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

桂枝汤的临床应用体会(作者: 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____________ )【摘要】目的桂枝汤出自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方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大枣等药组成,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桂枝汤现代研究具有汗腺分泌、体温、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又具有抗菌、抗病毒、镇痛等作用,本文通过临床应用体会,验证桂枝汤疗效甚佳。

【关键词】桂枝汤;临床应用医圣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流传至今,临床疗效颇著。

全篇共113方,其中桂枝汤类19方[1]桂枝汤乃《伤寒论》治病太阳中风证的主方,有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之功效。

此方沿用近二千余年。

该方药用历史悠久,配伍严谨,疗效卓著,不仅能固护卫阳,且能燮理营阴,温通心阳,养阴护液,健脾益气,安中和胃,疏通经脉,缓急止痛。

其主治并不局限于太阳中风之表证,而是能够用于治疗多脏腑、多病证之良剂。

1桂枝汤的组方药物组成: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劈)(本方为汉代剂量)。

方中桂枝温通卫阳,解肌发表,为君药,配以生姜之辛,以解卫分之风邪,具有降逆止呕之功。

芍药味微苦能敛阴和营,用以臣药,配大枣之甘,可滋养营阴之弱。

桂枝配芍药以和阴阳为佐药。

甘草和中扶虚调和诸药为使。

以上五药,内含辛、酸、甘等味,辛甘化阳以助卫,酸甘化阴以和营。

故桂枝汤有调和营卫之功[2]。

桂枝汤是治疗太阳中风的主方,古今称为“仲景群方之魁”。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桂枝具有较强的抗菌抗病毒和利尿作用,而它的退热降温作用是通过其皮部所含有的挥发油刺激汗腺来产生[3]。

桂枝皮薄、枝细、还要去表皮,那么桂枝的发汗解肌作用就非常有限。

所以伍以生姜助其发表。

至于芍药,重在泄营。

现代药理研究认为其具有解痉止痛、降压镇静、抗菌和抗惊厥等作用[4],与《伤寒论》成书年代相近的《别录》、《本经》所载和营泄邪,通顺血脉,消肿退热,缓急止痛和通利小便等功能亦相近似。

且芍药的挥发油也有解热功能闭。

生姜助桂枝走表通阳,芍药协桂枝入里泄营,一表一里,形成开合调节。

可见生姜在桂枝汤中具有与芍药同样重要的地位,是一君二臣的主要药物之一。

2桂枝汤现代药效学研究2.1双向调节作用2.1.1对汗腺分泌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汗腺分泌有双向的调节作用。

桂枝汤在不同功能状态下观察对小鼠汗腺分泌作用的影响显示桂枝汤对正常及汗腺分泌进行性受抑的流感病毒感染小鼠,有促进其发汗的作用,其发汗作用具有维持时间短、起效快等特点,有利于散热。

以阿托品及安痛定肌注大鼠造成其汗腺分泌受抑和亢进的病理模型,应用桂枝汤后,能分别增强和抑制汗腺的分泌[5]。

2.1.2对体温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具有调节病理状态下的体温变化,采用蛋白质组技术研究认为,桂枝汤的解热作用可能与改变下丘脑组织中某些蛋白质的表达及修饰有关[6]。

桂枝汤对体温双向调节的机理,亦认为该方能分别逆转下丘脑和血浆中cAMP含量的变化,使之向正常水平方向恢复,同时相应伴有发热解热或低体温升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鯨坝-1切灌胃大鼠,表明能拮抗神经降压素(NT)的降体温作用;以桂枝汤1Ogkg錬坝-1瑯灌胃大鼠,既能抑制5-羟色胺(5-HT)脑室注射引起的发热反应,还能在解热和提高低体温动物肛温的同时,使发热大鼠下丘脑中5-HT含量显著降低,5-HT及其代谢产物5-羟吲哚醋酸(5-HIAA)含量升高。

2.1.3对血压的双向调节桂枝汤对动物的血压具有升高或降低的双向调节作用。

采用无损伤大鼠尾脉搏测压法,探讨桂枝汤对大鼠血压的双向调节作用,并对其有效部位进行筛选。

结果显示,桂枝汤能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并能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经化学分离提取所得A部分(Fr. A)和E部分(Fr. E)明显降低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B部分(Fr. B)明显升高复方降压片致低血压大鼠血压[7]。

2抗菌作用桂枝汤有一定的抗菌作用。

以《伤寒论》中桂枝汤的用药剂量配方,制成20g折圳-1酗啲溶液,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枯草杆菌、变形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进行抗菌实验。

结果表明,桂枝汤除对大肠杆菌无抗菌作用外,对其余几种细菌均有抑菌作用。

分别将桂枝汤中甘草量提高1倍,桂枝和白芍量各减少一半,其抑菌作用均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其中以增加甘草量的效果最佳,而分别减少桂枝和白芍用量后的结果基本一致[8]。

3抗病毒作用桂枝汤有较强的抗病毒作用。

将桂枝汤以细胞维持液稀释后(pH 610),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观察桂枝汤对副流感病毒-RSV, dV3, AdV7, ECHO11, CoxB4, CoxB5, CoxB6,HSV-l, HSV- H 共10 株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

结果显示,桂枝汤4mgm晾坝-11那时对副流感病毒21,AdV4,AdV7以外的7株病毒致细胞病变有不同程度的抑制,当增至8mgmL坝-1时;时,对所试10株病毒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另外,将桂枝汤煎剂(相当于人临床用量的20 倍)单次或连续3d给予大鼠,于末次药后一定时间采血,分离血清,以此血清进行体外抗病毒实验,从单次给药或多次给药、不同采血时间、血清保存时间等方面进行研究认为,大鼠含桂枝汤血清对所试HS站坝-1班HSV-H , CoxB4, CoxB5等病毒致细胞病变有延续作用,血清在-20 C保存3个月仍有此作用。

同时正常大鼠血清对某些病毒的致细胞病变也有延续作用,但正常大鼠血清保存3个月后,其抗病毒作用似有所下降[9]。

4镇痛作用桂枝汤镇痛作用明显。

取小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10只,每只动物分别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gkg-1及桂枝汤8 gkg-1 ,为减少动物的耐受性,2次注射时间间隔72 h以上。

注射后1 h,将动物置于电热板上(55 士0.15)C,记录小鼠后肢举起或跳起的潜伏时间。

结果桂枝汤用药后可使动物疼痛阈值增加,且镇痛作用有显著的昼夜节律性变化[10]。

5桂枝汤应用体会笔者简单举例说明桂枝汤在临床三点应用体会。

5.1感冒(外感风寒型)患者,男,15岁。

主诉:发热1周。

患者因受风寒而出现恶寒、发热。

体温38〜39 C ,头痛、流清涕。

查血常规:白细胞正常。

胸透未见异常。

西医诊断:上呼吸道感染。

输液抗生素抗病毒药物,高热时肌注安痛定退热。

经1周治疗,体温时低时高,发热前必恶寒,病情无好转。

其家长请余诊治,观其患者, 在家盖被,伴有恶寒、发热,体温38. 5 C , 口不渴,流清涕,遍身微汗出,大便每日1次,小便正常。

舌正苔薄白,脉浮缓。

证属太阳中风证,营卫不和,投以桂枝汤发散解表,调和营卫,并嘱其家长在患者服药后,喝热粥1碗,盖被,令微汗出约2h,避风寒,勿发大汗。

服药1剂,热退而愈。

5.2急性胃肠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脾胃及大小肠其致病原因乃脾胃本身素虚,加之感受外邪、饮食所伤,致胃阳不足所致现代医学认为,本病多因杆菌、真菌等致病菌感染所致桂枝汤既可较好地抑制杆菌、真菌等致病菌又可温运中阳、调和营卫。

原方应用可收良效,如治王某,女20岁,入院症见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大便日次呈水样小便量少色黄舌淡,苔白腻脉缓滑。

诊为急性胃肠炎。

投桂枝汤原方剂,病愈出院。

5.3更年期综合征刘某,女,54岁。

2007年5月10日初诊。

主诉: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瞬间又感怕冷,恶风出汗,心烦躁,已半年余。

患者于两年前月经闭止,今年3月开始经常突然烘热升面火,烦躁不安,瞬间又怕冷出汗恶风并有少寐,至当地卫生所就诊,诊断为更年期综合征,服谷维素、安定等药未愈。

舌红苔薄脉细数。

此乃肾气亏损,营卫不和,治宜标本兼治,即用调和营卫又投养血补肾法,方用桂枝汤加味。

更年期综合征,系女子雌激素衰减,除月经闭止外,可出现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尤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为主的临床症状。

中医认为肾气衰退,肾阳不足,肾阴亏损,以致脏腑功能失衡,营卫不和,卫不固故怯寒怕冷。

营不内守故汗出,营血同源,心血不足,神不守舍而少寐。

肾水不足,肾水不济心火致心烦易躁,立方宗旨在于先调营卫,桂枝汤主之,再用养血补肾、固其本而达到治疗目的。

5.4桂枝汤的服法《伤寒论》12条“上五味,父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渣,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服令一时许,遍身蛰蛰微似有汗者易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如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文中提到:①把桂枝、芍药、炙甘草,粉碎成较大颗粒,用文火煎五位药。

②一剂药一次煎好,分三次服。

③因桂枝汤本身不发汗,服汤药后,过一会须吃热粥,用热粥助药力向外发散,并加衣被酿汗,使全身微汗湿润为佳,因患者本身汗出,所以不可过汗,以免伤人正气。

④服药第一次汗出病愈,即可停服,免因发汗太过而伤津。

如服后不出汗,可服第二次。

还不出汗,则可缩短服药间隔时间,半天左右时间服完三次药。

⑤病重者,可昼夜服药二、三剂,加强观察护理。

(6)服药期间,禁生冷和一切不易消化、有刺激性及腐败的食物[111]。

参考文献[1]王琦•伤寒论讲解[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82: 22-26.[2]刘渡舟.伤寒论十四讲[M].天津:天津科学出版社,1982: 55.[3]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桂枝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1771-1772.[4]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赤芍药条[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1093-1095.[5]富杭育,贺玉琢,李晓芹,等.桂枝汤对汗腺分泌双向调节作用的探讨[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1, 11(1): 34-36.[6]周军,李沧海,霍海如,等.桂枝汤对发热大鼠下丘脑蛋白质组影响初探[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3, 9(1): 31-34.[7]秦彩玲,刘婷,张毅等.桂枝汤对大鼠血压双向调节作用及其有效部位探讨[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1, 7(4): 20-22.[8] 彭宣宪,葛海斌.桂枝汤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J].中国医药学报,1998,13 (1): 72.[9] 贺玉琢,高英杰,富杭育.含桂枝汤大鼠血清对病毒致细胞病变作用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1998,4(4): 26-28.[10] 宋建国.中药方剂桂枝汤的时间药理学[J].中国中药杂志,1994, 19(3): 178-180.[11] 郑怀宽,韩松.临床检验ELISA指南[M].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1994: 5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