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写作(10分)
下面是2008年奥运会会徽标志图,请写一篇180字左右的说明文字。
(10分)
要求:
(1)对象明确,顺序合理,符合说明文语言特点。
(2)至少使用两种说明方法。
(3)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注:最上面是红底“京”字图案。
类似中国的传
统印章。
提示:1、结构合理:总分总,总说:这是什么?分写(要体现说明顺序)分别说明每个部分;总写结尾,评价、这副图标的寓意。
2、说明顺序:上中下/左中右/整体到局部/外到内/内到外
3、说明方法: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举例子、分类别、摹状貌等。
4、语言简明,不用长句(自我退场,不含个人情感)
为什么一件事或一个人会留在我们的记忆深处呢?因为件事或这个人对我们很重要。
那么什么样的人和事才是重要的呢?对我们的人生、思想、感情的转变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人和事。
简而言之,从根本上教会我们成长。
如:让我们理解父爱的含蓄;让我们读懂了母爱的唠叨;让我们学会坚持和勇敢……请以“留在记忆深处的_____ ”为题,补充题目后进行写作。
要求:1.800字以上;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文章不能套用,更不能抄袭,力求真情实感;
4. 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班级名
留在记忆深处的臊子面
漫步于大街小巷,在色彩斑斓的霓虹灯与汽车的鸣笛声中瞥见了熟悉的两个大字“面馆”。
刹那间,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被这两个字轻轻击中,一碗臊子面依稀浮上心头……
记忆中的外婆家总是带着臊子面的香气,小时候的我调皮捣蛋,常常去外婆家的菜园子里“祸害”蔬菜,那一片绿意中总能看见我嬉戏的身影,时而追逐蝴蝶,时而揪下一片菜叶,玩得不亦乐乎。
每当我肚子饿时,摘几个番茄,拔几根胡萝卜,衣服沾得满身是土,冲进厨房,扑进外婆的怀里。
“外婆,我想吃臊子面——”外婆总是连声答应,连眼角的皱纹中都含着对我的宠溺。
我飞快地将蔬菜放在厨房,再搬来小板凳,静静地坐在厨房看外婆做臊子面。
雪白光滑的面条,衬得外婆的手苍老而粗糙,手上的皱纹更显得格外刺眼,仿佛在诉说着她所经历的沧桑,但这双手仍不减当年的风采。
面条在外婆手中飞舞着,像个乖巧听话的小孩。
一甩,一拉,一扯,面条便被扯得纤薄而劲道。
“嘶——”面条下锅了,在沸水中飞舞着,叫嚣着。
瞬间,面条的清香,便在厨房中弥漫开来,不停穿梭。
臊子面出锅了,外婆小心翼翼地在面条上浇上芳香四溢的臊子。
蔬菜的鲜艳搭上面条的雪白,浓郁的肉香配上面条的清香,色香味俱全,让人看了便口齿生津,直移不开眼。
外婆在院中支起一个小桌,我乖乖地坐在桌子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面。
在臊子面升起的雾气中,外婆眼中的慈爱依然清晰,如同一缕暖阳,将我的心结悄悄融化。
身旁家人谈笑着,屋顶鸟儿清脆地鸣叫着,院中小猫慵懒的躺在地上。
外婆全身沐浴着阳光,眼中的爱似一潭湖水,快要溢出来了,偶尔有清风拂过,带起的点点涟漪圈圈荡漾开来,依然清澈见底。
记忆中的臊子面,仿佛带着金秋时的麦香,裹着蔬菜的清香,更含着外婆对我浓浓的爱意。
走进店中,点一碗臊子面,细细品尝,仿佛回到了乡下的外婆家。
我拿出手机,拨出一通去往故乡的电话。
“喂,外婆,我想吃臊子面了。
”“好啊,你什么时候回来?”外婆那充满欣喜的话语如一股暖流悄悄滑过我的心间。
闭上眼,外婆慈爱的脸庞又浮上心头,远方故乡臊子面的香气还充斥在鼻腔中。
老师点评
文章构思自然,以小见大,刻画细腻,反复点题,突出主题。
小作者选材切入点小,通过一小碗臊子面,表现了文章的大主题“爱”。
在外婆做臊子面的过程中,人物的心理、外貌、动作、神态等细节刻画细腻自然、生动传神,每一处细节都包含着外婆浓浓的爱意。
记忆中的臊子面是美好的味道,更是爱的味道,字里行间渗透着温暖与感动。
文章采用倒序的手法,结尾照应开头,升华了爱的情感,洋溢着浓浓的真情,读完让人倍感温暖,仿佛面前也浮现了一碗芳香四溢的臊子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