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梗死(急性期)治疗临床路径(第一天):
一、急性脑梗塞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
社)
1、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出现神经系统受损得局灶症状与体征者,伴或不伴头
晕头痛、意识障碍等。
2。
头颅CT排除肿瘤脑内出血改变、
3.临床排除糖尿病、中毒等全身性疾病或颅内炎症、变性疾病所致神经系统
损害、
(三)选择治疗方案得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神经病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一般治疗:低盐低脂饮食,维持生命体征与内环境稳定,根据病情选择运动
处方。
2。
调控血压。
3。
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疗、4。
治疗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原发病。
5。
防治并发症、
6。
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就是否吸氧、
7、早期康复治疗。
(四)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日为8-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死(ICD10:I63、9)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她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
一诊断得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第一诊断不符合或患者及家人不配合而要求转诊者及溶栓治疗者不入本
路径。
(六)住院后检查得项目。
1、必需检查得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心肌酶谱、凝血功能、C-PR;
(3)头颅CT、胸片、心电图。
2、根据具体情况可选择得检查项目:头颅MRI,MRA或DSA、
(七)选择治疗及用药。
1。
脱水药物:甘露醇、甘油果糖、速尿等(根据病情决定)。
2。
降压药物:按照《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执行。
3、改善脑循环、脑保护、抗自由基、抗血小板、调节血脂,必要时抗凝治
疗。
4、缓泻药。
5、纠正水、电解质紊乱药物。
6、根据病情需要决定就是否康复治疗。
(八)监测神经功能与生命体征。
1、生命体征监测。
2、NISS卒中量表。
(九)出院标准。
1。
患者病情稳定、
2。
没有需要住院治疗得并发症。
(十)变异及原因分析。
1。
合并梗塞后出血或其她严重疾病而影响第一诊断者需退出路径、2。
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费用增加。
3。
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
院费用增加。
4.既往合并有其她系统疾病,脑梗死后可能导致既往疾病加重而需要治疗,导
致住院时间延长与住院费用增加。
脑梗死(急性期)非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
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住院标准日天
注意事项:
1、入院接诊及完成检查与确诊,并筛选溶栓、抗凝、降纤等治疗方案时间,即在“卒中接诊绿色通道”时间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
所有病例入院即采血检验,不论就是否已经进餐,血小板、凝血项、急检生化、心电图等项未回报或CT未见报告不得实
施溶栓或静脉抗凝、降纤治疗、
2。
抗凝或降纤治疗者不可同时抗血小板治疗,需要在抗凝或降纤24小时后加用阿司匹林,有
禁忌者可用氯吡格雷。
3。
静脉溶栓、抗凝或降纤治疗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适应症与排除适应症需要在病历上有记录,若为适应症而病人或家属拒绝者需要有委托书及相关签字。
脑梗死(急性期)静脉溶栓治疗临床路径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脑梗死(ICD10:I63、9)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住院号:
住院日期: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住院标准日天
注意:1。
入院接诊及完成检查与确诊,并筛选就是否溶栓治疗方案时间,即在“卒中接诊绿色通道”时间需要在60分钟内完成,并在病程记录中体现、所有病例入院即采血检验,不论就是否已经进餐,血小板、凝血项、急检生化、心电图等项未回报或CT未见报告不得实施溶栓治疗。
2.溶栓治疗者不可同时抗血小板或抗凝、降纤治疗,需要在溶栓24小时后加用抗血小板制剂,首选阿
司匹林,有禁忌者可用氯吡格雷。
3、静脉溶栓治疗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
选择适应症与排除适应症需要在病历上有记录,若为适应症
而病人或家属拒绝者需要有委托书及相关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