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胚胎早期发育
(一) 植入(又称着床)
⒈ 定义 胚泡埋入子宫内膜的过程,称植入(implantation) ⒉ 时间 开始于受精后5~6第天,完成于第11~12天 ⒊ 过程 ⒋ 条件 ①胚泡及时到达宫腔
②透明带及时溶解消失 ③子宫内膜处于分泌期,母体雌、孕激素调节正常 ⒌ 部位 正常部位:子宫底或体部,后壁多见。 异常部位(异位妊娠):子宫颈、输卵管、卵巢、肠系膜等处
⒈ 内细胞群形成二胚层胚盘 上胚层(epiblast)与羊膜腔的形成 下胚层(hypoblast)和卵黄囊的形成
二胚层胚盘
形成的时间 第2周 结构 羊膜腔底的上胚层与卵黄囊顶
的下胚层紧贴在一起,形似圆 盘,称二胚层胚盘。 胚盘是人体发生的原基。
2.滋养层细胞的分化 向子宫内膜中生长,
形成细胞滋养层和合体 滋养层。进而形成绒毛 膜。
庭等器官的上皮。
原始消化管分为三段:
中肠
后肠
前肠
(1)前肠 分化为咽至十二指肠的上段、肝、胆、胰及喉以下呼 吸系统的上皮;中耳、甲状腺、甲状旁腺和胸腺。
前肠头端膨大 形成一个头阔尾窄、 背腹扁平的漏斗状 结构—原始咽,其 侧壁有五对囊状突 起,故称咽囊。
咽囊和原始咽的分化
内侧端:咽鼓管
第Ⅰ对
外侧端:中耳鼓室 第一对腮膜:形成鼓膜
⑶演变:包入脐带,退化后在脐与膀胱间形成脐正中韧带
⑷功能意义:尿囊壁胚外中胚层分化所形成尿囊动、静脉
将转变为脐、动静脉。
⒌ 脐带(umbilical cord)
⑴ 组成及其演变: 早期:体蒂、尿囊、卵黄囊
外包羊膜
晚期:粘液性结缔组织,脐动脉、静脉
正常长度:40~60cm
(2) 功能 ⑶ 异常
物质交换 过短:﹤20cm 过长:﹥100cm
1. 定义
胚胎学(Embryology)是研究出生前个体(从受精卵发育
为新生个体)发生、生长及其发育机理的一门科学。
2.研究内容
⑴生殖细胞
⑵受精
⑶胚胎发育 ⑸先天畸形等
⑷胚胎与母体的关系
(三)胚胎发育分期
精子+卵子→受精卵 人胚胎在母体内发育经历38周(38周×7天/周 =266天),
可分为二个时期: 1. 胚期(embryo) 受精后1~8周 致畸敏感期 2. 胎期(fetus) 受精后9~38周 对致畸因子不敏感
二、生殖细胞和受精
(一)生殖细胞(germ cell) 精子和卵子
1 .精子
1 .1 精子的结构和功能
精子的功能
运动及使卵受精。
1.2 精子在女性生殖道的运输 女性生殖道内充满粘稠的液体,输卵管峡部黏膜形成曲折的
皱襞,这对精子的运输构成很大的阻力,也起着淘汰和筛选精子 的作用。 精子的受精能力在女性生殖道内可维持约1天。 1.3 精子获能和顶体反应 精子获能(capacitation)
泄殖腔 背侧:原始直肠(分化为直肠和肛管上段)
腹侧:尿生殖窦(分化为膀胱、尿道和阴道前庭)
泄殖腔膜 背侧:肛膜 腹侧:尿生殖膜
泄殖腔的分隔
原始消化管壁的内胚层仅形成上述器官的上皮 以及有关腺体的实质,上述器官及腺体内的结缔组 织、肌组织、血管等则来源于原始消化管周围的脏 壁中胚层。
七、 胎盘与胎膜
⒉ 羊膜囊(amnion)
⑴ 组成 壁 羊膜上皮:分泌羊水 胚外中胚层
腔内充满羊水 来源:羊膜上皮的分泌、胎儿的排泄 去路:羊膜重吸收、胎儿的吞咽 成分:水、胎儿脱落的上皮细胞等
足月正常量:1000ml 过多:多于2000ml 过少:少于500ml
⑵ 功能:保护、扩张宫颈、冲洗产道等
⑶ 演变
⒊ 卵黄囊(yolk sac)
精浆内有一种糖蛋白,能抑制精子的运动和使卵受精的能 力,称为抑制因子。精子在通过女性生殖管道时,在管道 上皮、主要是输卵管上皮分泌的某些化学物质的作用下,解除抑 制因子的束缚 ,精子获得了释放顶体酶、穿越透明带和放射冠的 能力 。
顶体反应(acrosome rection)
顶体反应是精子在受精时的关键变化,只有完成顶体反应 的精子才能与卵母细胞融合,实现受精。
也称胎儿的附属结构,对胚胎起保护、营养等作用。
(一)胎膜
胎膜包括绒毛膜、羊膜、卵黄囊、尿囊和脐带。
⒈ 绒毛膜(chorion) ⑴ 组成 滋养层和胚外中胚层 ⑵ 绒毛的形成与分级 初级绒毛干:细胞滋养层+合体滋养层 次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长入 三级绒毛干:胚外中胚层分化为血管 ⑶ 绒毛膜的演变 丛密平滑绒毛膜和平滑绒毛膜 ⑷功能 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丛密平滑绒毛膜参与构 成胎盘。 (5)异常 葡萄胎(水泡状胎块)、绒毛膜上皮癌
间介中胚层:泌尿生殖系统的原基
侧中胚层 体壁中胚层:体壁的骨骼、肌肉、血管、结缔组织等
原始体腔:心包腔、胸膜腔、腹膜腔 脏壁中胚层:消化和呼吸系统的肌组织、血管、 结缔组织等 生心区 心脏的原基
间充质 结缔组织、肌组织、血管
外 胚 层 和 中 胚 层 的 分 化
⒊ 内胚层(endoderm)的分化
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孟运莲
一、概述
(一)发育生物学的概念
研究个体出生前和出生后生命全过程的生长发育与衰 老的演变过程,称为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
人体发育学讲述的是个体出生前的发生和发育及其机 制。因此,人体发育总论也称胚胎学总论。
(二)胚胎学的定义及其研究内容
表面外胚层: 神经嵴(neural crest): 表皮及其附属器、 周围神经系统、
神经垂体、 视网膜、
内耳膜迷路、
肾上腺髓质等
松果体等
角膜上皮等
畸形: 前神经孔不闭——无脑儿
后神经孔不闭——脊髓裂
⒉ 中胚层(mesoderm)的分化
生皮节:真皮
轴旁中胚层
体节 生骨节:中轴骨(脊柱、肋骨)
生肌节:躯干肌
于是产生了头褶、尾褶、侧褶。 结果 胚体向背侧隆凸,羊膜囊相应扩大,卵黄囊逐渐萎
缩,腹部逐渐缩狭,体蒂由背侧逐渐转向腹侧,羊膜 包绕体蒂、卵黄囊等形成原始脐带。
胚 胎 外 形 的 构 建
(二)三胚层的分化
⒈ 外胚层(ectoderm)的分化
外 胚
背侧中线增厚
神 经
层
板
神神 经经
沟缘愈合
沟褶
神经管(neural tube): 中枢神经系统、
5.受精的意义
① 恢复染色体数目,促进遗传和变异; ② 激发卵裂; ③ 决定性别。
三、 卵裂及胚泡形成(第一周)
(一)卵裂(cleavage)
受精卵由输卵管向子宫方向运行,并不断进行细胞分裂, 受精卵早期的细胞分裂称卵裂;卵裂产生的子细胞呈球形,称 卵裂球(blastomere)。
桑椹胚(morula)
2.受精部位:多在输卵管壶腹部 3.受精条件:
①精子的数量、质量正常; ②精子必须获能; ③卵子必须处于第二次成熟分裂中期; ④精子与卵子必须在限定的时间内相遇(24小时内); ⑤男女两性生殖管道必须通畅。
4.受精过程 ①分解放射冠 的卵泡细胞; ②水解局部透明带; ③ 精子细胞核和部分胞质进入卵母细胞。
卵母细胞和透明带之间的间隙称卵周间隙(perivitelline space)。
次级卵母细胞处于第二次减数分裂中期,周边胞质内含有 皮质颗粒(cortical granule)。
次级卵母细胞若未受精,则于排卵12~24小时退化。
(二)受精(fertilization)
1.受精的定义: 精、卵结合形成受精卵的过程
中肠原与卵黄囊相通,由于肠袢生长迅速,腹腔容积相对 较小,致使肠袢进入脐腔内形成生理性脐疝。第10周,肠袢开 始从脐腔退回腹腔,脐腔随之关。
(3) 后肠 将分化形成横结肠左段1/3 至 肛管上段(齿状 线以 上部分),及膀胱、尿道和阴道前庭等的上皮组织。
◆后肠末端的膨大部分称泄殖腔,人胚第7周,后 肠与尿囊 间的间充质增生,形成尿直肠隔,尿直肠隔 向下沿伸与泄殖腔 膜会合,将泄殖腔分为背腹两部分
⑴ 组成:内胚层+胚外中胚层
脐粪瘘 的发生
⑵ 演变:包入脐带,并于第六周闭锁、退化
⑶ 功能意义:
A:卵黄囊壁的胚外中胚层形成 原始造血干细胞
B:卵黄囊的内胚层形成原始生殖细胞
⒋ 尿囊(allantois)
脐尿瘘的发生
⑴ 形成:第三周,卵黄囊顶的内胚层向体蒂 内伸出一个
盲囊
⑵ 组成:尿囊壁由内胚层及胚外中胚层组成
五 三胚层的形成(第3周)
头端膨大
细胞增殖
上胚层
改称
向尾端、中线集中
外胚层 (胚内)中胚层
原条 中部凹陷 原沟
在上下胚层之间 向前后及两侧扩展
脊索
进入下胚层, 内胚层 取代下胚层
⑴为胚胎早期的中轴器官,起支撑作用;
⑵诱导神经管的形成;
⑶退化后成为椎间盘内的髓核
原结
原凹 形上 成胚 一层 条细 细胞 胞迁 索移 脊索
精子发生顶体反应时,顶体首先膨胀,质膜与顶体外膜紧 贴,继而二者融合、破裂,顶体酶排出。
顶体反应缺陷症 精子不能产生顶体反应。
2.卵子
排卵时排出的是次级卵母细胞,周围还带着透明带和放射 冠。透明带由三种主要的糖蛋白(ZP1、ZP2、ZP3)组成,在 受精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其中ZP3能识别同种精子,并与之结 合,诱导精子发生顶体反应,启动受精过程。
向胚泡腔内生长, 形成胚外中胚层。胚泡 腔消失。
3 .出现胚外体腔 滋养层向胚泡腔内生长,形成胚外中胚层,胚泡腔消失。 第二周末,胚外中胚层之间出现小的腔隙,然后融合成一
个大腔—胚外体腔。因此,胚外体腔由胚泡腔改建而来。由于 胚外体腔的出现,将胚外中胚层分成脏层和壁层。 4.体蒂的形成
将两个胚层和两个囊与胚外体腔连接起来的胚外中胚层, 是脐带的原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