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个人所得税申报手册

个人所得税申报手册

网站报税—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操作手册网站报税—个人所得税明细申报操作手册一、纳税人先到所属地方税务分局办理<<网站报税开户协议>>二、在能访问外网的情况下登陆省局报税网站http://218.25.48.199。

三、输入纳税人识别号和纳税人密码,纳税人初始密码为“111111”,纳税人可以登陆后自行修改。

四、登陆后点击“个税全员全额明细申报五、第一次使用请先下载模版,点击以下链接就可以把模版下载到计算机中。

(点击保存)职工基础信息模版填写职工基础信息模版里有两个子模版,《非外籍人员信息》子模版和《外籍人员信息》子模版。

纳税人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将本企业所有员工按国籍分别录入。

《非外籍人员信息》中除电子邮件地址列外所有列不能为空。

职工收入明细模板填写注意事项:(1)所有子模版中姓名、证照类型、证照号码必须与职工基础信息模版相对应。

(2)职工基础信息模版中录入的人员必须在《职工收入明细模板》中有明细数据。

如本企业职工工资标准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也需要录入数据。

(3) 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应扣缴税额、已扣缴税额列需要手工计算填写,填写时一定要根据前面输入的明细数据,根据个所扣除标准、税率等计算填写。

企业职工工资标准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的应纳税所得额填0,税率填5%。

(4)职工基础信息模版中《正常工资薪金收入》子模版所有列不能为空,如无数据要用录入0。

正常工资薪金收入明细表正常工资薪金收入明细表适用于正常按月发放的工资薪金。

工资、薪金所得是指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补贴以及与任职或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包括现金、实物和有价证券。

如果该纳税人当月没有工资薪金所得,即应税收入额为零,也要填写该表进行零申报。

姓名、身份证照类型、身份证照号码:该三项内容要与基本员工信息模版相对应。

一、收入额工资表内应发工资表内应发,是企业工资表上列示的应发工资总额,指发放给纳税人的,在税款所属期限内取得的实际含税收入总额,包括个人因任职或者受雇而取得的工资、薪金、奖金、年终加薪、劳动分红、津贴以及与任职或者受雇有关的其他所得。

录入时应将不含税的收入换算成含税收入后再录入。

非全年一次性奖金非全年一次性奖金,是雇员取得除全年一次性奖金以外的其它各种名目奖金,如月、季、半年等加班奖、先进奖等。

该项目填列企业没有反应在工资表中的上述收入,工资表内应发已包含非全年一次性奖金,该项目不再填列。

工资表外应税津贴补贴工资表外应税津贴补贴,填列企业没有反应在工资表上的其他各种形式的应税津贴补贴。

如财政部和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企业以现金形式发给个人的住房补贴、医疗补助费,以及取暖费、通讯费、车改补助等,应全额计入领取人的当期工薪收入,并按章纳税,工资表内应发已包含该类补贴,该项目不再填列。

实物有价证券实物、有价证券,填列个人因任职或受雇而从单位取得的各种实物、有价证券。

所得为实物的,应当按照取得所得的凭证上注明的价格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无凭证的实物或者凭证上所注明的价格明显偏低的,由主管税务机关参照当地的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所得为有价证券的,由主管税务机关根据票面价格和市场价格核定应纳税所得额。

商业保险商业保险,填列企业为职工缴付的各种商业保险,包括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金)。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有关规定,对企业为员工支付各项免税之外的保险金,应在企业向保险公司缴付时(即该保险落到被保险人的保险账户)并入员工当期的工资收入,按“工资、薪金”所得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税款由企业负责代扣代缴。

单位为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单位为个人缴付的三险一金,指企事业单位当月实际为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只填写单位当月实际为其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包括超比例缴存的部分)。

其它收入其他收入,填列没有反应在工资表里,除上述收入之外的属于工资薪金性质的所得。

例如:企业和单位对营销业绩突出人员以培训班、研讨会、工作考察等名义组织的免费旅游,应根据所发生的费用全额计入营销人员当期工资薪金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企业年金:应按企业统一计提年金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年金,扣缴个人所得税。

企业为职工缴付的补充医疗保险: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养老保险金征收个人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财税字[1997]144号)规定,应扣缴个人所得税。

如果企业委托保险公司单独建账,集中管理,未建立个人账户,应按企业统一计提时所用的具体标准乘以每人每月工资总额计算个人每月应得补充医疗保险,全额并入当月工资扣缴个人所得税。

特别提示:依据《辽宁省律师事务所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暂行规定》第八条,实行办案经费包干办法的律师事务所,其律师的当月分成收入按照30%的比例扣除办案费用后,余额与律师事务所发给的工资、薪金性质的收入合并,按照个人所得税法的有关规定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处填列律师的当月分成收入全额,允许按分成收入的30%扣除的办案费用填列在其他扣除项目。

二、免税不征税收入额基本养老保险金、基本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1、企事业单位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免征个人所得税。

2、个人按照国家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的缴费比例或办法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

3、企事业单位和个人超过规定的比例和标准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应将超过部分并入个人当期的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处只填写个人按照规定的缴费比例实际缴付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失业保险费的数额。

住房公积金1、单位和职工个人缴存的住房公积金的月平均工资最高限额不得超过职工所在地省辖市上年职工的月平均工资的3倍,(上年职工的月平均工资以单位和个人所在地省辖市市级统计部门公布的数据为准)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并入个人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2、单位和个人分别在不超过职工本人上一年度月平均工资12%的幅度内,其实际缴存的住房公积金,允许在个人应纳税所得额中据实扣除,超过规定标准的部分并入个人当期工资、薪金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此处填列企事业单位和职工个人当月实际缴纳的允许税前扣除的住房公积金。

(即单位+个人合计)其他免税所得其它免税所得,是指政府特殊津贴、中国科学院院士津贴、中国工程院院士津贴和其他经国务院批准免税的补贴、津贴。

通讯费补贴(此项政策有待上级税务机关明确)通讯费补贴,是指按照《辽宁省省直机关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管理办法》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发给个人的移动通讯费补贴,以及个人因公务通讯制度改革而取得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收入,按照当地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补贴发放范围及标准,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全额扣除。

一、按照《辽宁省省直机关公务移动通讯费用补贴管理办法》(辽人发[2004]13号)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发给个人的移动通讯费补贴,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全额扣除。

二、个人因公务通信制度改革而取得的公务移动通讯费补贴收入,可按照当地市级人民政府规定的补贴发放范围及标准,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全额扣除。

三、按照政府规定的范围及标准向个人发放移动通讯费用补贴的单位,再以报销票据等各种形式向个人支付或为个人交纳的移动通讯费、固定电话通讯费、移动电话购置费,均应全额并入个人当月工资、薪金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独生子女补贴独生子女补贴,是根据《征收个人所得税若干问题的规定》不予征税的独生子女补贴。

车改补助一、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单位应向当地主管地税机关报送公务用车改革方案,经当地主管地税机关核实后径报省局备案。

公务用车改革方案应载明参加公务用车改革的人员范围、人数、月补贴额度、补贴资金来源、补贴发放及使用管理办法、已参改车辆及未参改车辆的用途等内容。

二、公务用车费用是指在省内因公务而实际发生的燃油、保险、租车库(位)、维修、停车、过路桥、折旧等与车辆使用有关的费用。

单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后向个人支付的公务用车费用,原则上应在本单位公车改革前三年公车平均支出额的75%以下。

三、实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单位,其职工以现金或实报实销方式取得的车改补贴收入,均扣除70%的公务费用后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公务费用扣除最高限额为每月2500元,超过的部分并入“工资、薪金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未备案的公务用车改革单位,其向职工个人支付的现金补贴或限额内实报实销的公务用车费用,均应全额并入当月工资薪金中征收个人所得税。

四、单位因租用个人车辆(含本单位职工)而支付的车辆租赁费,由于个人车辆的使用权已经归单位所有。

因此,单位向个人支付的车辆租赁费应按照“财产租赁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

取暖费取暖费,是按照辽宁省地方相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不予征税的取暖费补贴。

其他不征税所得其他不征税所得,是除上述列举项目之外按照法律法规规定不予征税的所得。

其他扣除其他扣除,是除上述列举项目之外的可以税前扣除的所得。

对在中国境内无住所而在中国境内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和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纳税义务人,可以根据其平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以及汇率变化情况确定附加减除费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七、二十九条规定:附加减除费用标准为3200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二十八条规定:附加减除费用适用的范围,是指:(一)在中国境内的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中工作的外籍人员;(二)应聘在中国境内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国家机关中工作的外籍专家;(三)在中国境内有住所而在中国境外任职或者受雇取得工资、薪金所得的个人;(四)财政部确定的其他人员。

根据实施条例,在本表,符合条件三、条件四的可以在本项填写附加减除费用。

实行办案经费包干办法的律师事务所,其律师的当月分成收入按照30%的比例扣除的办案费用填列在此处。

三、捐赠额通过非营利性机构/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捐赠额1、通过非营利性机构/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捐赠,指按照税法规定个人将其所得通过中国境内的社会团体、国家机关向教育和其他社会公益事业以及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地区、贫困地区的捐赠。

纳税人通过非营利性机构/国家机关的公益性捐赠在本系统中允许全额扣除。

2、纳税人向宋庆龄基金会、中国福利会、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煤矿尘肺病治疗基金会、中华环境保护基金会、中华红十字会、中华慈善总会、青少年活动场所、老年服务机构,以及通过非营利机构向教育事业的捐赠等的准予扣除的捐赠额为实际捐赠额。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