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教程]2020年公文写作与处理(打印版)

[最新教程]2020年公文写作与处理(打印版)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一章写作基础知识
一、文章主题的内涵及其确立
1
2
3
4
一是采用文体的写作是一个群体活动过程,领导者的“授意”常常在自己或他人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二是领导者的授意之“意”并不总是文章的主题。

二、突出文章主题的基本方法为使文章的主题鲜明突出,应把握五点:12
34
成主题句。

5
三、文章材料的选取选取文章材料,应注意以下四条:123
注意材料的全面真实和高度准确性。

4
四、文章结构安排的主要环节及注意事项文章结构的安排,主要包括六大环节:1
确定表现客观事物的立足点、着眼点。

2
物、理、时间、空间等。

34
达的需要划分“自然段”。

56
结构的安排,必须抓住四条要领:12应服从和服务于主题的需要。

34
五、文章基本表达方式的内容及要领文章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描写、议论、说明等,但不同的表达方式有不同的表现原则与技巧,具体要求如下:1(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原因、结果都要说明);二要注意保持线索清晰;三是注意繁简得当。

2
描写这种表达方式时,一要注意具体真切;二是注意抓住特点,避免雷同;三要明确目的,不应滥描、滥写。

3
证法、喻证法、类比法、对比法、反驳法、归谬法。

4
是机关实用文常用的表达方法。

六、写文章的语言素养及语言运用的一般规律。

写文章的基本语言素养为:正字、遣词、炼句和达
意。

在语言的应用过程中必须遵循下列规律。

1
乎指定社会语言环境的要求,要合乎作者在指定社会关系中的地位。

2(1)用词要得当。

(2)语句要成分完整、搭配得当。

语序妥贴、结构合理、含义明确、合乎事理、句式合理并力争有最佳表达效果。

34
应力求语言富有文采,使语言形象化,并富有新鲜感和浓厚的感情色彩。

七、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基本职能,其特点有四:
1
2
3
4
八、记叙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
2
3
九、记叙文件写作要求
1
住特色。

2
十、议论文的特点议论文体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确定某种观点的正确与谬误,肯定或否定某种主张。

其特点有六:
1
2
3
4
5
6
十一、议论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
2
3结尾--结论。

十二、议论写作要求
1
2
3
4
5
十三、说明文的特点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阐明事理的文章样式。

其特点有四:1
2
3
4
十四、说明文的一般结构模式。

1
2
3
十五、说明文写作要求
1
2
3
4
5
公文写作与处理--第二章公文概述
一、公文的四个特点
公文,即公务文件,习惯上统称文件。

是国家机构与其它社会组织在公务活动中为行使职权、实施管理而制作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件。

其特点如下:
1的名义或其法定代表人的名义制发。

公文的法定权威性指公文在法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能够对受文者的物为产生强制性影响,具有约束力。

2
挥、制约与沟通联系效用。

3
文献形式的明显标志。

4
二、公文的六个功能
公文的基本功能是能够逾越时间与空间有效地记载、传递与存贮公务活动所需的信息,是机关行使职能的重要工具,具体表现为:
1
2
3
4
5
6
三、我国法定的通用公文
文种,即公文的名称,用以表明公文的性质、适用范围和作者职能权限以及制发公文的目的要求等。

我国法定的通用公文文种,主要包括:
1
2(令)、指示、批复、通知、通报五种。

3
4
5(公函)。

6
四、公文的文体特征公文的文件,指公文的表达方式。

公文属应用文体,除具备直接应用性、全面真实性、格式规范性这些基本属性之外,还有以下特殊属性。

1
2
五、公文的格式
公文格式,指公文的数据构成与对各数据项目的编排。

公文格式具有相对稳定性和规范性的特点。

公文必须具备的基本数据项包括:发文机关、标题、正文、印章或签署、成文期。

公文供选择的数据项目包括:发文字号、签发人标志、主送机关、附件说明、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说明、份号、密级、紧急程度、无正文说明、题注。

公文数据项目的编排次序为:发文机关、份号、秘密等级、紧急程度、发文字号、签发人、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标记)、署名、印章(签署)、成文日期、附注、主题词、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和时间。

在公文形成过程中,将有多种文稿产生,它们包括:草稿、定稿、正本、副本、试行本、暂行本、修订本。

六、公文的行文规则
行文规则是国家制定的控制行文及行文方向、行文方式的有关规定。

其内容包括:
1
关系、业务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平行关系和不相隶属关系。

这四种关系决定了公文传递的方向,处领导、指导地位的上级机关(部门)可以向被领导被指导的下级机关(部门)发送下行文,反之则为上行文,具有平行关系或其它不相隶属关系的机关之间相互传递平行文。

2
文等。

在一般情况下不得越级行文。

3
4
5文时,作者应是“同级机关”。

联合行文应当确有必要,单位不宜过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