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交技术
③洗液:将膜上未与DNA杂交的及非特异 性杂交的探针从膜上洗去的过程。由于非 特异性杂交的杂交体稳定性较低,解链温 度较低,而特异性杂交体由于稳定而保留 在滤膜上。 注意,洗膜液要换几次,要用几种不同的 洗膜液。离子强度逐渐降低,而洗膜温度 逐渐上升(室温~37℃~65℃)。即逐渐 增加洗膜的强度。逐渐减少离子强度,为 下一步反应(检测)做好准备。
尼龙膜质地坚韧,不易损坏,操作方便, 可 进行多次重复杂交。 在低离子强度条件下,也可与核酸牢固 结合,因此适用于电转印迹法。 缺点:由于结合力强,非特异性吸附较 多,杂交信号本底较高,应注意封闭。
⑵ 印迹方法
①斑点或狭缝印迹
②虹吸印迹法 ③电转印迹法 ④真空转移法
Southern印迹法 Northern印迹法
3.杂交信号的检测
⑴放射自显影:探针标记了放射性核 素,如32P、35S、125I或131I。 其具体方法是:在暗盒里将杂交后的滤 膜放在暗盒里的X光片上,盖上暗盒, 置-70℃曝光一定时间。 经显影、定影后,可出现黑色曝光斑点, 根据斑点密度及大小,判断被检测核酸 是否有与探针相应序列及大小。
1.印迹技术
印迹技术是指将待测核酸分子转移并结 合到一定的固相支持物上的方法。 印迹技术主要包括两个关键因素: 选择良好的固相支持物; 有效的转移方法。
⑴ 固相支持物的选择
①具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如柔软性好,韧性 强,以便操作时不易损坏; ②具有较强的结合核酸分子的能力;结合的 稳定、牢固,能经受杂交、洗膜等操作过程, 而不会脱落或脱落极少; ③结合后应不影响核酸分子与探针分子的杂 交反应; ④非特异性吸附较少,即使有,在洗膜时也 易被洗脱掉。
Tm值的影响因素:
①DNA的碱基组成,Tm值主要受G:C碱基 对数量多少的影响,有一个经验公式为: Tm=(G+C)%×0.41+69.3 ②溶液的离子强度,DNA链上的磷酸基团 带负电荷,在无盐的水中,DNA在室温条 件下就会变性,而加入盐后,正电荷离子 可以封闭磷酸基团的负电荷,使DNA双链 的稳定性增加,Tm值亦会升高。
2.探针的种类、选择及特点 种类:基因组DNA探针、cDNA探针、RNA探
针、寡核苷酸探针
选择:寡核苷酸探针是指人工合成的短链核苷
酸片段,并带有标记物
特点:人为控制,杂交时间短,特异性高,可 以用于点突变检测;缺点是灵敏度低
设计寡核苷酸探针遵循的原则:
①探针长度:一般要求10~50bP。过短 则特异性降低,过长,则合成困难、杂交 时间延长,亦会出现非特异性杂交
第三节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
核酸分子杂交技术的基本原理
按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具有一定同源性 的两条核苷酸单链在适宜条件下形成双链 杂交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即使有一个 碱基不配对都不能杂交)。 通过检测探针是否发生了杂交及杂交量 多少,从而对待测核苷酸序列进行定性和 定量分析。 核酸分子杂交的成败,关键在于探针。
Yz 小时/Cot1/2= 5×10X Co=单链DNA浓度,t1/2=反应一半的时间 Y为探针DNA的复杂性,即片段大小(Kb) Z为杂交体系的体积(ml)。 经验杂交时间8~16h,过夜。
×2
⑥减少或抑制非特性杂交。一般在杂交前 先进行预杂交,以便将非特异性DNA位点封闭, 同时也将膜上非特异性吸附位点封闭。 ⑦促进杂交反应速度:硫酸葡聚糖 (dextran sulfate,Mw 500000)能促进DNA 链 间的缔合,其微粒表面可吸附DNA探针分子, 从而使DNA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杂交反应, 促进杂交反应速度。 如10%硫酸葡聚糖可使杂交反应速度提 高10~100倍。
但RNA变性方法与DNA不同: 不能用碱变性,
因为碱导致RNA水解。
RNA的变性常与电泳同时进行,常有3种方法:
• • • 聚乙醛和二甲基亚砜变性电泳 甲醛变性凝胶电泳 甲基氧化汞电泳
RNA经变性电泳后,一般可进行转移 (印迹),其印迹方法与Southern方法 相同。
对含甲醛的凝胶,可用DEPC预处理水 漂洗,以去除甲醛。 固定方法,常用真空烘烤(80℃)2h
尼龙膜
•未经特殊处理的尼龙膜,叫普通尼龙膜。经 过了正电荷基团修饰的,又叫特殊尼龙膜。 •特殊尼龙膜带有正电荷,对核酸的结合力要 比硝酸纤维素膜强好多倍。 •经短波紫外线照射后,核酸中的部分嘧啶碱 基可与膜上的带正电荷的氨基相互交联。因此 特别适用于小分子核酸片段的杂交。 •碱处理也可使核酸牢固地结合在尼龙膜上, 特别适用于菌落原位印迹法。
2.杂交(固-液相杂交)技术
DNA分子杂交实际上是双链DNA的变性 和具有同源序列的两条单链的复性过程。 RNA 分 子 杂 交 也 涉 及 变 性 和 复 性 过 程 (这种变性是单链RNA分子内部发夹结 构打开过程)。
因此以DNA分子杂交为例进行介绍。
(1)变性 即打开DNA双螺旋结构,变成 单链DNA的过程。 方法有:加热变性 有机溶剂变性 高浓度盐变性
(4)杂交操作步骤
①预杂交:将膜放在预杂液中,即不放 探针,预杂交液中主要含Dehardt液和鲑 鱼精DNA,主要是封闭膜上非特异性的杂 交位点。
②杂交:杂交液中除含封闭物质外,还 含有10%硫酸葡聚糖和探针。探针如果 是双链DNA,则需要进行变性处理。温度 68℃(不含甲酰胺),42℃(含50%甲 酰胺),杂交时间:8~16h过夜。
碱变性等
常用方法是加热变性和碱变性。
DNA变性时,在260nm处的紫外吸光度 增加,这种现象又称增色效应。 熔解温度(melting temperature Tm值) 当增色效应达到最大值的50%时温度 Tm值表明DNA溶液中一半的DNA双链 已解离为单链 Tm值反映了DNA变性的程度和难易, Tm值越大,变性越难 大多数DNA的Tm值在85~90℃左右。
慢和洗膜时去掉非特异杂交是至关重要的
因素。
一般认为杂交温度为:68℃(不含甲酰 胺);当含50%甲酰胺时,在42℃进行 杂交。 洗膜温度一般认为55℃~65℃。 对于寡核苷酸探针的杂交温度,应根据 下列公式推算: Tm=4℃×GC+2℃×AT 杂交温度一般比Tm值低5℃,55℃(20bp)
⑤杂交时间:一般应为Cot1/2的1~3倍。
③pH值,pH值在5~9之间范围内,Tm 值变化不明显,当pH值大于11.3时,所 有氢键均被破坏,DNA完全变性。这就 是碱变性的原理。 ④变性剂:变性剂可以干扰碱堆积力和 氢键的形成,因此可以降低Tm值。常用 的变性剂是甲酰胺和脲。
通常用50%的甲酰胺使Tm值降低30℃
(2)复性 单链核酸重新缔合成双链的过程。
3.探针的标记物与标记
一种理想的标记物应具备的特性:
①高度灵敏性; ②标记物不影响探针的碱基配对特异性、 杂交特异性、杂交稳定性及Tm值; ③高度特异性(发生杂交能检测到,否 则检测不到);
3.探针的标记物与标记
④较高化学稳定性,保存时间较长; ⑤标记方法及检测方法简单; ⑥对人体无损伤,对环境无污染; ⑦价格低廉。
④离子强度:离子强度过低,不利于复性
⑤pH值:pH值在5~9范围内,不影响复性
速度,过低或过高则影响。 ⑥DNA分子的复杂性:DNA总量一定时,基 因组越复杂,其中特定顺序的拷贝数就越 少,互补顺序的浓度就越低,因而复性反 应速度越慢。
(3)杂交体系的建立要考虑以下几因素
①DNA浓度:DNA浓度越高,复性速度越 快。加入足够的DNA并尽量减少杂交的体积, 一般以每平方厘米滤膜面积加50~100μ l 杂交液为宜。
液相杂交
膜上印迹杂交的基本操作流程
用印迹技术将凝胶电泳分离的核酸片段转 移到特异的固相支持物上(转移后的核酸片 段将保持其原来的相对位置不变)。 再用标记的核酸探针与固相支持物上的核 酸片段进行杂交。 最后洗去未杂交的游离的探针分子,通过 放射自显影等检测方法显示标记的探针的位 置及量的多少。
(一)探针的概念、种类及其选择、探针的标记
1.探针的概念:
•在化学及生物学意义上的探针(Probe),是指 能与特定的靶分子发生特异性相互作用的分子, 并可被特殊的方法所探知 •核酸分子探针则是指带有标记物,能与互补核 酸序列退火杂交的特定已知核酸片段。 •探针的设计和选择影响核酸杂交实验结果的高 度特异性、正确性。
Southern印迹法
a.DNA分子经限制内切酶酶切。酶切变成 合适长度的DNA片段。一般理想是0.5~ 10Kb,因片段大小直接影响转移效率。 b.在琼脂糖凝胶中进行电泳。分离DNA片
段 , 与 DNA 分 子 量 标 准 参 照 物 比 较
(Marker), EB染色后观察DNA片段大小
c. 将 凝 胶 浸 泡 于 适 量 的 变 性 液 中 (1.5mol/L Nacl和0.5mol/L NaOH)室温1h,其目的使DNA 变性,即将双链DNA变成单链DNA。如果DNA片 段较大(大于15kb),可在变性前,用稀盐酸 (0.2mol/L)处理10min,因为片段的大小直接 影响转移率速。小于15Kb,转移1h。
目前常用的固相支持物
硝酸纤维素滤膜 尼龙膜 化学活化膜
滤纸
硝酸纤维素滤膜
具有较强的吸附结合单链DNA和RNA的能力 特 别 是 在 高 盐 浓 度 , 其 结 合 力 可 达 80μg/cm2~100μg/cm2。 这种结合主要靠疏水作用。
非特异性吸附核酸(探针)能力较弱,因此
杂交信号本底值较低。
d.印迹(转移)方法:虹吸印迹法,电转印迹法 和真空印迹法。不论采用哪种方法,均是将 DNA从凝胶转移到固相支持物上
e.固定,对于硝酸纤维膜,可真空下80℃烘烤 2h(亦可无真空),对尼龙膜还可用短波紫外线 (波长254nm)照射几分钟理与Southern印迹相同
② G:C碱基对含量应占40~60%;过 少,则不易杂交,或杂交双链不稳定;过 多,则会产生非特异性杂交
③探针内部的互补碱基对不应大于4bP, 否则会形成探针内部的“发夹”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