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上历史论述题

八上历史论述题

中国近代史部分
1、材料论述题:
材料:17世纪中叶,当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宣告资本主义时代到来之际,大清王朝最终战胜腐朽的明王朝及农民起义军;但清朝不是资产阶级势力的代表,因而建立的社会只能是一个新的封建王朝。

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无法改变的发展趋势。

标志着封建社会发展鼎盛时期的“康乾盛世”,绝非资本主义化的历史进程,它是中国封建社会集大成的代表。

于是,它拒绝了传入的西方文明,把中国远隔于世界潮流之外。

中国与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异。

——摘编自李治亭《康乾盛世与西方文明》回答:
(1)材料中,当英国正进行资产阶级革命时,取代明朝的清朝统治者却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2、材料论述题:
材料:战争结束后,当得知英军已经撤出长江,道光皇帝的第一个反映就是下令沿海各省撤军。

清政府的军政大员弹冠相庆,有人形容当时文武百官的状态:“大有雨过忘雷之意。

”中国的一切仿佛又回到原点,魏源编撰的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中文著作《海国图志》,第一次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带着理性救国的态度,写出了第一代“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对国家前途的思考。

然而,这却是一次无声的呐喊。

1840年炮声,无法惊醒与一个沉溺于自己深厚传统的天朝迷梦。

第一代探索者的声音,是这样微弱,变革连萌芽都没有产生就已结束,历史的悲剧在第一降临时,人们往往漠然盲目,只有在悲剧重演时人们才会感到切肤之痛。

——摘编自中央电视台纪录片《复兴之路·千年局变》请回答:
(1)材料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材料论述题(8分):
用一生来谢罪的“日本鬼子”
——山崎宏
2010年12月1日,滞留滞留的侵华日军老兵山崎宏在济南家中辞世,享年103岁。

据说,这是可以查证到的最后一名“日本鬼子”。

为了赎罪和感恩,他在中国度过了70个春秋,以自己的行动赢得了中国人民的尊重,也重建了自己的尊严。

1937年,日本当局在国内大肆征兵,……山崎宏也不得不穿上军装来到中国。

战争结束后,他留在中国开诊所。

他的办公桌玻璃下压着一张纸条,上面写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最高的美德。

”……1976年,中日开始尝试重建友好关系。

这一年,离开故乡近40年的山崎宏,第一次回到了日本。

年近70的他拒绝了亲人的挽留,再次回来中国。

他给自己家带回来的,是一台别人不要了的小彩电;却自掏腰包购置了科技图书和心电图仪,捐给济南图书馆和医院。

随着年事渐高,……他还是用含混的声音说:“日本曾带给中国人民太多的灾难,我要尽一点力来赎罪。

”97岁那年,山崎宏在遗体捐献登记表上着重填上自己的名字。

——综合摘编自方军著《我所认识的鬼子兵》2009年11月请回答:
(1)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2分)
(2)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6分,要求围绕一个观点,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4.材料论述题
材料:那是一个风云激荡的世纪,世纪末的那个多事之秋,落日的紫禁城里突然热闹起来,几个读书人呼号,“变亦变,不变亦变。

”……“杀!!”……匆匆来去的“现代化”运动,在菜市口的刑场上画上了休止符。

历史在这里深思,世纪末的落日,王朝的落日,文明的落日……这个秋天真的有点冷!
——摘编自梁凤仪的小说《日落紫禁城》回答:
(1)材料中的“现代化”运动是指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19世纪末阻碍中国“现代化”的原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5.一个外国侵略者对焚毁圆明园的述评
……庄严华贵之区,且曾为高贵朝觐之殿,经此吞灭一切的火焰,都化为云烟了。

屋顶在火焰中已燃烧了一些时候,不久就要倒塌,一百码外,就可以感觉到那种炎热,扑通的响,震心骇目,屋顶倒塌下来了。

于是园门和那些小屋,也一个不留,一间不留,这所算做世界最宏伟美丽的宫殿,绝不存留下一点痕迹。

至是我们已经完毕这件大工作,便再回到北京去。

我重复声说一遍,这是一件好工作,虽然我纪述此事的时候,不免惋惜和忧伤;然给中国政府一个利害的打击,使它痛定思痛,乃是很必需的,现在已经完成此举了。

所有年深日久,精美绝伦的建筑和物品,都一齐牺牲了,但是用来供献诚实英勇的亡灵们,他(它)的损失也不算大。

呵!不,一条生命就足以值得所有这些东西了。

──欧阳采薇译《西书中关于焚毁圆明园纪事》,录自《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册
回答:
(1)文中“我们”是指谁?(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6.材料论述题
材料一 1888年,仅光绪皇帝的婚礼就耗资500万两白银,从1888年开始,慈禧又花费巨款、甚至挪用海军经费公开大规模整修颐和园。

与此同时,慈禧还下令进行“三海”工程。

颐和园工程和“三海”工程耗资巨大,大大加重了清政府的财政负担,从而给海军的建设发展造成严重的后果。

──《中国近代海军史》第206页材料二明治天皇于1887年谕令,“朕以为在建国事务中,加强海防是一日也不可放松的事情。

然而从国库岁入中尚难以立即拨出巨款供海防之用,故朕深感不安。

兹决定从内库中提取30万日元,聊以资助,望诸大臣深明朕意。

”伊藤首相接到御旨深为感动,便召集地方长官作了传达。

全国华族(有爵位的人及其家属)和富豪也无不为之感动,竞相申请为海防捐款。

到9月底,捐款总额达103万8千日元。

海军将这些捐款和天皇的赐金全部用于扩充海军军备。

──《日本海军史》第27页回答:
(1)上述两则材料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战争有关?(2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感悟。

(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适当联系实际,行文流畅。


7.对于孙中山领导了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胡锦涛认为,20世纪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三次伟大革命。

……这场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谱写了古老中国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篇章。

这是孙中山先生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建立的最具历史意义的伟大功勋”。

——摘编自新华网《中共领导人眼中的孙中山一脉相承与时俱进》(1)文中“20世纪以来中国第一次革命”是指什么革命?(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的历史功绩,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8.材料论述题
材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民族牺牲支撑了世界反法西斯东方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积极参与重大国际事务的协调,发起提出创建联合国的倡议,成为联合国的发起国之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由衰败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点,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

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形成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的历史启示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必须加强和巩固保卫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必须加强国防和战备建设,维护世界和平;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抗战精神,巩固中华民族大团结,推动两岸和平发展,实现中国和平统一;必须始终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共同捍卫人类和平。

——摘编自周新国《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意义与历史启示》(1)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爆发的标志是什么?(2分)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

(6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THANKS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