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游褒蝉山记》 (复习PPT)(公开课)

《游褒蝉山记》 (复习PPT)(公开课)

































王安石,字介甫,号 半山,因封荆国公,世称 王荆公,卒谥文。北宋临 川人,政治家、文学家。
他两度为相进行变法, 强调“权时之变”,反对 因循保守。列宁称其为 “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 家”。
(谥shì古代帝王或大官死后评给的称号 )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在任舒州通判时写的一篇游记, 借游生议,说明要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 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 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十六年后(1070 年),王安石拜相,他不顾保守派的反 对,积极推行新法。传有“天变 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 恤”的观点,这跟本文“尽吾志 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矣”的观 点是一致的。
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问起它的深度,就(连)那些喜欢游玩的人(也)不能 走到尽头——(人们)叫它后洞。
3、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大概洞更深,那么那些到(的人)又更加少了。
知识归纳 ——语句翻译
4、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大概我所到(的地方),比起喜欢游览的人(来说) 还不到(他们的)十分之一。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三句是: 铁瓮城西,金玉银山 三宝地; 镇江古名铁瓮,有金山、银山、玉山。苏东坡刚 好游览过。但还是不能成对,至今仍无人对出,大家不妨 一试。
此余之所得也 动词,得到 古人…往往有得名词,心得,收获 得 不得极夫游之乐也动词,能够 此言得之 形容词,适宜,正确
“ 其”字的用法
1、以故其后名之曰 代词,那,指褒禅埋葬时 2、距其院东五里 代词,这,指慧空禅院 3、独其为文犹可识 代词,它,指仆碑 4、问其深, 代词,它,指洞穴
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代词,那些,指好游者 5、盖其又深, 代词,它,指后洞
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 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 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 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方是时,予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 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於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於天 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 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 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常在於险远,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以其乃华山之阳 副词,表判断,是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副词,竟然,居然 乃 良乃入,具告沛公 连词,于是 质于齐,兵乃出 连词,才 家祭无忘告乃翁 代词,你,你的
日初出大如车盖 名词,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连词,表原因,因为 英才盖世,众士仰慕 动词,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也副词,大概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有碑仆道 名词,路,道路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道 于是废先王之道 名词,学说,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 动词,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 名词,方法
独其为文犹可识 名词,文字

文属文理予过有作饰疏文非密以记动之词名,词掩名,饰词纹,路文章
知识归纳 ——一词多义
理固宜然 代词,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 形容词,对,正确。 然 有穴窈然 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 连词,但,但是。
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
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
而又不
,至於幽暗昏惑而无
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
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 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 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 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 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 而慎取之也。
“其”字的用法
17、亦各言其志也 代词,自己的 1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连词,表选择,相当于“是…还是…” 1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代词,这种 20、安陵君其许寡人 副词,表祈使,一定 21、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副词,表祈使,一定 22、其皆出于此乎 副词,表揣测,恐怕,大概 23、其业有不精…心不若余之专耳 表假设,如果 24、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 代词,你的,指赵太后
“其”字的用法
他(们),它(们)(的)
人称代词 你(们),你(们)的
代词
我(们),自己(的)Fra bibliotek指 代 对
指示代词
这(里),那(些) 其中

连词
副词 助词
表选择:是…还是… 表假设:如果,假如
调节音节,不翻译
表商量:还是 表反问:难道 表揣测:大概 表祈使:一定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1、慧褒始舍于其址名→动,筑舍定居 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名→动,命名 3、有泉侧出 名→状,从侧面 4、入之甚寒,问其深 形→名,深 5、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动,走到尽头 6、则其见愈奇 动→名,见到的景象 7、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名,到达的人
则其至又加少矣 代词,他们,指游客 6、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 代词,他们,指古人 7、其孰能讥之乎?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其”字的用法
8、而余亦悔其之 代词,指自己 9、既其出 助词,无义 10、视其左右 代词,它,指洞壁 11、谬其传 代词,它,代山的名称 12、咎其欲出者 代词,那些,指欲出者 13、吾其还也 副词,表商量语气,还是 14、其可怪也欤 副词,加强反问语气,难道 15、路曼曼其修远兮 助词,调节音节,无义 16、…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代词,其中
5、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进去洞里越深,那前进(的事)(就)越困难,可是 那见到(的景象)(就)越奇特。
6、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正当这个时候,我的体力还足够(继续)进入,火 把(也) 还足够(继续)照明。
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王安石三难苏学士》, 有一天,苏轼到王安石那里 拜会,恰好他不在,苏轼在安石的书桌上看到了安石一首 还未有完成的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 苏轼就想,菊花开在秋里,其性属火,敢傲秋霜,最能耐 久,就是干枯,也不会落瓣,于是,就在后写到,‘秋花 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听。’ 王安石回来后看到,并 没有说什么,次日上朝,暗地里告诉皇上,直接把苏轼贬 到黄州,苏轼只以为王安石记恨更改他的题诗。待到菊花 开的时候,一日,苏轼到花园看菊,一阵秋风吹过,菊花 落了一地,苏轼方明白被贬黄州的意义。
在警世通言中提到,首先看到此句,王安石心里还 是有点不高兴的。(引原文:荆公心下踌躇:“苏轼这 个小畜生,虽遭挫折,轻薄之性不改!不道自己学疏才 浅,敢来讥讪老夫!明日早朝,奏过官里,将他削职为 民。”)但后来一想,苏轼应该是没看过菊花落地,于 是翻湖广缺官册籍来看,只看黄州府。(引原文:单看 黄州府,余官俱在,只缺少个团练副使,荆公暗记在 心。)因为他想让苏轼去实地看看,这在后来苏轼自己 也领悟到了(引原文:苏轼说,却不知黄州菊花果然落 瓣!此老左迁小弟到黄州,原来使我看菊花也)其实王 安石早就原谅他了,所以才会在苏轼上任之前宴请他, 并托以重任。
王安石三难苏东坡学土(即苏轼) 三难,是出句求对,共有三句。 第一句是: 一岁二春双八月,人间两度春秋; 苏东坡 学士虽是奇才,一时却寻对不出。但后人,已代东坡学士 对出: 六旬花甲再周天,世上重逢甲子。
王安石考苏东坡的第二句是: 七里山塘,行到半塘三 里半; 苏东坡又被难住了,后人假托乩语,对了出来: 九 溪蛮洞,经过中洞玉溪中。
知识归纳 ——词类活用
8、火尚足以明也 形→动,照明 9、常在于险远 形→名,危险偏远的地方 10、至于幽暗昏惑 形→名,幽暗的地方
令人迷乱的地方 11、后世之谬其传 使动,弄错,使…错 12、后世之谬其传 动→名,流传的文字 13、莫能名者 名→动,识其本名,说明白
知识归纳 ——古今异义
1、非常之观 古:不同寻常 今:程度副词,很、十分
解题
“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 杂记。
分为四类:
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本朝(宋)人尚理
——严羽《沧浪诗话》 利用游记进行说理
文体特点: 1、亭台楼阁名胜记:
《岳阳楼记》《醉翁亭记》 2、山水游记: 《游褒禅山记》
《石钟山记》《小石潭记》 3、杂物书画记:
《核舟记》
“记”: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 纯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临川王某 记。
作者为什么不写褒禅山的美丽风光和怡人的感受?
借 见闻 感受
实现理想要有坚定的 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治学不可以不深思慎取
记游为辅
议论为主
写作手法
1、因事见理 叙议结合
2、重点突出 详略得当
3、文笔简洁 语言凝炼
注释:恤 xù 忧虑
王安石
(1021~1068)
本文是王安石34岁时作。 4年后(1058年)他给宋仁宗 上万言书,力主改革政治;16 年后(1070年)拜相。
王安石在文学上也是 个革新派。他反对北宋初 年浮华的文风,主张文章 应“有补于世”。散文遒 劲清朗,直抒胸臆,每涉 时弊,在唐宋八大家中独 树一帜。词“一洗五代旧 习”,风格豪放。
王安石逸事:改 诗 。北宋著名诗人王安石喜欢改诗。他为同时代 的诗人改诗,而且还为古人改诗。 有一次 王安石看见一首诗中的 两句诗:“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王安石看后不觉发笑,心 想:“明月”怎么会叫?黄犬怎会卧在花心上呢,于是他提笔改成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阴”。后来,他游历南方,发现南方有一 种鸟叫“明月”,叫声婉转动听;有一种昆虫叫“黄犬”,常在花 心飞来飞去。这下子他才明白,那两句诗是对的,而他给人家改错 了。谢贞的《春日闲居诗》:“风定花犹舞”,王安石改“舞”字 作“落”字,其语顿工。(《彦同诗话》)。对于自己的诗,王安 石更是斟酌了再斟酌。他的“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是 诗人在试过“到”、“过”、“入”、“满”之后才敲定的。春风 本是看不见的,一个名词用作动词的“绿”,把感觉切换成视觉形 象,使留在读者心里的印象更加鲜明。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