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汇总9篇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汇总9篇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汇总9篇校本培训工作计划汇总9篇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是时候开始制定工作计划了。

相信许多人会觉得工作计划很难写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校本培训工作计划9篇,欢迎大家分享。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篇1中心小学的教师中,有从城镇调来的教师,也有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一些年轻老师,教师教学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陈旧的教育观念仍未完全改变,在过去的几年里虽然也开展了校本培训,但总觉见效不大。

为了更好地加强我校教师群体学习化组织的建设,使全体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新理念,本学期,我们将努力建构校本培训体系,扎实开展校本培训工作。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我校十一五小继教校本培训计划如下:一、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为切实抓好校本培训工作,学校专门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

组长:组员:二、培训目标1、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把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放在首位,提高针对性、注重实效性,并渗透在教学活动中。

通过不断地持之以恒地培训教育,使全体教师达到具有献身教育的精神。

2、提高班主任的素质和工作能力。

组织班主任完成“三个一”的培训任务:即读好一本书,一个主题班会设计展示,一个工作案例剖析。

同时,加强本校班主任的互动研讨、班会课观摩交流等,充分发挥优秀班主任在学校中的互助、引领作用,实现培训资源的共享。

3、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提升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不断完善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提高教师的授课技能。

4、提高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和人文素养。

培养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鼓励引导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并积极交流教育科研经验,使参训教师在探索研究中提高科研能力。

培养和树立教育科研骨干,以营造教育科研的风气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全体教师中倡导“读名著,诵经典”,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

5、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全体教师要学会运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室的先进设备,探索构建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科知识、教育理论与信息技术进行有效整合的水平。

6、对教师进行普通话培训。

在全体师生中倡导说普通话、写规范字,不断加强学校语言文字工作。

加大语文教师的语言文字培训力度,抓好35岁以下青年教师普通话水平升级测试,提高全校语文教师普通话测试达标率。

三、六种培训方式1、骨干教师讲座请校内外有较高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的教师来校讲学,以扩展教师们的视野,提高教师们的水平。

2、组织经验交流组织经验交流会,交流学习心得,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外出访问考察安排不同层次教师外出访问考察,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学习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学习科学的管理方法,推动我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4、参加组织培训学校鼓励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积极创造条件,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培训,为教师的学习搭建平台。

5、加强自我研修鼓励教师自我研修;建立教师研修激励机制,促进个体学历进修和素质提高研修。

6、做到以研促训以课题研究为载体,不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逐步强化学科组的教研活动,发挥以研促教,研为学用的目标。

四、管理办法1、为使校本培训逐渐走上规范化、制度化,规定每位教师参加校本培训时间不得少于规定学时,将学时数分解到每个培训项目上,根据出勤率、考核成绩等实际情况评定最终成绩。

2、加强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认真做好教师参训的考勤、记录、考核、总结等,促进学习和研究的良性互动。

3、建立校本培训档案。

校本培训档案资料包括各项规章制度、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教材、培训记录、考核成绩、科研成果、培训总结等有关材料。

4、建立健全校本培训教师个人档案,内容涵盖学校集体培训、学科培训、情况记录、个人反思、自学笔记、有关材料、听课记录、优秀教案、参与课题研究情况、论文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5、建立健全校本培训考核制度。

学期末校本培训考核小组对教师进行考核。

五、保障措施1、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

学校成立校本培训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本培训制度,包括考勤、考核、奖惩等。

各培训项目要管理到位,保证校本培训的学习研究有序而高效地开展,提高培训的整体质量。

2、校本培训领导小组成员要帮助各分项培训制定切实可行的校本培训方案,建立行之有效的培训模式,并指导组织实施。

3、各培训项目要加强协作,各培训项目负责人要按照学校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制定计划和实施意见,认真抓好项目典型,确保校本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4、对“校本培训”的实施要形成共识。

一是校长是培训的第一责任人,要为教师培训创造最好的条件。

校长的重视和水平体现在能有效地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分管领导要做到层层管理,确保实效性。

二是学校管理要把提高教师素质做为课程改革中的首要任务,把主要的时间、精力、经费投入到提高教师素质的工作中去。

三是教师要明确校本培训,教师是最大的受益者,是提升专业化水平、促进学校发展的有效途径。

校本培训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

为了使这项工作逐步走向科学化、规范化、系列化,我们将在在实践中逐步探索,积累经验,不断调整,逐步充实,日渐完善。

校本培训工作计划篇2培训目的1. 让教师认识到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主旨的基础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教师不换思想就换人。

2. 让学生天天向上,教师就必须好好学习。

树立终生学习观念。

3.校长的教育观念和行为决定了学校和教师的前途和命运,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理念和态度决定了学生的前途和命运。

4.让教师认识到只有高效的教师,才能有高效的课堂。

5.使教师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在工作中成长,在学习中发展。

能从工作和学习中找到成就感和职业幸福感。

6.通过学习,使教师在“教师辛苦、学生痛苦、教师苦教、学生苦学、学校苦抓、家长苦陪”的“苦学”的体制中,真正体会到“教育的本质就是尊重人性”这一规律。

促进教师和谐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培训内容1.介绍赴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研讨会的重要内容、经过和学习体会。

2.向全校教师简单介绍我国课程改革发展的历程和现实正在进行课程改革的急迫性、艰巨性和必然性。

3.在全校深入开展课例研究。

介绍课例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把开展课例研究贯穿到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之中。

把课例研究作为教师在职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

4.重点介绍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学院附属学校校长张人利的“后茶馆式”教学法。

这种方法简单易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切能在我校进行有计划的推广。

5.详细介绍于漪老师的“一篇课文,三次备课”的“三备法”并要求教师把于漪老师的“三备法”内化为具有自己教学风格的教学法。

6.带领师生深入持久地开展“读好书、好读书、读书好”活动。

创建书香校园。

7.带领教师针对教学实践,开展多种形式的校本课题研究活动。

8.倡导教师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写教育叙事。

随时记录自己和学生在课改活动中发生的动人故事及教学感想。

培训方法:集中学习、分散学习、讨论学习。

培训时间:xx年8月中旬。

培训过程一、介绍赴上海参加全国中小学推进素质教育研讨会的主要内容、经过和学习体会。

在上海学习期间共听取了八位教育专家的精彩报告,分享了他们的科研成果和在科研中的快乐。

他们分别是: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王洁老师的《透过课例研究的教师学习——别人做的和我们要做的》;主要观点有⑴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生的发展。

⑵对学生的成长来说,教师质量这个变量远比其它变量重要的多。

⑶凡是教育体制是竞争的都可以统一考试。

热爱书本吧,像饥渴的人一样扑到书本上去!⑷影响学生最大的因素就是学校和老师。

①老师给予学生的期望度;②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影响。

(学习的自觉性、学习习惯、品德、性格、容忍别人的度量等)⑸看您是不是好老师的标准:①是否能把学生教好;②学生的时间成本低。

⑹让每一个学生都快乐幸福的成长。

⑺我们倡导的课例研究,要在工作中研究,在研究中工作。

举个简单例子:动脑筋想一想,算一算76-19是多少?让学生说出你是怎么想的?为什么这样想?有多少种办法?引导学生发言,表述自己的思维过程。

达到对知识多角度理解、有层次地推进、变式训练的目的。

我们倡导的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教学研究,不仅关注文本学习和相互讨论,而且①关注个人已有经验的教学行为。

②关注新理念、新经验课例的设计。

③关注学生行为的调整,两个反思①寻找自身与他人的差距。

②寻找设计与现实的差距。

总结:通过课例研究,唤醒教师专业的自觉!要让教师成为教学的真正主人,课例研究就是教师在职学习。

上海师范大学学科教育研究所博士生教授谢利民主讲《骨干教师成长与教学能力发展》主要内容有⑴课程改革中教师的责任。

他讲到我国课程改革共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政策与文本制定。

主体责任者是政府和教育专家。

第二阶段:实验与实施阶段。

主体责任者是校长和教师。

第三阶段:完善过程中的常规运行与制度建设。

谢老师重点讲了第二个阶段,即实验与实施阶段。

有以下观点:课程整体改革的意义,强调校长课程领导力与教师课程执行力对课改目标有效达成的意义与价值。

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体现在三个方面:①创造性实施国家课程;②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③校长有责任指导教师怎样进行校本培训,怎样建设课程,营造课改氛围,改善办学条件。

⑵课程改革过程中关注教师发展的必然性,教师要“树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

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三件事:①校长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③学校的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

《国家20xx年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在促进课程改革有效实施与目标有效达成、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中,教师是关键,课堂是焦点。

”所以说,在教学改革,课程改革中教师是关键,课程改革能否成功取决于上课的中小学教师。

⑶课程改革要换脑子即教师要改变观念。

上课以学生为本,体现落实三维目标。

以学生为本的涵义:也是三个方面:①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七长八短的学生,今天学生在校不整齐了,也不能整齐了,不整齐正常,整齐不正常)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心中有人,目中有人。

②让学生学会生存。

能正确处理紧急遇险情况。

③尊重学生的选择权,选择学生生活中喜欢的’东西。

⑷影响教学成绩的三个因素:①兴趣,让孩子怎样来喜欢你和你所教的课。

②厌学,(学会→会学)。

③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让学生觉得学习不难,让学生相信你,帮助学生找到适合他的学习方法。

不要让学生一看到你就认为自己学不好。

)教育的终极目标:中国真的把尊重人做好,也就真的现代化了。

什么都可以重复再造,但生命不能。

⑸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的的基本阶段;①模仿性教学阶段;②独立性教学阶段;(要做一个优秀教师别人帮不了你,教师要有职业理想,不断追求。

)③创造性阶段(是好教师的标志。

创造性教学自信心增强,呈现强烈的创造性劳动的意向和行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