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健康教育2
2、 危险因素的作用特点
(一) 潜伏期长 疾病与危险因素的关系不易确定,例如儿童少年期所形成的不良饮食习惯, 可能会影响中年以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由于暴露危险因素很长时间才发病,因 此要求经常开展居民健康善的社会医学现场调查,以便早日发现危险因素,及时 采取防治措施。 (二)特异性弱 一种危险因素往往与多种疾病或健康问题有关。例如妇女吸烟是肺癌、支气 管炎、胎儿畸形等疾病的危险因素,这是由于香烟烟雾含数千种化学成分,其中 许多成分可使机体的多种器官发生不同的生理病理变化。 (三)具有协同强化作用 例如硒是人体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具有拮抗毒性、刺激免疫球蛋白及抗体 的产生和抑癌作用。最新研究表明,吸烟可导致血硒量降低,从而可诱发某些癌 症的发生;如果在吸烟同时接触石棉、氯乙烯、铀、砷等其他有害致癌物质,烟 雾作为载体,使上述有害物质同时进入体内,则由于协同强化作用,使癌肿发生 的危险更大。 (四)普遍性 影响妇幼健康的危险因素许多是社会、心理及行为因素,它们广泛存在于人 们的日常生活中,不易发觉,大多数人对一些不良生活行为已养成习惯,且由于 人们的教育水平和卫生知识水平存在很大差距,对自己面临的危险因素认识也参 差不齐,从而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困难。这就要求在开展健康教育活动中,应采用 多种手段、方法和媒介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文化教育水平的对象需要。
(三) 饮食与妇幼健康 饮食营养与人类健康有着密切关系, 合理的饮食和良好的饮食习惯是维护 妇幼健康、促进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 保障。
优生是我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质量的重要内容,据 WHO统计,妊娠妇女营养不良的人群,其新生儿死亡率较 高;而营养良好的妇女所生婴儿,健康良好的占94%;反 之,占6%。多项研究成果显示,妊娠期间膳食缺锌,可导 致胎儿畸形和发育不良。智能的发育和发展与营养关系密 切,人脑发育的关键期是胎儿期和婴儿期,如果母亲在妊 娠期间蛋白质摄入量不足,则胎儿的脑发育将受到影响, 成人后其脑细胞数较正常人少,从而影响儿童的智力发育。 过度营养或能量摄入过多可造成肥胖,目前我国体重超重 现象已日趋严重,特别是儿童超重肥胖对今后成人健康将 会带来心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癌肿等严重危害。某 医院对孕妇的营养状况的调查,发现孕妇膳食中营养中缺 乏现象严重,进一步对营养缺乏原因的统计分析,发现营 养缺乏与经济水平无明显关系,而主要是缺乏科学的营养 知识和不良饮食习惯的影响。
药物滥用的危险因素主要有以下三个: (1) 药物因素:药物滥用引起身体及精神依赖性的特性, 即中枢神经系统一旦被成瘾性药物重复刺激而中毒后,就会产 生陶醉和欣快感等效应,并不会忘记,从而产生一种恢复利用 成瘾药物的诱人的生物学动力。 (2) 心理因素:心理因素对药物滥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 要影响。据调查,具有抵制家庭史的儿童更易受酒精和精神药 物的影响;青少年的心理状态处于不稳定期,自我调节能力差, 因此,如不能正确处理生活、学习及家庭的困难与烦恼,则可 能借助药物或酒精寻求情感的满足与解脱,以减沮丧情绪和逃 避现实矛盾。 (3) 社会环境因素:例如,家庭离异造成父母子女间丧失 感情;社会文化、行为标准与道德规范的影响;社会经济的大 变革或重大事件发生,使一些人感到压抑、灰心,惧怕等,从 而导致药物滥用;医药管理部门法规不全,打击不力,管理不 善;国际交往可能导致非法药物的贩运。据有关报刊报道,目 前在有些学校频繁发生中小学生大剂量服用安定类药物,严重 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这正是由社会上不良风气所导致。
二、妇幼健康与危险因素
• (一)危险因素的概念和分类
1、 危险因素的概念:使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 能性增加的因素称为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可以 用某期间的发病率或死亡率来衡量。
妇幼健康教育的工作对象是7岁及7岁以下儿童和15 岁及15岁以上的妇女。妇女一生中要经历青春期、经期、 孕期、产期、哺乳期和更年期等几个特殊的生理过程。 在这些时期,妇女全身各个系统,特别是内分泌系统的 变化较大,容易发生感染性、损伤性疾病,对环境中的 各种危险因素也较敏感。儿童从胎儿、婴儿、幼儿、学 龄前儿童发展到学龄儿童,形体上、心理上和心理上不 断发生变化,是一生中生长发育最快的阶段,也是奠定 身心健康的基础阶段,而且小儿免疫机制尚不健全,缺 乏独立生活和保护自己免受外界有害因素侵犯的能力。 从危险因素角度来分析,妇女、儿童属于高危人群,例 如,怀孕妇女吸烟不一定都会使胎儿致畸,但会使胎儿 致畸的危险性增大,因此孕妇吸烟成为胎儿致畸的危险 因素。可以把一切不利于健康的因素称为影响健康的危 险因素;一切有利于健康的因素称为健康促进因素。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步 提高,人们对食品的选择更加多 样化。因此,在改变旧的不合理 饮食习惯时,须防止新的不良饮 食习惯的出现。加强对饮食的营 养合理性、卫生结构调整的健康 宣教,是防止不良饮食习惯危害 的重要途径。
(四)、 不良性行为与艾滋病 传统的性病主要是梅毒、淋病、软下疳 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这些属第一代性病, 现在已扩大为第二代性病如生殖器疱疹、 衣原体感染、非淋菌性尿道炎、生殖器湿 疣、阴虱、阴道滴虫和艾滋病等。STD对妇 女、儿童危害极大,据统计,儿童病例已 占总病例数的1%-2%(1989年),1989年与 1988年同期比,新生儿淋菌性眼炎增加5倍。 母婴之间可通过子宫内血源性传播,以及 分娩中和产后新生儿吸入母体分泌物这些 途径传播。
目前艾滋病已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在90年代,艾滋病使 300万妇女和儿童丧命。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在1991年宣布,感 染艾滋病病毒的妇女中有40-50%的可能把病毒传给新生儿, 1997年底世界上已有100万儿童从出生时就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到2007年初全球15岁以下儿童就有230万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艾滋病防治工作中的儿童问题已经开始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 重视。 STD主要是通过不良性行为和静脉药瘾传播。在某些 地区,围产期传播是儿童感染艾滋病的主要方式。不论是发 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健康是最经济、最可靠、最有效 的防治性病及艾滋病的措施,不仅需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 人们提供防治性病及艾滋病的医学知识和信息,还必须动员 全社会力量坚决消灭卖淫嫖娼行为,加强对青年的性教育, 唤起人们的性道德感,谴责不良性行为,建立健全道德和法 律规范。
妇幼健康与危险因素
靖宇县疾控中心:李均清
一、几个概念
1.健康 2.健康教育 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 不虚弱,而是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 态。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
系统的社会和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觉 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自我保健知识和技能,消除或减轻影响 健康的危险因素,以预防疾病,促进健 康,提高生活质量。
五、药物依赖与药物滥用 药物依赖又称药物成瘾,指的是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所造 成的一种精神或身体状态,表现出一种强迫性地要连续或定 期地服用药物的行为或其他反应。药物滥用又称吸毒,指的 是是反复大量地使用与医疗目的无关的具有依赖性潜力的物 质,一旦产生依赖性,个体便不可自制地不断地追求药物, 以感受药物所产生的精神效应,一旦停药便会产生戒断症状。 药物依赖的结果往往导致药物滥用。 目前滥用的药物主要有三大类: (1)麻醉药品;包括阿片类、可卡因、大麻。 (2)精神药物:主要是指镇静催眠药 (3)其他物质包括酒、烟草等。
妇幼健康教育:就是根据 一定
的社会要求、条件和规范,对妇女儿 童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评价和有 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也是一项通 过各种教育手段,使妇女儿童获得必 要的正确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 激发并养成健康的行为和良好的生活 方式,促进其身心健康,以提高妇女 和儿童的健康水平,同时提高全人类 的人口质量的社会教育活动。
开展防治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活动,应注意以下十条原则: (1)充分认识艾滋病是一个新的、日益严重的世界性问 题。 (2)三条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 (3)认清传播途径,注意预防。 (4)坚持一夫一妻制,不与性伴多的人发生性行为 (5)防止血源性传播 (6)一般接触艾滋病人不易受染 (7)不必害怕艾滋病病毒感染者 (8)健康教育是最重要、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9)世界各国都应投入到预防艾滋病的活动中 (10)全球共讨,征服有期。
(一)、 吸烟与妇幼健康
WHO称吸烟为“20世纪的瘟疫”,是21世纪人类面临 的两大公害之一。目前,世界各国对吸烟与健康的关系 的研究非常重视。近30年来,国外曾就吸烟与健康的危 害进行过多次大规模前瞻性调查,我国许多省、市的健 康教育机构就中烟吸烟现状及对健康的影响也进行了多 次研究。国内外上述研究从不同途径都证明了吸烟对健 康的危害性,对妇女、儿童的危害性尤其大。所WHO报 告,在许多因家,男子吸烟的趋势在逐渐减少,而儿童、 青少年和妇女却有吸烟增多的趋势。吸烟不仅危害吸烟 本人健康,还由于散发的烟雾污染空气,使不吸烟者被 动吸烟受到危害,如父母吸烟,婴儿的支气管炎和肺炎 的发病率有成倍升高的危害,且使5岁以下儿童易患哮 喘。孕妇吸烟影响胎儿的健康,可使胎儿处于低氧致病 状态,组织含氧低,造成胎儿功能性贫血,从而使死胎 和自发性流产率增高(较不吸烟妇女高2.5-10%),早 产和低出生体重儿增加(是不吸烟妇女的2倍)。日本 的研究显示孕妇吸烟与早产婴儿发生率有明显联系,并 具有课题反应关系
1983年世界吸烟与健康大会提出了五项 建议:1.重视吸烟对健康危害的研究。2. 加强健康教育3.制定戒烟措施。4.经济问 题。5.立法。其中加强健康教育是戒烟综 合性措施的关键一环。对吸烟人群的健康 教育工作要注意其吸烟的社会心理动机, 利用电视、报刊等各种宣传媒介宣传吸烟 的危害性,同时在中小学的课程中加入有 关吸烟有害的内容,使儿童、少年从小对 吸烟的危害性有充分认识,从而造成一种 “社会歧视”吸烟的社会环境,让孩子们 在无烟的环境中成长。
(二)、 饮酒与妇幼健康 饮酒过度对家庭和社会都将造成不良后果。父母酗 酒使后代身体和精神发育受到影响,对他们的健康有很大 的危害。据报道,孕妇每周饮酒多于2次,其妊娠中期流产 率是不饮酒孕妇的2倍,若每日饮酒3次则为3.8倍。前苏联 的调查研究表明,丈夫经常酗酒的家庭中平均流产次数比 其他家庭高1~1.5倍;饮酒妇女的早产率为34.5%,死产率 为25.5%,死胎率为17%,妊娠中毒症发生率为26%,均高于 非饮酒妇女。医学人士认为,乙醇可引起胎儿酒精中毒综 合征(FAS)。孕妇每日饮酒量达到白酒(50度)60ML时, 将会有20.4%的子代可能出现FAS,达到90ML以上则出现FAS 的可能性极大。 酗酒现象不仅是健康问题,同时也是危害极大的社 会问题。减少和消除酗酒的危害,需要采取健康教育、立 法、经济等综合干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