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万源特产的导游词范文

四川万源特产的导游词范文

四川万源特产的导游词范文
万源素有“万宝之源”的美誉,是“川气东送”重要气源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四川万源特产的导游词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下面由我向大家介绍四川万源的特产。

旧院黑鸡
旧院黑鸡因主产于四川省万源市旧院镇而得名,是一个肉蛋兼
用型品种,全身羽毛黑色带翠绿色光泽,乌皮乌肉和白皮两种;蛋壳
浅褐色,少数蓝色.被中科院命名为:“世界稀有,中国独有,万源
特有”,素有生命之源绿色食品之美称。

1982年列为四川省优良品种;1983年列为全国地方优良品种。

旧院黑鸡肉和蛋的硒含量和氨基酸含量均远高于当地土鸡和良种鸡。

旧院黑鸡通过有机产品质量认证,并获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保护,“万源旧院黑鸡(蛋)”产地证明商标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

目前,万源旧院黑猪年饲养量达380万只,年出栏300万只,年产商品蛋6000万枚,实现产值4。

3亿元。

旧院黑营养价值,其鸡皮、毛乌黑,含人体所需蛋白质、钙、磷、铁、锌、硒,各种维生特及不饱和脂肪酸。

公鸡温补阳气,母鸡适益阴血。

经过四川农业大学的各种检测,旧院黑鸡16种鲜样氨基酸总含量为22。

89%,风干物质样品十六种氨基酸总含量为78。

22%,鲜样粗蛋白、粗脂肪含量分别为24。

02%和0。

84%,尤其硒的含量达0。

09%/mg,测量结果证明旧院黑的氨基酸、粗蛋白粗脂肪、钙、磷的含量均高于土鸡,而且富含硒,营养价值高,开发前景广阔。

旧院黑鸡全身羽毛、皮肤、胫、喙乌黑,体格较大,肉质细嫩清香,味道鲜美,鸡冠为双冠或单冠,冠髯为红色或紫色,体大肌肉丰满,肉质细嫩,香味浓厚、营养丰富,所产鸡蛋颜色为青壳和白色。

经全国多家科研院校营养检测证明,旧院黑鸡各种营养元素含量均高于其它土鸡而且硒元素含量丰富,营养价值极高,素有“身似黑珍珠,蛋似绿宝石”之称,其蛋因富含硒元素而被誉为“生命蛋”。

巴山雀舌
巴山雀舌茶叶外形扁平匀直,色泽绿润带毫,香气清香馥郁,滋味鲜爽回甘,汤色杏绿明亮,叶底嫩匀成朵,因恰似山雀之舌而得名。

产品富含硒元素,享有“富硒茶王、雀舌珍品”之盛誉。

“巴山雀舌”茶叶品牌是万源市农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和农产品地方特色品种,近年来,该市把“巴山雀舌”茶叶产业开发列为全市农村经济
主要产业来抓。

现有茶园生产基地近20万亩,覆盖万源市的40余个乡镇,有茶农10万余户30多万人。

目前,“巴山雀舌”茶叶年产量达1000吨以上,年总产值接近1亿元,带动农民每户平均增收550元以上,已成为该市农村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重要渠道。

“巴山雀舌”先后获得国家 __以上奖项达60余次,获得“中国文化名茶”、“四川省十大名茶”、“四川省名牌产品”、“四川省着名商标”等荣誉称号。

富硒脱毒马铃薯
万源马铃薯,四川省万源市特产,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农产品地理标志)。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南麓山区,昼夜温差大,立体气候明显,光照条件好,春迟夏凉,水资源丰富,土壤肥力水平较高,有机质含量丰富,造就了万源马铃薯品种纯、薯型好、品质佳、口感好、产量高等特点,而闻名川东北。

其产品品质最大特点是甜、面、香,从口味上可区别于其它地方的马铃薯,同时是万源市是中国三大富硒带之一,马铃薯特有的富硒品质更增加了它的食用价值。

优良的品质。

秦巴北鲵
有尾两栖类动物,属生物演化史上的主干类群,是上世纪60年代发现的我国新有物种,现已非常罕见。

它生活在万源市花萼山海拔
1700至1800米的亚高山地带,和大鲵(娃娃鱼)形态非常相近,只是小了许多,长约6厘米左右,有尾巴,色泽呈灰褐色。

萼贝
因产于万源境内的花萼山而得名。

早在清代,即被列为朝廷贡品。

民谣“川贝甲全国,萼贝冠全川”。

将萼贝研成粉末,挑少许于痰中,即化为水,萼贝以此名闻天下。

大巴山生态老腊肉
大巴山生态老腊肉,以其肉源“绿色”、制作工艺历史悠久、肉味鲜美、存放时间久等特点远近闻名,成为许多人过年送礼的地道土特产。

万源市地处大巴山腹地,深山农家一直沿袭着利用玉米、红苕等熟饲料喂养的传统养猪方法,猪肉是真正的放心食品。

各位旅客朋友们:
大家好!
万源因地处万顷池和诸水源头,故名万源。

这里既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又是各路商贾云集之域,是川东北边境重要的商品集散地。

市境域夏商为梁州地,周为雍州之域,春秋战国属巴国疆土,秦属巴郡宕渠,东汉属益州巴郡宣汉县,唐贞观元年属通州,天宝元年属通川郡宣汉县,五代时置明通院( 治地今东南旧院坝)元直属达州和巴州曾口县,明属重庆夔州达县,后属东乡县(治今宣汉县东乡镇)。

明正德十年(1520xx年)置太平县,清嘉庆年间升为太平直隶厅,道光初年(1820xx年)复降为太平县。

民国三年(1920xx年)因与安徽太平县同名,改为万源县。

清乾隆六十年(1795)全县分为十保。

嘉庆七年(1802)升县为直隶厅。

道光二年(1822)由太平直隶厅复置太平县,原太平厅七八九保设城口厅,割巴州(今巴中)之太平、长乐两乡及通江之安仁里、长宁里、麻巴里各甲拨入太平县,时人称“三乡”为新太平,原七保为老太平,时七保三乡共辖119甲,51个场镇,其中九乡黄钟堡设巡检分署。

民国三年(1914)改太平县为万源县,按四川省团务处之规定,改乡保为区团制,时设十个区,连县城52个场镇(团),其中七区黄钟堡设县佐公署。

民国十七年(1928)撤。

民国十八年(1929)复设分知事公署。

民国二十四年(1935)2月,红军北上抗日,撤离万源县境,__政府将建制和辖区又恢复到红军入川前。

同年6月又将区划由10个区改划为4个区,39个联保。

民国三十年(1941)改联保为乡镇、保甲制,时全县4个区24个乡、214保、2040甲、27897户、150469人。

1993年7月,经 __批准撤销万源县和白沙工农区,合并设立万源市。

20xx年12月,经四川 __批准撤销特兴镇,撤销井溪乡,设立井溪镇,以原井溪乡的行政区域为井溪镇的行政区域;撤销赵塘乡,设立赵塘镇,以原赵塘乡的行政区域为赵塘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长坝乡,设立长坝镇,以原长坝乡的行政区域为长坝镇的行政区域;撤销鹰背乡,设立鹰背镇,以原鹰背乡的行政区域为鹰背镇的行政区域。

位置
万源市位于四川东北部,大巴山腹心地带,界于北纬30°39′—32°20′,东经107°28′—108°31′之间,是中国南北气候的
分界线和嘉陵江、汉江的分水岭,地处川、陕、渝三省(市)结合部,7个县市的交汇处。

地形地貌
大巴山主脉自西北向东南绵亘于境内北部,主要山峰有花萼山、赵家山、歪头山、老八合山、九盘石、龙池山,海拔均在1600米
以上。

最高峰花萼山,海拔2380.4米。

东北部山区岩溶地貌发育良好。

气候
万源市市境位于中纬度地区,属于北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热,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霜日较多,雪日较少,风多、风大,常有旱涝交替发生。

立体气候特征明显,气候差异性大。

市境内受北方干冷气流和海洋暖湿气流的交替控制。

夏季,强
大的夏季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由地势的抬升和大巴山的阻挡形成丰沛的降水。

当夏季风特别强烈的年份又容易造成伏旱。

冬季,受冬季风控制,空气干燥,降水少。

春季气温回升快,但不稳定,寒潮和冷空气活动频繁。

夏季高温多雨,多雷雨大风,日照充足,伏旱严重。

秋季气温下降快,秋高气爽和秋雨连绵天气交替出现。

冬季气候寒冷干燥,有霜雪。

市境内多高山峡谷,地表崎岖不平,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相对高度1200米,形成特殊的立体气候,气候垂直变化大。

降水量在海拔1600米以下,随高度的升高而增加,1600~1800米为最大降水高度,1900米以上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

气候水平差异比较明显,如西南部较东北部山势平缓,地形开阔,
一般日照较长。

东北部由于高山遮挡,倾角较大,日出晚日落早,加上多有云雾笼罩,日照少;同一山上阳坡日照时数多,阴坡日照少。

梨树、皮窝两乡,地处大巴山垭口地带,西北寒流和大巴山南坡暖流相遇机会多,因而降水次数多,量较大,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600毫米,比相距20公里的万源城多500毫米,为万源暴雨中心地带。

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