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物理-精选
1)内表面吸热:
2)平壁材料层的导热:
3)外表面的散热:
1)内表面吸热:
内表
面吸热是对流换热与辐射换热
的综合过程。
qi qicqir(aicair)(ti i) ai(ti i)
2)平壁材料层的导热:
q
d1
i e
d2 d3
(2)
1 2 3
3)外表面的散热:
外表面的散热是平壁把热量以对流及辐射的方式传给室外
空气及环境。
q e a e (e te )
(3 )
讨论的问题属于一维稳定传热过程,则有
q q i q q e
( 4 )
联立上面四式得
q
ti 1
te d1
K0(ti
te)
ai
ae
若写成热阻形式得
q
ti te R0
内表面换热阻
表面特征
ai
墙面、地面、表面平整或有肋状 8.7 突出的顶棚h/s<0.3
q1
1
d1
(i
2)
q2
2
d2
(2
3)
q3
3
d3
(3
e)
稳定导热条件下有: qq1q2q3
由以上四式解得:
qd1id2e d3
(7-i4)e
R1R2R3
1 2 3
n层多层壁的导热计算公式:
q
1 n1
n
Rj
j1
各层接触面的温度:
2
1
q
d1
1
3
2
q d2
2
1
q(d1
1
d2 )
2
多层壁内第 j层与第 j 层1之间接触面温度:
季风性强。 地方风:由于地面上水陆分布,地势起伏,表面覆 盖等地方性条件不同而引起小范围内的大气环流。 如:水陆风,山谷风,庭院风,巷道风,这些都是由 于局部受热不均而引起的,其特点是日夜交替变向。
风的描述: 风通常是以水平运动为主的空气运动。风的描述 包括风向和风速。 风玫瑰图能直观反映一个地方的风速和风向。如下图。 (a)为某地夏季七月的风向频率分布;(b)为各方位的风速。
如图,辐射热的反射、 吸收与透射。 例:普通窗玻璃 温能力、吸热玻璃
的保
实际传热过程:
例:冬季,室内通过外墙向室外传热是包含 三种基本传热方式的复杂过程。如图所示:
对流 辐射
导热 对流 辐射
温度场:
热量传递的动力是温度差,研究传热时必须知道物 体的温度分布。
对某一物体或某一空间来说,某一瞬时,物体内各 点的温度总计叫温度场。
特点: (1)辐射换热中伴随有能量形式的转化: 一物体内能电磁波另一物体内能; (2)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故辐射换热不需 有任何中间介质,也不需冷热物体直接接触; (3)一切物体,不论温度高低都在不停地对外 辐射电磁波,辐射换热是两物体互相辐射的结果。
高温
低温
2、辐射能的吸收、反射和透射:
单位 米 千克 秒 安培 开尔文 摩尔 坎德拉 弧度 球面度
代号 m Kg s A K mol Cd rad r
单位定义
7-1 传热的基本方式
传热的特点:传热发生在有温度差的地方,并且总是 自发地由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传热有三种基本方式(如图7-1): 1. 导热 2. 对流 3. 辐射
实际传热过程 温度场
单纯的对流换热不存在,总伴随有导热发生。
三、辐射:
定义:辐射指依靠物体表面向外发射热射线(能产生显著 效应的电磁波)来传递能量的现象。
自然界中凡温度高于绝对零度(0K)的物体,都能发射 辐射热,同时,也不断吸收其它物体投射来的辐射热。
特点:辐射换热时有能量转化:热能 --辐射能- 热能 参与换热的物体无须接触。
qq m q q r q c
q 0 体温恒定; q 0 体温上升; q 0 体温下降。
qm: 人体新陈代谢产热率 qw: 人体蒸发散热率 qr: 人体与环境辐射换热率 qc:人体与环境对流换热率
室内热环境
所谓按正常比例散热,指的是对流换 热约占总散热量的25-30 ,辐射散热约 为45-50 ,呼吸和无感觉蒸发散热约占 25-30 ,处于舒适状况的热平衡,可称 之为“正常热平衡”。
物体内各点温度不随时间变化,称为稳定温度场; 反之,则为不稳定温度场。
在稳定温度场内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为稳定传热过程; 在不稳定温度场内发生的热量传递过程为不稳定传热 过程。
2-2 围护结构的传热过程
一、平壁导热 二、对流换热 三、辐射换热
一、平壁导热:
定义:指通过围护结构材料传热。 经过单层平壁导热 经过多层平壁导热
各地区建筑物的形式、风格受气候条件的影响。
室外热环境:
构成室外热环境的主要气候因素: 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
1. 太阳辐射: 太阳辐射是房屋外部的主要热源:
如图:太阳辐射图解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
射又可分为:直接辐射 和散射辐射。
进入大气上界的 太阳辐射100
因散射而反射 云反射 5
影响太阳辐射强
3. 气温: 气温:指空气的温度。一般气象学上所指气温是距地面 1高.5处m 的空气温度。 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入射到地面上的太阳辐射热量,
地形与地表面的覆盖以及大气环流的热交换作用等。其中, 太阳辐射起决定作用。
气温变化:四季变化 (年变化)、日变化和随 地理纬度的变化。
4. 空气湿度: 空气湿度:表示大气湿润程度。一般用相对湿度表示。 相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与气温的日变化相反:如图11-1 我国各地的相对湿度:
2-3 平壁的稳定传热计算
传热过程:室内、外热环境通过围护结构而进行的热 量交换过程,包含导热、对流及辐射方式的换热,是 一种复杂的换热过程。
稳定传热过程:温度场不随时间而变的传热过程。
如图,设由三层平壁组成的围护 结构,平壁厚度分别为d1 、d2 、 d3 ,导热系数分别为1、2、 3 ,围护结构两侧空气及其它 物体表面温度分别为 ti、te(设 ti >te ),室内通过围护结构向 室外传热的整个过程要经过三个 阶段:
具体情况选用表7-1公式:
三、辐射换热:
1、辐射换热的本质和特点:
本质:物体表面向外辐射出的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电磁 波的波长可从 106m到数公里;不同波长的电磁波落到
物体上可产生各种不同的效应(如图7-5);
红外线:波长范围 0.8600m; 热射线:波长范围 0.440m ;
热辐射:热射线的传播过程。
建筑物理-精选
教学安排
建筑物理共64学时。 教材:《建筑物理》,东南大学 柳孝图。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主,适当删减或补充,讲课次序不一
定全按教材。 考试内容以讲课和作业为准,请同学适当做好笔记。 考试:闭卷考试。
物理环境概论
建筑热环境 建筑光环境 建筑声环境
建筑声环境
人的听觉特性(频率特性、定位、哈斯效应 等)?
要求在课堂内完成.
经过多层平壁导热:
设三层材料组成多层壁 (如图7-3),各材料层之 间紧密配合,各层厚为d1 、 d2 、d3 ,导热系数分别 为1 、 2 、 3 ,平壁内、 外温度为i 、 e (设i > e , 且均不随时间变 化),可用 2 、 3 表示 层间接触面的温度。
将多层壁视为三个单层 壁,分别算出通过每层 壁的热流强度为:
对流换热过程:(如图7-4)
倾斜直线
区—层流边界层;
抛物线区—流体核心
部分 ;
水平线区—过度区 。
对流换热计算公式:
qc
ac(t)1t
t
Rc
ac
对流换热系数
对流换热热阻
确定对流换热系数 a c:
对流换热系
数包含了影响对流换热强度的一切因素。建筑热工学中常
遇到的对流换热问题都是指固体壁面与空气间的换热,据
一、导热:(传热)
定义:指温度不同的物体直接接触时,靠物质微观 粒子(分子、原子、自由电子等)的热运动引起的 热能转移现象。
导热可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发生,但只有在密 实的固体中才存在单纯的导热过程。
在建筑热工学中,大量课题涉及非金属固体材料的 导热,有时也涉及空气、水分或金属导热问题。
二、对流:
物体对外来射线的反应遵循与可见光相同的规律。
设有能量为I0 的热射线投射到物体表面,则其中 Ir
被反射,Ia 被吸收,It 可能透过物体。(如图7-6)
由能量守恒: IrIaIt Io
或
Ir Ia It 1 Io Io Io
h h h 1
透射系数 吸收系数
反射系数
严格说,物体对不同波长的外来辐射的吸收、反射及透射 的性能不同。
i e
R
(7-3)
说明:
热阻 R d :在同样温差条件下,热阻越大,通过材料 层的热量越 少;增加热阻的方法:加大平壁厚度或选用导
热系数小的材料。
导热系数 :当材料层单位厚度内的温差为 10C 时,在
1小时内通过 1m2 表面积的热量。
影响 的最大因素是:容重和湿度。
不同状态的物质导热系数相差很大
材料 气体
导热系数 W/(m•K) 0.006~0.6
特点 最小
液体
0.07~0.7
次之
金属
2.2~420
最大
非金属
0.3~3.5
常用建材
保温隔热材料
<0.25
矿棉、泡沫塑料、 珍珠岩、蛭石等
作业 :
某钢筋混凝土墙(λ=1.74W/mk)厚20cm,内表面 温度25℃,外表面温度40 ℃,求通过墙体的热流 强度,并图示温度分布.
有肋状突出的顶棚h/s>0.3
7.6
Ri(m2.K/W) 0.11
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