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018精选

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018精选

---------------------------------------------------------------范文最新推荐------------------------------------------------------ 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018精选)援藏干部王华让我们懂得,干部的难与易,如雪莲花一般的艰辛成长,却也需要雪莲花一般简单的觉悟。

以下是关于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

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1】援疆近3年,王华始终坚守一线,行走在基层,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和对群众的真情关爱,全身心投入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作出了不平凡的业绩,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援疆干部的无私大爱。

时代在变,人们的思想也在变。

共产党员应该什么样?党员领导干部应该什么样?在王华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标准,这就是牢记宗旨,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对党忠诚、秉公用权、恪尽职守、无私奉献。

目前,“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正在深入开展。

怎么学、怎么做?王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该像王华一样,博学善思,把理想信念融入到生活工作中,转化为理性、自觉的人生追求;按照“四讲四有”标准要求自己、检视自己,树立良好形象、传播正能量;提振精神、磨砺担当、建功立业,让群众看到新气象新面貌。

只有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确保学习教育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向援疆干部王华同志学习心得体会【2】1 / 12今天,央视的“新闻联播”和“焦点访谈”两档新闻栏目都以极大篇幅重点推出了王华的事迹报道。

一个是中国最重要的官媒平台,一个是普通的江苏援疆干部,这是少见的。

与此同时,现代快报的一条有关王华事迹的H5视频在网络上短短两天就得到300多万条点击,从传统媒体到互联网,从新媒体到私人朋友圈,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

王华是因为什么成为一个“新闻人物”的?这个被网友称为“中国好干部”“新时代的孔繁森”的1975年生人的事迹为什么让很多对严肃宣传并不热衷当然年轻人自觉转发,泪流满面?王华是江苏镇江派出支援新疆兵团四师的干部,他在今年8月18号那天,他参加完援疆座谈会就启程返回伊宁时,路上遭遇车祸,几小时后经抢救无效离世。

这个普通的年轻干部把自己的生命留在了度过983天的异乡,离家4000公里的地方。

我最早是从一位在四师工作的师长的微信圈里,言语之间,有惋惜,也有缅怀。

然后,是一位在垦区报工作的朋友也说,王华是个好领导,可惜了。

四师是新疆兵团的一个师,兵团是新疆重要的一支屯垦戍边和经济社会发展中坚力量。

王华生前是江苏镇江市援疆指挥组副组长,在四师工作的将近三年里,他的工作业绩和工作态度得到当地组织部门和上级领导的肯定,---------------------------------------------------------------范文最新推荐------------------------------------------------------ 是一个优秀的援疆干部。

而感动我的,除了这些,更多的是报道中他真实的生活细节。

比如,妻子本来不愿他来,父母年纪大了也担心,来新疆后,他惦念妻子,思念孩子,“由于我的不在,妻要承受巨大的的压力,一边要关心儿子,一边要应付老人的抱怨,时不时的也跟我牢骚,于是一家人都不舒服,但除了让妻对我牢骚之外我能做什么呢?”“两个多月回一次家,对儿子的喜怒哀乐不能随时分享与承受,不能随时与儿子交流,虽然每次回家都与儿子长谈一次,但十岁的儿子要的是陪伴而不是说教,要的是贴身的温暖而不是遥远的祝福,可是,又能怎样呢?”,那种男人的铁血道义和柔肠寸断让人感动。

比如,他王华平时不喜欢交际应酬,工作之余喜欢记日记、写散文,每天他都会和妻子微信、视频。

他宿舍的墙上贴着“静夜思”,他密密麻麻的日记里除了枯燥的工作记录外,也有很多感性的思考和惆怅,他喜欢看历史类书籍,他思考人生的价值和生命的意义。

比如,他作为一个掌管两亿多援疆资金的领导,面对各种诱惑时的心境,他说妻子经商,家里也不缺钱,自己就想着做点事,因为在一定的位子上才能做更多的事,所以他只想做好自己的“小官”,并不想太多。

比如说,他要求自己的队友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不用“援疆”这样的字眼,因为他觉得和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屯垦老人相比,和“援疆”相比,自己做的都是些小事,援疆要做主人,不做客人,更3 / 12不做看客。

他说得深切,更做得扎实……从过往的视频上,从存留的照片上,可以看到王华不仅是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更是一个阳光、担当、勤勉的人。

仿佛就在我们身边,伸手就可摸到,促膝就可交谈。

因为工作关系,这几年接触过几位援疆干部,感动于他们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一群事业正当时的男男女女,此前或许是老师,或是医生,或是局长书记,来到伊犁后第一次在毡房里吃到了大块的羊肉,也第一次看到了这里草原上的风光和巷陌间的风情。

在援疆的日子里,他们抛妻别子,在这块异乡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成了伊犁人得好朋友。

这是一个不缺新闻,也不缺新闻人物的时代,每天都有无数的信息通过各种媒介传递到我们的眼前,可是,能够真正触动我们内心的,又有几个呢?“焦点访谈”节目的结尾说“现在,他的援疆工作提前结束了,但这块土地和这里的人们将会永远记住他,永远把它当作这里的主人,永远与他一起分享喜悦与荣光。

这正是一个人应该追求的价值,所以它才会感动天南地北、老老少少的受众。

因为我们心里都有一个王华,都渴望自己的人生有价值、有意义,有益于人民。

王华引起关注,说明正能量是主流。

大胆说、勇敢做,让我们都去传播正能量,贡献正能量。

”当我们被信息的洪流轮番轰炸的时候,那些刻意渲染的苦情或者肆意夸张的奇闻以及人为加工的“高大上”会让我们疲惫和麻木。

---------------------------------------------------------------范文最新推荐------------------------------------------------------ 真正打动我们的,让我们心有戚然,让我们感同身受的,让我们发自内心尊敬的,往往就是来自于生活,来自于身边,来自于细节的感动,它不疾不徐,它润物无声,它是一种给人力量,给人方向的溪流。

王华的事迹不仅是一则新闻,他也不仅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其实他更是这样一股溪流,浸润我们的身体,涤荡我们的灵魂。

作为援疆干部,我们要学习王华同志心系援疆工作,热爱新疆、热爱兵团、热爱边疆人民、对党无限忠诚、对人民极端负责、对事业执着追求、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宝贵品质,在援助十二师过程中作出应有贡献。

以下是3篇关于援疆干部王华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

援疆干部王华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1)从王华的事迹中,我们深深感受到,他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人民群众的无限热爱,对焦裕禄精神的模范践行,对民族团结的自觉维护,对自己和家人亲属的严格要求。

这些,都是榜样的力量在他身上的充分展现。

要成为时代先锋,就必须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在始终保持勤政廉政的政治本色中,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要成为时代先锋,就必须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在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中,更好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

深学是基础,细照是关键,笃行是目的。

我们要像王华那样,把焦裕5 / 12禄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援疆干部王华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2)深学是基础,细照是关键,笃行是目的。

我们要像王华那样,把焦裕禄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在学习会上,独山子分公司党支部书记要求分公司全体党员干部要以王华同志朴实无华、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为楷模,学习他情系新疆、热爱人民、献身兵团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俯下身子、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做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在学习过程中,分公司党员干部被王华同志的先进事迹所感染,纷纷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以王华同志为榜样,学习他恪尽职守、身先士卒、敢于担当的工作作风。

要以身作则,立足本职岗位,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冬季施工的大会战中,圆满完成各项工程施工任务的交付,给七师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援疆干部王华事迹报告会心得体会(3)雪莲,是高山的精灵。

凌寒独放,扎根雪线之上,傲立冰川之间;花色素洁,不慕蜂鸣蝶舞,更有药石之效。

有人说,因公殉职的援疆干部王华,就像这样一朵纯洁的雪莲花,忍得住孤独,耐得住艰难,顶得住压力,挡得住诱惑,扛得起责任。

雪莲坚韧、圣洁,可谓“草木有本心”。

而为人处世,更需要“抱定初心终不悔”,坚守自己的标准、锚定自己的目标。

同事都说王华身---------------------------------------------------------------范文最新推荐------------------------------------------------------ 体很好,却不知他办公室和宿舍里放着很多治疗慢性胃病的药;王华带领援疆干部资助了50名学生,却特意叮嘱学校保密;在王华的日记里,鲜有在外人看来值得“炫耀”的事情……那些奉献与牺牲,那些执着与坚持,那些朴实与简单,或许不是什么“高大上”的壮举,但却如雪莲一样:唯其纯粹,所以美丽;唯其平凡,所以动人。

王华用行动与生命,回答了“援疆三问”——来疆为什么?在疆干什么?离疆留什么?当有人计较高寒干燥、水碱、紫外线等对身体的伤害时,王华在可克达拉市高中项目的工地上日夜奔波,在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医院综合楼项目申建殚精竭虑;当儿子因为爸爸不能陪伴左右而伤心落泪时,王华在帮高中生依力米努尔·马合木提跃过龙门……这样的故事并非惊天动地,也无关生死抉择,却让人感受到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

其中原因,正在于少了“私利”,多了“公义”;走出“小我”,成全“大我”。

活着是援疆的旗帜,倒下是援疆的基石。

更多如王华一样的援疆干部,奉献在此、牵挂在此,有的眼睛几近失明仍坚守岗位,有的妻儿重病无法陪护,有的父母离世未能见上最后一面。

教育援疆、医疗援疆、产业援疆、科技援疆、人才援疆……“五加二,白加黑”,“除了吃饭、睡觉,就是工作”,是很多援疆干部的真实写照。

鲁迅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

”对于他们来说,苦不抱怨,因为这是使命的召唤;难不退缩,因为这是笃定的信仰;累却心安,因为这是光荣的职责。

7 / 12与“太行山上新愚公”李保国、“活在身边的理想”邹碧华一样,王华与更多的援疆干部,用自己的选择,回答了新时代如何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考题,堪称“两学一做”的典范。

走过流血牺牲、毁家纾难的时代,不再有战火烽烟、枪林弹雨的考验,然而对于共产党人,使命的召唤从未停止,笃定的信仰更不能动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