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调研报告——以西南大学为例摘要: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文化消费的主力军,深受其影响。

尤其在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和态度等方面影响颇深。

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深入研究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并对此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

关键词:网络文化;大学生;思想观念A SURVEY OF THE INFLUENCETHE INTERNET CULTURE HAS ON UNDERGRADUATESABSTRACTalong with the network popularization,Internet culture has infiltrated into each social life aspect. As the main force of internet culture consumption, university students are overly influenced by it, especially in their ideology, the way of study, and their attitude . With college students as the objects, the influence of network culture on them is being studied. In the end,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to guide students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internet culture.KEY WORDS: internet culture, undergraduates, ideology and morality前言网络文化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和文化技术的融合体。

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文化、工业文化等,网络文化在实践性和时代上具有鲜明的特点,这种文化具有的虚拟、开放、多元、社会和个体性影响着社会各个层次的人群和方面。

而大学生作为社会人群的代表,对新型事物具有强大的接纳和学习能力。

因此,在一定程度和环境上,网络文化对其的影响大过各个阶段的人群,迅速的改变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学习氛围和态度等。

本次调研基于此背景的情况下,为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的具体影响,以调查问卷的形式,面对西南大学不同年龄性别的在校学生,从性别与上网频率和时间关系、年级与上网时间及频率的关系,上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关系、网络消息可信程度与心理影响等几个大方面进行问卷、统计,通过SPSS统计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分析,结合相关研究分析数据,得出调研结果。

从而了解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行为等方面的影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的措施和建议,达到从主观方面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文化,例如提高其网络道德水平、意识和自身网络素质,和学风氛围,推动网络文明建设,发展科学向上的网络文化等目的。

一调研方法1 调研对象和方法本次调查对象为西南大学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在校研究生,涉及农、理、工、经、管、文、法等各个专业各年级学生。

调研方法以问卷调查为主,采用随机抽样调查,随机发放,统一收回问卷。

具体方式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在问卷星中导入设定好的调查问卷,编辑制作好问卷后,通过同学帮助,将问卷链接通过QQ和微信发给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完成问卷填写。

本次调研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284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占总发放问卷的%。

其中最小年龄18岁,最大年龄24岁;男生154(%)人,女生112%)人,男女性别比为:1;大一58(%)人,大二40(%)人,大三84(%)人,大四34(%),研究生50%)。

详见表格1。

表1 基本信息2 问卷调查设计在设计问卷时,我们仔细考虑了本项目要调研的主要问题和针对人群,在确定了研究对象后对问卷问题进行一一设定,对于所提问题,我们充分考虑了:(1)问题的合理性。

合理性要求必须与所调查的主题密切相关,如果违背了这一点,那么再精美的问卷都是没有意义的。

(2)问题的一般性。

问题的一般性要求问题具有普遍意义,这是问卷设计的一个基本要求,例如在问卷中,我们用到了许多诸如“ 其他”的选项,将我们没有重点研究的问题归为一类,这样方便我们后期的统计与分析。

(3)问题的逻辑性。

问题与问题之间的逻辑性使整个问卷具有整体感,从而能使我们能够获得比较完善的信息,使调查对象感到问题集中,也让整张问卷成为一个相对完善的小系统。

(4)问题的明确性。

在问卷中,我们做到了提问清晰明确,这样便于被访问者做出明确规范的回答,避免了被访问者在选择上发生困扰,也避免了有效信息的流失。

(5)问题的非诱导性。

在整个问卷的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问题的非诱导性这个要求,我们不为了刻意得到某种结论而提出一些具有诱导性的问题,在问题设置中,我们做到中性位置,不参与提示和主观臆断,这样就做到了将被访问者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充分体现出来,从而得到的数据就会更加真实有效。

二 调查结果及分析1 大学生性别与上网频率及时间的关系分析对大学生上网频率(含手机上网)的调查项目中设置为经常上网、偶尔上网和从不上网三个选项,从表2中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同学占%,偶尔上网的为%,不上网的同学仅占%。

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经常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男生经常上网的频率要比女生高;偶尔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偶尔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男生偶尔上网的频率要比女生略高;从不上网的男生占总样本的%,从不上网的女生占总体样本的%,女生从不上网的频率要比男生高。

表3性别与每天上网时间情况从表3中可以看出,男生上网时间控制在0-1小时的比例为%,女生上网时间为0-1小时的占%,男生和女生每天上网时间为2-5小时的占大部分,男生上网时间超过8小时的人数是女生的两倍。

由此可见,男生上网时间比女生长,这也说明男生的自我控制力在女生之下,比较容易沉迷于虚拟的网络游戏里。

所以网络引导工作中,应当有所侧重点,需要极其重视给男生辅导和关注。

通过对于大学生性别和上网时间的调查分析,可以发现网络已经融入到了现代大学生的生活,网络使用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所以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网络引导是值得大家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

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上网时间在不同年级间同样存在显着差别(结果如表3)。

2 大学生年级与上网频率及时间的关系分析从表4中可以看出经常上网的同学占%,偶尔上网的为%,不上网的同学仅占%。

进一步反映出,网络生活已经成为大学生们不可或缺的精神世界以及生活方式,从侧面反映了高校硬件条件的不断提高,计算机和网络在大学校园已经普及。

这为大学生普及网络知识和上网学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从调查中不难发现,大一学生经常上网的频率低于其他年级,大一时期是进入大学生活的开始阶段,是树立大学生活学习风气最重要的时期。

所以对大一学生应该开展适量的网络教育活动,让大一学生养成良好的上网风气,控制上网时间,防止他们沉溺于网游之中。

从表5中可以看出大一同学上网时间在两小时以下的比例为%,而二三年级上网在两小以上的在60%左右。

这也与前文的上网频率结果相吻合,进一步验证一年级是网络使用教育的最佳时机。

通过对长时间(大于5小时)上网的数据分析,我们发现三年级学生中比例最高达45%,远高于其他年级,其中大于7小时上网时间的比例竟高达%,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大家关注的现象。

非常有必要对这些长时间上网的同学进行合理引导。

大三时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关键时间段,大三学生需要确定未来的职业方向,需要规划自己未来的道路,不能过度沉迷于网络世界中而荒废人生。

因此学校需要开展和组织一些知识讲座,以此来启发大三学生。

3 上网地点与性别及年级的关系表6可见,大一新生在网吧上网的频率最高,说明大一新生才进入一个新环境中,在不能很好的适应大学生活的情况下会选择在网吧打游戏来逃避现实。

再加上网吧里面的不良风气,这对于大一学生来讲是堕落的第一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去网吧的人数比例也在渐渐减少,这说明学校在于大学生生活逐渐融合的情况下,可以减少网游的时间,更多精力投入学习生活中。

由此可见,学校应当多多开展课外生活,让大学生融入这个大环境。

合理引导大学生正确上网也是极其重要的,怎么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和分配上网时间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4 上网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随着时代的进步,互联网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

网络上有大量的学习网站、资料库、海量的信息以及多样的交流平台,因此学生们有了更多的学习渠道和学习方式。

但是,正是由于网络的便利与高效,使得大部分学生过分依赖网络:做作业找网络,写论文找网络,开卷考试找网络。

因此,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在逐渐丧失。

表7中的数据分析显示出关于“在学习中碰到疑难困惑时,你会怎么办”选项中,选择“上网查阅”的占79%,选择“和同学讨论”的占12%,选择“请教老师”的占9%。

表8 性别与在校期间自主学习情况2从表8中不难发现,由于他们过分依赖网络,对于老师布置的作业也常常不能够独立完成。

在“老师布置的作业你常常是怎么完成的(多选)”选项上,选择“百度搜索”的占74%,选择“和同学讨论”的占10%,选择“抄袭别人”的占9%,选择“独立完成”的仅为7%。

由此可见,这种对网络的过分依赖以致滋生一些不良学风。

比如,考试作弊,作业抄袭,论文拼凑,让同学代替点名等。

关于“你在过去的考试中有过考试作弊的行为吗”选项中,选择“经常有”的占39%,选择“偶尔有”的占45%。

不难发现,当代大学生的学风状况日益走下坡路。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而培养创新精神的着力点则是塑造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能力,促使大学生批判性思维方式的形成。

但是,在如此学风中,如何能够培养出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此种学风状况亟待改善。

5 上网对心理和行为的影响这项调查分为许多个问题设置,对于“你怎么看待网络游戏”这一选项中,大部分同学选择了“刺激过瘾”和“满足成就感”。

对于“与传统的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相比,你觉得网络是怎样的”这一问题中,大部分同学选择的是“是虚拟的,不必太认真”。

对于“当你无意中看到反动的宣传文章或讨论时,你一般是”这一问题中,超过一半的同学选择的是“好奇,进去看看”。

同时,表9也显示,超过70%的同学会相信网络上面的言论。

由此可见,网络信息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