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卫生检测试卷单位姓名分数一 . 单选题(每题2分)1.滤膜称量前,应将其置于干燥器内( B ) h 以上。
A.1hB.2hC.3hD.4h2.一个厂房内有 8 台同类产尘设备进行生产,应选择(B)个采样点。
A.1B.2C.3D.43.我国将可能产生职业病危害的建设项目分为下列三类,其中不包括(C)A.职业病危害轻微建设项目 B.职业病危害一般建设项目 C.职业病危害较大建设项目 D.职业病危害严重建设项目4.可吸入颗粒物引起的常见疾患是( B )A.心血管系统损害,导致心肌损伤 B.呼吸道炎症和支气管哮喘 C.结膜刺激症状 D.过敏症5. 对人体造成直接危害的飘尘,主要是( D )A.颗粒直径> 2μm的颗粒 B.颗粒直径> 10μm的颗粒 C.颗粒直径<2μm的颗粒 D.颗粒直径< 10μm的颗粒6.我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方针是( B )A.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C.行业自律、职工参与D.社会监督、科学防治7. 下列哪种粒径的粉尘致肺纤维化作用最强?(D)A.直径> 15μm B.直径 10μm-15μm C.直径 5μm-10μm D.直径< 5μm8.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哪个部门制定、调整并公布?( D )A.国家标准制定委员会 B.国务院人力资源保障部门 C.全国总工会D.国务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9.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平均湿球黑球温度指数(WBGT)是( D )A. >60CB. >200 C 8 >250C D.C. ≥250C10.长时间检测要求最好( B )小时。
A.6B.8C.10D.12二 .多选题(每题 2 分)1.职业病病人主要有下列哪些待遇?( ABD )A.工伤医疗和伤残待遇B.因公死亡待遇 C.精神损害赔偿 D.职业康复待遇2.粉尘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取决于( ABC )A.化学成分 B.浓度 C.分散度 D.质量3.局部排尘系统失效的原因是( ABD)A. 吸尘罩设计不当B. 管道漏风C. 风量大 D.风量小4. 对可能产生急性职业损伤的有毒、有害工作场所,用人单位应当设置(ABCD )A. 报警装置B. 配置现场急救用品C.冲洗设备 D.应急撤离通道和必要的泄险区5. 用人单位对产生严重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应当在其醒目位置(AB )A. 警示标识B. 中文警示说明C. 警戒线D.隔离6.建设项目的职业病防护设施所需费用应当纳入建设项目工程预算,并与主体工程( ABC )A. 同时设计B. 同时施工 C .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D.同时预算7.空气检测根据检测目的分为( ABCD )A. 评价检测B. 日常检测C.监督检测D.事故检测8.职业卫生监测的基本要求( AB )A. 采样满足 GBZ159B. 检测方法要依照 GBZ/T160C. 满足职业接触限值的要求D.全程质量控制9.有代表性的工作地点,其中应包括( ABD )A. 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B. 劳动者接触时间最长的工作地点C.随机的工作地点D. 呼吸带10.接触矽尘作业的职业禁忌证有( ABCD )A.活动性肺结核病 B.慢性阻塞性肺病 C.慢性间质性肺病 D.伴肺功能损害的疾病三 .简答( 60 分,每题 10 分)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什么?其可以分为哪几类?1、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在职业活动中产生和(或)存在的,可能对职业人群健康、安全和作业能力造成不良影响的因素或条件,包括化学,物理,生物等因素。
2、职业病危害因素可以分为10 大类:分别是粉尘类,放射性物质类(电离辐射),化学物质类、物理因素、生物因素,导致职业性皮肤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眼病的危害因素,导致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的危害因素,职业性肿瘤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其它职业病危害因素等。
2.简述实验记录的内容要求?1、样品编号、名称、数量、形状和包装;2、检测项目和检测依据以及主要的仪器设备;3、样品的接收和检测日期;4、配制标准溶液使用的标准物质的名称、标准号、编号和有效期以及待测物浓度;5、特殊试剂的来源和配制;6、实验的全部数据(包括手记和仪器打印记录)、计算公式、步骤和结果;7、操作中出现的异常现象。
3.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分为哪几类?各适用于什么范围?1 评价监测适用于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预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因素控制效果评价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状评价等。
2 日常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日常的定期监测。
3 监督监测适用于职业卫生监督部门对用人单位进行监督时,对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进行的监测。
4 事故性监测适用于对工作场所发生职业危害事故时,进行的紧急采样监测。
4.什么是个体采样?个体采样对象的选定原则是什么?1、个体采样 (Personal sampling) 指将空气收集器佩带在采样对象的前胸上部,其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所进行的采样。
2、个体采样的原则:① 要在现场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检测的目的和要求,选择采样对象。
②在工作过程中,凡接触和可能接触有害物质的劳动者都列为采样对象范围。
③采样对象中必须包括不同工作岗位的、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其余的采样对象应随机选择。
5.个体采样中,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何确定?1、在采样对象范围内,能够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其中应包括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
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3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量 3~5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2 人;劳动者数量 6~10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3 人;劳动者数量 10 名以上者,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4 人。
2、在采样对象范围内,不能确定接触有害物质浓度最高和接触时间最长的劳动者时,每种工作岗位选定采样对象的数量如下:每种工作岗位劳动者数不足 6 名时,全部选为采样对象;劳动者数 6 名,采样对象至少 5 名;劳动者数量 7~ 9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6 人;劳动者数量10~14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7 人;劳动者数量 15~ 26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8 人;劳动者数量 27~50 名,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9 人;劳动者数量 50 名以上者,采样对象数量至少 11 人。
6.应用单位的注意事项。
(1)检测数据及其结果报告应使用法定计量单位,非法定计量单位一律禁用。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浓度以 mg/m3表示,即一立方米空气中含有有害物质的毫克数。
(2)使用法定计量单位过程中,若使用字母表示单位时,应注意字母大小写的物理意义和区别,如 m表示 10-3 ,而 M表示 106. 再如,千克应记为 kg 而非Kg。
(3)使用单位过程中,要注意格式统一,如不应将字母和汉子混合使用来表示单位。
3、当空气温度低于5℃和高于35℃、大气压低于98.8 kPa 和高于103.4 kPa,在计算空气中有毒物质浓度之前,必先将采集的空气体积换算为“标准采样体积”。
4、在工作场所空气中存在气体、蒸气、气溶胶三种状态。
5、有泵型采样法根据采样方式不同,分为定点采样和个体采样8、采集金属性烟尘首选微孔滤膜,称量法选用测尘滤膜,采集有机化合物气溶胶选用玻璃纤维滤纸。
9、冲击式吸收管法是利用空气样品中的颗粒以很大的速度冲击到盛有吸收液的管底部,因惯性作用被冲到管底上,再被吸收液洗下。
因此必须使用3L/min 的采样流量。
10、臭氧能否有采气袋采集 ?( 标准里没有用采气袋的 )11、可进入整个呼吸道 ( 鼻、咽和喉、胸腔支气管、细支气管和肺泡 ) 的粉尘简称总尘。
12、粉尘浓度 >50mg/m3时,用直径 75mm的滤膜。
13、粉尘分散度测定方法:滤膜溶解涂片法、自然沉降法。
15、工作地点:指劳动者从事职业活动或进行生产管理过程中经常或定时停留的地点。
16、短时间采样:指采样时间一般不超过15min 的采样。
20、根据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的存在状况,或采样仪器的操作性能,可选择个体采样或定点采样,长时间采样或短时间采样方法。
以个体采样和长时间采样为主。
21、用长时间采样方法的采样:选定有代表性的、空气中有害物质浓度最高的工作地点作为重点采样点将空气收集器的进气口尽量安装在劳动者工作时的呼吸带。
2、在工作场所用吸收管法采集空气样品时,需要做空白样品,在工作场所用固体吸附剂管采集空气样品时,可以不做空白样品。
(×)3 呼吸性粉尘采样器,主要包括预分离器和采样器,预分离器对直径为5μm的粉尘粒子的采集率应为50%,使用过氯乙烯滤膜和其他测尘滤膜,分析天平感量为0.01mg(√)4 将装有吸收液的吸收管作为样品收集器,当样品气流通过吸收液时,吸收液气泡中的有害物质分子迅速扩散入吸收液内,常用吸收管有:大型气泡吸收管、小型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冲击式吸收管。
5 生产性噪声或工业噪声分为( B )。
A .空气动力噪音和机械性噪音B.空气动力噪音、机械性噪音和电磁性噪音C.空气动力噪音和电磁性噪音D.空气动力性噪音、机械性噪音电磁性噪音和气体排放性噪音6 采样点应设在工作地点的下风向,应远离排气口和可能产生涡流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