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依据二、工程概况三、设计方案四、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2、施工要点3、检查与验收4、安全施工要点附计算书:梁模板计算书板模板计算书高大模板专项施工方案一、编制依据1、青岛时代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设计图2、《混凝土工程模板与支架技术》3、《建筑施工手册》第四版;4、《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14);5、《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6、《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7、《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130-2011)8、《建筑施工模板安全技术规程》(JGJ162-2011)9、《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建质[2004]213号二、工程概况本工程总建筑面积为63415.46平方米,30#楼共三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为2331.17m2。
建筑檐口高度为11.1米,一层层高3.9米,二~三层层高为3.6米,斜屋面屋脊高度为13.1米,炮楼斜屋面屋脊高度为18.1米;其施工范围为:1到2轴交1/A轴到1/B 轴,高度为10.6米;3到4轴交A轴到B轴和3到4轴交C轴到D轴,高度均为8.6米;其他高度为5.6米,此次高支模工程范畴内结构构件主要构件尺寸如下:结构梁主要截面有:,250*600,板厚120厚。
配电房共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面积404.5m2,建筑檐口高度为9米,一层层高为4.8米,二层层高为4.2米,斜屋面屋脊高度为13米,其施工范围为:二层及斜屋面,斜屋面中间高度为8.2米;此次高支模工程范畴内结构构件主要构件尺寸如下:结构梁主要截面有:300*700,250*500,板厚120厚。
三、设计方案1、材料选择1)模板面板:选用14厚胶合板;2)面板小楞:选用50*100杉木木方;3)模板外楞:选用Q235A级碳素结构钢φ48×2.7焊接钢管;3)支撑架:选用Q235A级碳素结构钢φ48×2.7焊接钢管,配套可锻铸铁制作的直角、旋转及对接扣件;4)支撑架与模板连接:选用可调顶托。
2、构件模板设计梁模板:梁底模板采用14厚胶合板模板,250和300宽梁采用50×100木方小楞2根,梁两侧2根φ48×2.7钢管间距900、纵向间距800;梁下采用1根φ48×2.7钢管立杆支撑加可调顶托连接,纵向间距800。
所有梁侧模板采用14厚胶合板模板,50×100木方小楞,φ48×2.7钢管外楞间距600,上部φ48×2.7钢管斜撑间距600。
3、模板支撑架设计1)模板支撑架选型选用扣件式满堂脚手架。
板下φ48×2.7钢管立杆间距800×800;对于梁宽为300的梁下采用1根φ48×2.7钢管立杆,纵向间距不大于800;立杆纵横向均设水平φ48×2.7钢管拉杆,步距不大于1500;纵横向均设φ48×2.7钢管扫地杆,扫地杆距地200;架体四周边框架梁内侧立杆处及每9m左右范围梁侧立杆处满设垂直剪刀撑一道。
2)构造要求(1)立杆立杆接长采用对接扣件连接,立杆上的对接扣件交错布置,2根相邻立杆的接头不得设置在同步内,同步内间隔一根立杆的 2 个相隔接头在高度方向错开的距离大于500,各接头中心到主接点的距离不大于步距的1/3。
可调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端的悬臂高度不大于0.2m。
(设计计算时取α=0.3m)。
(2)水平拉杆和扫地杆水平拉杆和扫地杆接长采用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连接扣件不小于3个,均匀布置,扣件距杆端不小于100。
梁底水平横杆设置在梁底主节点处,该横向水平杆在梁底架体加密范围内不得有接头。
立杆基础不在同一高度上,将高处的纵向扫地杆向低处通长与立杆固定。
(3)剪刀撑斜杆与地面的夹角在45°~60°之间。
斜杆相交点处于同一条直线上,并沿架高连续布置。
剪刀撑的斜杆用旋转扣件固定扣在立杆上,最下部的斜杆与立杆的连接点距地面的高度控制在20cm 内。
剪刀撑的杆件连接采用搭接,其搭接长度不小于1.00m,并用不少于2个旋转扣件固定,端部扣件的边缘至杆端的距离不小于100。
(4)连墙杆在每一框架柱(框架柱按层分段浇筑,施工时先浇筑框架柱,后浇筑梁板结构)上设纵横向连墙杆,连墙件垂直间距不大于3步。
连墙件采用刚性连接,连接采用直角扣件。
连墙件横竖向顺序排列、均匀布置、与架体和结构立面垂直。
连墙杆伸出扣件的距离大于100。
(5)立杆与基体的连接立杆通过设木垫板与基体连接。
4、模板及其支撑架验算见附件:模板及其支撑架验算。
四、施工方案1、施工顺序1)模板支撑架施工顺序各层结构工程施工→测量放线,准确定位立杆位置→架体搭设→架体施工中间检查→架体验收。
2)混凝土结构施工顺序主体结构施工顺序必须与模板支架施工配合,具体施工程序如下:立杆位置放线定位→满堂支撑架体施工→架体检查验收→主梁、次梁底模板支撑→主梁、次梁钢筋绑扎→主梁、次梁侧模,平板模板支设→板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覆盖保温养护→模板、架体拆除。
2、施工要点1)在模板及其支撑架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人员必须按方案意图及相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向作业人员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2)模板及其支撑架系统所用材料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相关国家现行规范要求。
材料进场时现场派专人检验钢管和扣件质量,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特别注意有裂缝、锈蚀严重的、弯曲变形严重的、壁厚少于2.7mm等钢管、有裂缝、变形的扣件禁止使用,扣件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3)支撑架基础必须满足设计方案要求,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入支撑架搭设施工。
4)模板及其支撑架施工必须严格按设计方案要求进行支立。
(1)立杆根据模板系统平面布置示意图在实地进行放样,确保每一根立杆位置准确。
在支撑架搭设过程中随时检查立杆的垂直度,确保立杆垂直度偏差控制在下表值以内。
扣件式脚手架立杆允许偏差A(mm)注:中间档次用插入法。
(2)立杆接长均采用对接形式,严禁采用搭接。
可调顶托螺杆伸出钢管顶端的悬臂高度不大于0.2m。
(3)当梁模板支架立杆采用单根立杆时,立杆设在梁模板中心线处,其偏心距不得大于25mm。
(4)扫地杆和水平拉杆在架体搭设时拉通线,确保扫地杆和水平拉杆纵横通顺、方正,同时注意不得漏设,水平拉杆的步距不得超过设计方案要求。
(5)剪刀撑必须与立杆、扫地杆和水平拉杆根根相连,不得漏连。
(6)模板内、外楞及对拉螺栓间距不得随意扩大设计方案最大间距外。
(7)梁起拱按设计要求留设。
5)混凝土浇筑采用由一端内侧向一边浇筑的方式,以确保模板支架施工过程中均衡受载,对于反梁部分可考虑二次浇筑以减轻模板系统线荷载。
6)模板拆除(1)高架区其下各层模板及其支撑的拆除必须符合《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及其它有关规定,严格控制拆模时间,拆模前必须有拆模申请及经审批。
(2)拆除时应遵循先上后下,先搭后拆,后搭先拆,一步一清的原则,部件拆除的顺序与安装顺序相反,严禁上下同时作业,拆除时应采用可靠的安全措施。
(3)卸料时应由作业人员将各配件逐次传递到地面,严禁抛掷。
(4)运至地面的构配件应及时检查、整修与保养,清除杆件及螺纹上的沾污物,变形严重的,送回仓库修整。
配件经检查、修整后,按品种、规格分类存放,妥善保管。
3、检查与验收1)构配件检查与验收(1)检查钢管、扣件产品质量合格证,进场时现场其外观质量。
不合格的不得使用,特别注意有裂缝、锈蚀严重的、弯曲变形严重的、壁厚少于2.7mm等钢管、有裂缝、变形的扣件禁止使用,扣件出现滑丝的螺栓必须更换。
(2)在架体搭设过程中应派专人检查扣件的紧固度,以保证每个扣件连接可靠。
在混凝土浇筑前,再随机抽取5%扣件进行检查。
2)架体检查与验收(1)搭设前对地基进行验收。
(2)模板支架在搭设过程中应对杆件的设置、连接件、构造措施跟踪检查。
(3)架体搭设完毕在支设模板前,对架体进行验收,必须满足本方案的设计方案及规范要求。
(4)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系统、模板支架系统进行验收;在浇筑过程中,检查是否超载,观察模板及支架变形情况。
4、安全施工要点(1)明确支模施工现场安全责任人,负责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在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前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
(2)支模施工应按经审批的施工方案进行,方案未经原审批部门同意,任何人不得修改变更。
(3)支模分段或整体搭设安装完毕,经技术和安全负责人验收合格后方能进行钢筋安装。
(4)支摸施工现场应搭设工作梯,作业人员不得从支撑系统爬上爬下。
(5)支摸搭设、拆除和混凝土浇筑期间,无关人员不得进入支摸底下,并由安全员在现场监护。
(6)混凝土浇筑时,派安全员专职观察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变形情况,发现异常现象时应立即暂停施工,迅速疏散人员,待排除险情并经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检查同意后方可复工。
(7)施工期间,要避免材料、机具与工具过于集中堆放。
(8)支架搭设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并戴安全帽、系安全带、穿防滑鞋。
(9)恶劣天气时应停止模板支架的搭设与拆除。
雨后上架作业应有防滑措施。
250*600梁模板(扣件钢管架)计算书梁段:kl。
一、参数信息1.模板支撑及构造参数梁截面宽度 B(m):0.25;梁截面高度 D(m):0.6;混凝土板厚度(mm):120.00;立杆沿梁跨度方向间距L(m):0.80;a立杆上端伸出至模板支撑点长度a(m):0.10;立杆步距h(m):1.50;板底承重立杆横向间距或排距L(m):0.80;b梁支撑架搭设高度H(m):7.80;梁两侧立杆间距(m):0.9;承重架支撑形式:梁底支撑小楞垂直梁截面方向;梁底增加承重立杆根数:1;采用的钢管类型为Φ48×2.7;立杆承重连接方式:可调托座;2.荷载参数新浇混凝土重力密度(kN/m3):24.00;模板自重(kN/m2):0.35;钢筋自重(kN/m3):1.50;施工均布荷载标准值(kN/m2):2.5;新浇混凝土侧压力标准值(kN/m2):17.8;振捣混凝土对梁底模板荷载(kN/m2):2.0;振捣混凝土对梁侧模板荷载(kN/m2):4.0;3.材料参数木材品种:柏木;木材弹性模量E(N/mm2):9500.0;木材抗压强度设计值fc(N/mm):16.0;木材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木材抗剪强度设计值fv(N/mm2):1.7;面板材质:胶合面板;面板厚度(mm):14.00;面板弹性模量E(N/mm2):9500.0;面板抗弯强度设计值fm(N/mm2):11.0;4.梁底模板参数梁底方木截面宽度b(mm):50.0;梁底方木截面高度h(mm):100.0;梁底纵向支撑根数:3;5.梁侧模板参数主楞间距(mm):600;次楞根数:3;主楞竖向支撑点数量:2;固定支撑水平间距(mm):600;竖向支撑点到梁底距离依次是:100mm,450mm;主楞材料:圆钢管;直径(mm):48.00;壁厚(mm):2.70;主楞合并根数:2;次楞材料:木方;宽度(mm):50.00;高度(mm):100.00;二、梁侧模板荷载计算按《施工手册》,新浇混凝土作用于模板的最大侧压力,按下列公式计算,并取其中的较小值:F=0.22γt β1β2V 1/2F=γH其中 γ -- 混凝土的重力密度,取24.000kN/m 3;t -- 新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取2.000h ;T -- 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取20.000℃;V -- 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取1.500m/h ;H -- 混凝土侧压力计算位置处至新浇混凝土顶面总高度,取0.750m ;β1-- 外加剂影响修正系数,取1.200;β2-- 混凝土坍落度影响修正系数,取1.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