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活动度训练
康复医学系(中心)
康复医学系(中心)康复功能训练标准
1
第一节关节活动训练
关节活动范围附录5为关节活动时通过的运动弧线关节周围纤维组织的挛缩和粘连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可导致关节活动范围功能障碍并影响肢体功能关节活动训练的目的是通过使用各种康复训练方法来增加或保持关节活动的范围,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适应症】1。
患者被动关节活动训练不能主动活动,如昏迷、完全卧床休息等。
需要被动训练以避免并发症,如关节挛缩、
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和心肺功能降低。
主动关节活动引起明显疼痛的患者也需要被动活动。
2。
主动和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患者可以主动收缩肌肉,但由于粘连或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紧张度增加,关节活动受到限制,因此可以进行主动训练。
对于肌肉力量较弱(低于3级)者,采用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
在有氧训练中,重复主动或主动辅助的联合活动训练可以改善心肺功能。
3。
身体的某些部位在特殊情况下处于制动阶段。
为了维持其邻近
关节的功能,可以进行被动训练
和主动训练,以防止邻近关节挛缩和肌肉萎缩,并为新的活动做准备。
[禁忌症]
关节不稳定、骨折不愈合不内固定、骨关节肿瘤、全身状况差、疾病不稳定等。
由各种原因引起的
[装备]
联合活动训练方法包括徒手训练、装备和定量装备训练徒手训练包括对自己和他人的徒手训练。
设备训练:包括主动和被动运动训练[操作规程]
1。
联合活动训练原则
2
(1)在功能评价的基础上,确定训练形式,如被动训练、主动-辅助训练和主动
训练等。
(2)患者处于舒适的姿势,同时确保患者处于正常的身体对齐状态。
必要时,脱掉衣服、夹板和其他影响
运动的固定装置
(3)治疗师选择能在治疗中发挥更好作用的功能位置(4)保持待治疗关节附近的肢体部分以控制运动
(5))支撑
个位置的过度活动关节、近期骨折部位或瘫痪肢体以及其他结构
完整性差的部位
(6)施力不应超过明显疼痛范围的极限
(7)关节活动训练可在:①解剖平面(额面、矢状面、冠状面);(2)肌肉能在256±199°范围内伸展;(3)组合模式(多个平面运动的组合);(4)功能模式等
(8)训练期间和训练后,应注意患者的整体情况、生命体征、活动部位
标记的皮肤温度和颜色变化、关节活动度和疼痛的变化等。
2。
被动训练:适用于肌肉力量低于3级的患者。
病人根本不施加任何力,运动或
动作是由外力完成的。
外力主要来自康复治疗师、患者肢体或各种康复训练设备。
被动训练的目的是增强瘫痪肢体的本体感觉,刺激屈伸反射,放松痉挛的肌肉,促进主动运动。
同时,肌肉和韧带的挛缩或粘连可被拉伸以维持或恢复关节活动范围,从而为积极锻炼做准备。
(1)患者体位舒适放松,四肢完全放松
(2)根据病情确定运动顺序从近端到远端(如肩到肘,髋到膝)的顺序有利于
瘫痪肌肉的恢复,从远端到近端(如手到肘,脚到膝)的顺序有利于促进肢体血液和淋巴回流。
(3)固定肢体近端,握住肢体远端,避免交替运动
(4)缓慢、轻柔、稳定、有节奏地移动,以避免冲动的运动和暴力。
3
(5)手术在无痛范围内进行,活动范围逐渐增大以避免损伤。
(6)被动运动用于增加关节运动范围可能引起疼痛或轻微疼痛,但这是可以忍受的;
号训练后应引起明显的肌肉反射痉挛或持续性疼痛
(7)是单个关节的多关节过渡。
不仅应该有一个方向,还应该有多个方向的移动当
(8)名患者感觉异常时,应在有经验的康复治疗师指导下完成被动运动。
(9)重复每个动作10 ~ 30次,每天2 ~ 3次
3。
主动辅助关节活动训练:病人借助外力主动收缩肌肉进行的运动或动作
可由治疗师、患者的肢体、仪器、重力或水的浮力提供帮助。
这种运动通常是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的形式。
目的是逐步增强肌肉力量,建立协调的动作模式。
(1)治疗师或患者的健康肢体帮助受影响的肢体
通过徒手或通过诸如棍子、绳索和滑轮的装置主动运动,并且具有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的特征。
在
(2)训练期间,辅助可以提供平稳的运动;力量经常在锻炼的开始和结束时增加,并随着
的提高而逐渐减少
(3)培训应基于患者的积极努力并尽最大努力;在任何时候,只给出完成动作
的最低援助,以免用援助代替主动力。
(4)关节依次向各个方向移动
(5)每次动作重复10 ~ 30次,每天2 ~ 3次
4。
主动关节活动训练:适用于肌力为3级的患者。
的训练主要是通过患者的主动收缩来完成的不需要援助或克服外部阻力。
其目的是改善和恢复肌肉功能、关节功能和神经协调功能等。
(1)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单关节或多关节、单方向或多方向运动;根据
的情况,选择体位,如卧位、坐位、跪位、站立位和悬挂位等。
4
(2)在康复医生或治疗师的指导下,病人自行完成所需的关节活动;必要时,
师的手可以放在病人需要帮助或指导的位置。
(3)积极运动时,动作应平稳缓慢,尽可能达到最大程度,引起轻度疼痛的最大程度为
(4)关节依次向各个方向移动
(5)重复每个动作10-30次,每天2-3次
5。
肢体关节功能牵引法:一种关节活动训练法,通过固定挛缩关节的近端肢体和远端肢体重力牵引
来扩大关节活动范围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关节挛缩或关节周围组织粘连引起的关节活动障碍患者。
(1)根据患者不同的关节疾病,为每个关节选择特殊的支架或特殊的牵开器。
(2)将待牵引关节近端的肢体固定在牵引器上
(3)对关节远端施加牵引力,使牵引作用点准确落在被牵引组织的
最大张力点上
(4)的牵引力应稳定且柔软,患者的局部肌肉有一定的张力或轻微的疼痛,但不会引起
反射性肌肉痉挛,可耐受。
(5)牵引时间为10 ~ 2分钟,使挛缩的肌肉和受限的关节得到缓慢牵引(6)不同关节和方向的牵引可按顺序进行,一天2-3次。
6。
连续被动运动(CPM):是一种利用特殊器械使关节长时间做
°慢速被动运动的训练方法。
训练前,可根据患者情况预设关节运动范围、运动速度、持续被动运动时间等指标,使关节在一定的运动范围内缓慢被动运动,防止关节粘连挛缩。
适应症
(1):四肢骨折,特别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的关节内或干髓骨折;经过人工256±199°关节置换,韧带重建;创伤性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滑膜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