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训练

2018年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训练

பைடு நூலகம்
图7 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
• 图8 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 • 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 和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
• (1)提取信息准确,中英比较符合史实。(8分) • 示例:太和殿高大雄伟,象征皇权至上。白金 汉宫工整威严,显示君主立宪制下的国王享有尊 贵地位;唐宁街10号平实素朴,却是英国行政中 枢,体现民主政治风格。 • (2)概括综合。(4分) • 示例:历史上的一些建筑可视为物化的政治制 度、直观的权力结构和有形的政治文化。 • 考生从相关建筑的历史传承、历史归宿、 现实影响等角度进行拓展性做答,可加2分,但本 题总分不得超过12分。如太和殿现为供人参观的 古迹,反映出中国已经告别君主专制、走上民主 道路。
• 【解析】本题得分关键是:观点明确,理 由合理、充分,逻辑严密。从得高分的角 度看,学者提出的某些观点,在一定条件 下总是有一定道理的。所以对学者观点进 行合理性解读是一个比较“讨巧”的得分 模式。除非观点有明显瑕疵,且考生可以 找到两条以上确凿证据,否定式答风险较 大,应谨慎使用。 • 赞同材料观点答题方案: • ○考生可以先亮明自己的观点:我认为, 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确实有乘法效应, 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改进生产工具,提 高管理水平,出现新兴产业等);或,科 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可以放大生产力诸 要素(有乘法效应)是有道理的。
目录A ——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第一节 革命的社会经济前提 第二节 斯图亚特王朝的专制统治 革命形势的成熟
第三节 革命的开始 第一和第二次内战 共和国的建立
第四节 共和国时期的阶级斗争 第五节 克伦威尔的独裁统治 第六节 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和1688年 政变 第二章 (略)
——摘编自《世界历史· 近代部分》,1972年版
• • • • • • •
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 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 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 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 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 【参考答案: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 • 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 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 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 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 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 反映出抗战全貌。】
4.(2014.2.41)(12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节选)
• 【参考答案: • 示例一:信息:汉代的州集中于黄河中下游地区, 唐代的道南北分布大体平衡。 • 说明:汉唐间南方社会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 示例二:信息:汉代州名与唐代道名有很大不同。 • 说明:唐代“道”的划分更注重山川地理形势。】
2.(2013.2.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 列要求。 • 材料
5.(2015.1.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 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 生产力=科学技术×(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 管理) •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 诸要素。 •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 (说明:可以就科学技术与公式中一个或多个要素之间 的关系进行认证;也可以对公式进行修改、补充、否定 或提出新公式,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史实准确。)
• (2013年全国2卷41) • 此题从中英的历史建筑对比的角度考查各 自的政治历史现象。
• 3.(2014.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 争”内容的目录摘编。 • 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 • 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 3.平型关大捷 •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 • 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 的六届六中全会 • 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 论》的发表
目录B
第一章 16世纪资本主义曙光下的西方·
同一时期东方中国和日本 第一节 世界地区隔绝状态的突破· 商业革命 第二节 文艺复兴 第三节 宗教改革 第四节 欧洲诸国专制制度的形成· 尼德兰革命 第五节 16世纪的中国与日本
第二章 17世纪迄工业革命前的东西方世界
第一节 17世纪英国革命· 1689—1742年的英国 第二节 (略) ——摘编自《世界史· 近代史编》,2011年版
2018年高考历史论述题专项训练
张加冬主讲
一.高考真题讲解 (摘选自2013—2017年的高考题)
• 1.(2013.1.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 图9 东汉十四州示意图 图10 唐开元十五道示意图 • 比较图9、图10,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 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 不同之处:世界近代史开端不同。目录 A以17 比较两份目录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 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目录 B以16世 • 纪的世界为开端。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从 • 原因分析:从教材出版时代角度分析。目录 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 A编 理充分。) 于 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国,当时正是“文化大 革命”期间,历史研究和教学重视革命和阶级 斗争的历史主导作用。这种对世界近代史开端 的认识,反映了当时时代的特征。目录B编于改 革开放之后,思想领域拨乱反正,与外部世界 的交流增多。历史研究的视野更加开阔,从更 宏观的角度认识世界近代史开端。目录B反映了 21世纪初中国史学界的认识水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