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听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听后感_说课稿

听课反思 《分数的意义》听后感_说课稿

听课反思《分数的意义》听后感_说课稿
上周听了肖晓玲老师《分数的意义》这节课,让我印象很深刻。

肖晓玲老师的语言富有亲和力,课堂很民主,孩子们都很乐学、好学,积极性挺高的。

很多听课的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评课,让我们都受益匪浅。

1、保证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动手操作是不是培养了学生的思考能力。

如果孩子们不经大脑思考就得出了正确的结果,不是通过操作加深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动手操作成了玩儿了,这就没有必要去进行动手操作,也就是这样的操作是无效的。

动手操作的技能还是有待提高的。

最基本的作图工具人人都应准备齐全,时刻准备着。

决不允许作图不用作图工具。

这节课小玲老师给孩子们提供了充分的操作机会,涂一涂,画一画,分一分等,分数的意义在操作中不言而喻。

2、动手操作要学会控制。

在备课时都应该预设孩子们操作中的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尽可能的去培养孩子们在动手操作中的想象力,肖老师的课上进行了大部分的动手操作,尤其是让孩子们通过摆一摆,分一分发现很多的分数时,老师的预设是很好的,但是没考虑到孩子的基础和想象力,殊不知孩子们与自己的预设相差甚远,当遇到这种情况时,老师就应该让孩子们反复去说,如果孩子们,怎么引导都想不出老师预设的想要的结果,教师可以神秘的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教具进行示范是很有必要的。

3、在肖老师的这一节课中,视频导入很新颖,引导很到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立马有了,所以在创造分数的时候很是顺利,几乎没人遇到困难,我觉得必要的时候,人为的设些障碍(分实物创造分数时,课件出示不平均分,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可以,学生肯定会认为不合理,从而更认定平均分的重要性),这样也是很好的。

这样孩子们会对平均分感知深刻。

4、在一节课里过渡语言的设计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决定着一节课是不是连贯自然,否则就会让人觉得这个环节到另一环节很突然。

5、没有多样性,就没有交流的必要性。

这句话是对动手操作活动的一个全面的诠释。

在创造的过程中,老师的目的是为了让孩子们发挥充分的想象力,能有多种不同的分数的产生,对单位“1”的理解。

本节课孩子们能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发现不同的分数,再和同桌交流,这是很有必要的,交流是为了让更多的孩子有更多的收获,交流是为了打开孩子们思维的源泉。

6、语言组织上很有针对性,小玲老师做的非常好。

很多时候,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会发现,我们的提问和引导会让孩子们天马行空,课堂调控处于失控状态,这就会让老师不知所措,想想也是,如果没有组织好随口提问,不就是给自己画了一个圈关在里面出不来了吗?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在语言组织上还是要再三思量的,仔细斟酌。

7、最后作总结时,让孩子们畅所欲言。

这样老师才能很清楚的知道孩子们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还要在强调学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