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刮痧

中医刮痧


8. 治疗中,应随时观察患者感觉, 局部皮肤变化等。患者应避风,治 疗后给予适量饮料或温开水以助疗 效。 9.整理用物,洗手,记录,注意刮痧 板的收藏
注意事项
1.保持病室内温湿度适宜,忌对流通风。 2.出痧后30分钟内忌洗凉水澡。 3.不可强求出痧。 4刮痧完毕后让受术者喝一杯温的淡盐水。 5.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皮肤损伤等情况
刮痧
刮痧基础
刮痧的主要理论基础 是经络学说,中医认 为,刮痧可以使毛孔 打开,淤积在体内的 毒素便可以从毛孔中 宣泄出来,从而达到 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什么是痧?
传统认识:“痧”是民间的一种习惯 叫法,属于中医学范畴的一种病症名。 不是一种独立的病,许多疾病都可以 出现痧象,痧是许多疾病的共同证候, 统称之为“痧症”,故有“百病皆可 发痧”之说。
4.检查刮具边缘,蘸水、油或药液 ,在选定的部位,与皮肤保持45~ 90°角,单一方向刮拭,不要来回 刮动。
6. 每次刮8~10条,每条刮6~ 15cm。 局部皮下呈现红色或紫 红色痧痕为止,一般一个部位刮 擦20次左右。
7.刮痧时间:本次刮痧与前次刮 痧应间隔3~6天,以皮肤痧退为 准。3~5次为一个疗程。
• 补泻原则:实则泻之,从左向右
适应症
可以治疗内外妇儿等科 近400种病症,并涉及 消除疲劳、养颜美容等 保健功效。
禁忌症
1.孕妇的腹部、腰骶部等禁刮. 2.有出血倾向的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
等需慎刮; 3.皮肤高度过敏或患皮肤病的人慎刮。 4.久病、年老、极度虚弱、消瘦者需慎刮; 5.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等禁刮.
,应及时处理。
晕刮的急救
晕刮:面色苍白,头晕恶心, 出冷汗,心慌,四肢发凉, 重者昏迷。
处理:停止操作,注意保暖, 饮温开水,用刮痧板角部点 按或针刺人中穴。力量不要 太重。同时可用泻法刮涌泉 和百会。
操作步骤
1.根据医嘱,备齐用物,洗手,携 至床旁,再次核对;
2.解释目的、方法;确定刮痧部位 ;如头部、颈项部、胸部、肩背 部及四肢部等。
伏俯 位
俯卧 位
体位
坐位
胸、腹、下肢内侧、 前侧部多选用仰卧位 或仰靠坐位;头部、 颈部、背部、上肢和 下肢外侧部多选用俯 卧位或伏俯坐位及坐 位;
3. 暴露刮痧部位,铺治疗巾或垫手 纸于部位之下,用75%酒精消毒选 皮肤.冬季要注意保暖;必要时用屏 风遮挡.
刮痧工具
牛角刮板 玉石刮板 砭石刮板 其他材质的刮板
刮板:薄面为治疗所用, 厚面可做保健之用。
刮痧手法
• 补法:力度小、速度慢,用于年老体弱,久 病重症病人,可鼓舞人体的正气。
• 泻法:力度大、速度快。用于年轻体壮,急 症病人。的疏散病邪。
• 平补平泻:介于补法与泻法之间。一般按压 力适中,速度适中。常用于常人保健。
现代认识:机体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 不能及时的排出体外,使毒素在体内 潴留,这些毒素是毛细血管通透性一 次,出痧的过程是排出体内毒素的过 程。故此,痧是渗出于脉外的含有大 量代谢废物的离经之血。
刮痧的现代医学解释
1.排除毒素,增强 抵抗力。
2.调整生物信息, 恢复正常生理功能 .
3.加强局部新陈代 谢,消炎止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