热运
什么关系?动和分子间的相互
作用有关。

改变物体的温根据生活经培养学生主动
度可以改变物体的验,提出猜想猜想假设内能。

那么改变物体
内能有哪些方法
呢?学习的习惯、
勇于表达自己的见解主张
[出示研究项目]
1.如何使手的
内能增大?
2.如何使一根实验探究铁丝烫手?
3.如何点燃火
柴头?小组做实验后互相通过小组实交流验,讨论,循序渐
进,
由浅入深,让
学生体验和理解,
突破难点。

培养学
生的合作精神和语
言表达能力。

4.如何使一块
冰熔化?
以上改变内能讨论、归纳、通过教师的讲的方式可以归纳为交流,相互补充解和学生讨论,观归纳总结
几种?察来共同学习重点
内容。

热传递发生的“热量不能含,
知道什么是热
条件是什么?什么温度不能传”。

传递,分析内能的
知识深化是热量?发生热传
变化,了解什么是
递的两个物体的内
热量。

能是如何变化的?
实验时厚玻璃 1.研究对象是引出一个实验筒内先不放易燃物,什么?(空气而不设计的问题情境:
压缩筒内空气。

要求是棉花)学生仔细观察空气怎样变“不可见”为“可见”?顺着
的内能有无增加。

学 2.为什么放入这样的思路展开过
生就会感到困惑:空棉花?(转换法显程组织实验教学,演示1:压
气内能增加与否怎示空气温度升高)由于实验是学生主缩空气引
能看得见?动参与设计的,设火仪实验
3.实验说明了计目的明确,实验
然后再放入易什么?(对物体做后学生无论是对实燃物演示。

功,会使物体的内验所揭示的结论还
能增大)是实验的设计思想
均留下了深刻的认
识和理解。

用饮料瓶自制的热观察到的现象培养学生通过观
功互换器实验(更安有哪些?全,现象更明显)察,描述观察结果的能力。

知道两种
演示2:热功互换器实验
瓶塞跳起说明改变物体内能的实
了什么?出现水雾质。

突出重点。

是什么现象?
说明了什么?
水雾起了什么
作用?
内能与人类生学生解释现象举生活实例,活的关系树立节能、环保意
识。

激发学生的学
联系实际
习兴趣,使教学内
容更丰富,拓宽学
生的知识面。

通过这堂课的思考、互相交养成对学习的学习,你有哪些收流,谈收获、体会反思意识。

梳理知自我总结
获?
自我评价
巩固提高出示等。

识,把学到的知识
纳入到自己以有的
知识体系中,进一
步实现知识建构。

回答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强化兴趣
请学生上网站引导学生解决通过对环境温布置作业
查一查:什么是温室生活中的实际问度的了解,养成爱
效应?相互交流,发题。

护环境的意识,培延伸兴趣
表自己的见解;养学生的责任感。

板书设计
1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