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软件测试期末考试(含答案)分析

软件测试期末考试(含答案)分析

1. 软件缺陷是由很多方面造成的,以下哪个方面是造成软件缺陷的最多的地方( A )A. 规格说明书B. 系统设计结果C. 编写代码D. 其他2. 覆盖准则最强的是( D )A. 语句覆盖B. 判定覆盖C. 条件覆盖D. 路径覆盖3. 实际的逻辑覆盖测试中,一般以( C )为主设计测试用例。

A. 条件覆盖B. 判定覆盖C. 条件组合覆盖D. 路径覆盖4. 发现错误能力最弱的覆盖准则是( A )。

A. 语句覆盖B. 判定覆盖C. 条件覆盖D. 路径覆盖5. 单元测试所使用的主要测试方法是( B )A. 黑盒测试B. 白盒测试C. 集成测试6. 对于软件缺陷的修复费用,在哪个阶段的费用花费最小( A )A. 分析阶段B. 设计阶段C. 编码阶段D. 发布阶段7. 静态测试的主要对象是( AB )A. 代码检查B. 代码风格与规范C. 软件的功能D. 设计的合理性8. 单元测试主要测试是模块在( ABC )上的错误。

A. 语法B. 格式C. 逻辑D. 功能9. 单元测试主要由( C )完成?其中( A )起主要作用。

A .开发人员B.测试人员C.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D.以上都不对10. 集成测试所使用的主要测试方法是( A )。

A. 黑盒测试B. 静态测试C. 动态测试11. 系统测试主要包括包含了多种测试活动,主要分为(A. 功能性测试B. 非功能性测试C. 回归测试D. 单元测试12. 系统集成测试常见的有哪几种不同模式( AB )。

A.非渐增式测试模式B.渐增式测试模式C.独立测试模式D.非独立测试模式13. 软件的兼容性测试包括( AD )。

A. 向前和向后兼容B. 多语言测试C. 多版本测试D. 横向测试14. 软件的缺陷通常集中在( AB )阶段。

A. 需求分析B. 系统设计C. 编写代码D. 软件测试15. 对于一些关键代码或新人写的代码,主要采取(A. 走查B. 会议审查C. 代码互评16. 在集成测试中,主要的集成方法有( ABCD )。

AB )。

B )方式。

A. 自顶向下B. 自底向上C. 大爆炸D. 三明治17. 文档测试主要检查文档的( ABCD )。

A.正确性B.完备性C.易理解性D.一致性18. 验收测试完成后还需要提交( AC ),才可交付用户使用。

A.验收报告B.项目完成报告C.交付报告D.无需提供任何报告19. 软件本地化工作中除了翻译之外还应该( ABCD )。

A.处理字符集问题B.数据格式C.页面显示和布局D.配置和兼容性等问题20. 造成软件的主要原因可从( ABC )方面来查找。

A.技术问题B.软件本身C.团队工作21. 代码评审有哪些方法( ABCD )。

A .代码走查B.正式会议审查C.代码会审D.代码咨询22. 软件产品的质量中的非功能需求包括( ABCD )等。

A.适用性B.有效性C.可靠性D.性能23. 当程序有修改,并且要求保证原有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必须采用(D )方法。

A .单元测试B.集成测试C.系统测试D.回归测试24. 对于整个软件的本地化过程来说,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主要有(AC )。

A .数据格式B.页面显示和布局C.配置和兼容性问题D.翻译问题25. 测试团队的基本责任应该是( ABCD )。

A.发现软件程序、系统或产品中的所有问题B.尽早地发现问题C. 督促开发人员尽快地解决程序中的缺陷D. 帮助团队解决资金问题26. 驱动程序,用以模拟被测模块的( A )模块。

A. 上级模块B. 下级模块C. 同级模块D. 其他27. 整体测试用例的质量要求包括(ABCD )。

A. 覆盖率B. 易用性C. 易维护性D. 粒度适中28. 易用性、兼容性、安装、文档测试等主要在( A )阶段完成。

A. 单元测试B. 集成测试C. 功能测试D. 验收测试二、判断题(分值)1. 能够尽可能早的发现软件缺陷,就能够尽可能地节约修复缺陷的成本,因此,因此在软件的设计阶段修复缺陷的费用最低。

(F)2. 根据著名的瀑布模型,软件测试应该处在“编程”的下游、在“软件维护”的上游,先有编程,后有测试,测试的位置很清楚。

(T )3. 为了能更多测试岀软件的缺陷,测试用例的一般要求越复杂越好。

(F )4. 因为软件开发人员不止一人,因此在测试时候,只能进行松散地实施测试。

(F )5. 每一种测试方法都必须执行程序,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F )6. 单元测试的主要人员构成是开发人员。

( T )7. 集成测试就是系统测试。

( F )8. 在进行系统测试的时候,当发现有错误时候,应该及时修正,紧接着修正下一个错误。

(T )9. 有的时候因为时间紧迫,可以临时安排几个程序员或者行业新手做测试工作。

( F)10. 在实际的运用中,无论对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通常使用其中一种方法就可以完成对某一软件的测试工作。

( F )11. 验收测试是测试的最后一个环节,该测试完成后,马上可以交付用户使用。

( F )12. 软件质量的要求是要满足软件的功能性需求。

( F )13. 系统测试的目的是检查已经通过单元测试的单元之间的接口是否存在问题。

(T )14. 在软件的开发中,每次回归测试都要重新运行完整的测试包。

( F )15. 在整个软件团队中,对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比较低,会操作计算机、有一定的软件使用经验就可以。

( F )16. 在对软件缺陷的描述中,测试人员可以对有个人的观点,也可以对开发人员进行评价,有利于开发人员提高开发质量。

(F )17. 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中的每个阶段、每个时刻都存在着软件测试活动,软件测试伴随着软件开发。

( T )18. 验收测试是由用户完成的。

( F )19. 在一个规范的软件的开发中,开发人员的人数一般大于测试人员的人数。

( F )20. 在整个开发周期中要对测试用例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维护。

( T )21. 功能测试也可以采用白盒测试的方法。

(F )1. 在软件测试过程中,应该遵循的原则是?(1)、尽早可能展开预防性测试;(2)、可追溯性;(4)、投入 /产出原则;( 5)、80/20 原则;( 6)、独立的软件测试机构或委托第三方测试,即避免开发人员一边开发,一边测试的情况的出现。

2. 测试用例的设计的步骤一般包括?(1)、测试需求分析;(2)、业务流程分析;(3)、测试用例设计;(4)、测试用例评审;(5)、测试用例更新完善。

3. 测试用例的原则?(1)测试用例的代表性;(2)测试结果的可判断性;(3)测试结果的可再现性。

4. 常用到的软件质量模型有哪些?并简述一下。

(1)软件测试瀑布模型:分为测试计划、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测试、运行和维护 7 个阶段,自顶向下执行。

强调阶段划分及顺序性、各阶段工作及其文档的完备性。

(2)软件测试 V 模型:也称为RAD模型,即快速应用开发模型。

属于线性顺序一类的软件开发模型。

5. 什么是软件测试计划?是指导测试过程的纲领性文件,包含产品概述、测试策略、测试方法、测试区域、测试配置、测试周期、测试资源、测试交流和风险分析等内容。

6. 制定软件测试的计划的原则有?(1)制定测试计划应尽早开始;(2)保持测试计划的灵活性;(3)保持测试计划简洁和易读;(4)尽量争取多渠道评审测试计划;(5)计算测试计划的投入。

7. 制定软件测试的技术的步骤有?(1)产品基本情况调研;(2)测试需求说明;(3)测试的策略和记录;(4)测试资源配置;( 5)计划表;( 6)问题跟踪报告;(7)测试计划的评审8. 什么是静态测试、动态测试?静态测试:是一种不通过执行程序而进行测试的技术,只是检测和评审。

动态测试:直接执行被测试程序以提供测试支持。

9. 什么是白盒测试、黑盒测试?二者的关系是什么?一、(1)白盒测试:又称功能功能测试、数据驱动测试和行为测试,是一种从用户观点出发的测试,被测程序为黑盒子,通过测试来检测每个功能是否能够正常使用(2)黑盒测试:又称结构测试和逻辑驱动测试,是知道产品内部工作过程,通过测试来检测产品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规格说明书的规定去正常运行。

二、白盒测试偏重实现方式,注重局部;黑盒测试偏重业务方面,注重整体。

有着本质区别,又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

10. 软件测试的过程是什么?(1)测试一致性;(2)可持续改进测试过程;(3)便于管理;(4)系统测试;(5)验收测试;11.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过程的关系是什么?(1)测试工程师与开发工程师目标一致、行为对立、并行工作,有生产就必然有质检,二者的工作相辅相成,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的主要矛盾就集中在对bug的定义上。

(2)软件测试工程师:查找bug、管理bug、质量保证。

软件开发:系统设计、编码、修改 bug12. 白盒测试的覆盖准则有哪些?( 1)语句覆盖;(2)判定覆盖;(即分支覆盖);(3)条件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5)条件组合覆盖;( 6)路径覆盖。

13. 白盒测试的常用工具有哪些?各适用于什么情况?( 1)静态白盒测试:在不执行的条件下有条理地仔细审查软件设计、体系结构和代码,从而找出软件缺陷的过程。

( 2)动态白盒测试:需要对各个模块功能、模块间的接口、局部数据结构、主要执行路径、错误处理等反面的测试14. 单元测试是什么?单元测试是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要进行的最低级别的测试活动,起目的在于发现每个模块内部可能存在的差距。

15. 单元测试的原则有哪些?( 1)单元测试越早进行越好;( 2)单元测试应该根据《软件详细设计规格说明》进行;(3)对于修改过的代码应该重做单元测试,以保证对已发现错误的修改没有引入新的错误;( 4)当测试用例的测试结果与设计规格说明书的预期结果不一致时,测试人员应该如实记录实际的测试结果;(5)单元测试应注意选择好被测试软件单元的大小;(6)一个完整的单元测试说明应该包含软件证明测试和负面测试;(7)注意使用单元测试工具。

16. 单元测试的重要性及目的是什么?一、( 1)提前发现问题并解决可以节约时间( 2)是测试阶段的基础,为后期的集成测试和系统测试做好准备;(3)对单元独立测试,容易发现问题,减少成本。

二、目的:是暴漏出失败和错误。

失败的可能性是可预期的,并且可以使用断言来进行检查。

而错误则是不可预期的问题17. 简述单元测试的过程?(1)准备阶段;(2)编制阶段( 3)代码审查阶段;(4)单元测试阶段;(5)评审、提交阶段。

18. 什么是插桩程序设计?是在保证被测程序原有逻辑完整性的基础上在程序中插于一些探针,通过探针的执行抛出程序运行的特征数据,通过这些数据的分析,可以获得程序的控制流和数据信息,进而得到逻辑覆盖等动态信息,从而实现测试目标的方法。

19. 集成测试是什么?是在假定各个软件单元已经通过了单元测试的前提下,检测各个软件单元之间相互接口是否正确。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