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实和种子一、预期学习结果1、知道什么是果实,什么不是果实。
2、会做种子萌发时需要的条件的实验。
3、能够针对“种子萌发”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
4、了解种子传播的途径。
5、能亲自栽种几棵植物,写好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解剖并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
难点:探究种子萌发需要的条件。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举办果实展览会,找一找哪里有种子1、谈话:课前老师让大家把一些自己认为是果实的带到教室来,你们带来了吗?请各个小组的同学把带来的果实集中在一起,我们来举办一个果实展览会。
这些果实你们都认识吗?(小组内同学认一认,老师适时给各个小组送去一些萝卜、土豆、洋葱、毛豆等植物)2、学生介绍带来的果实名称。
3、质疑:同学们带来的这些都是果实吗?如果说都是果实,为什么?如果不是都是果实,又是为什么?4、学生交流。
5、提问:什么样的才叫果实?6、分组观察活动:老师给各组学生提供已经切成两半的菜椒、苹果、猕猴桃、萝卜和已经剥开的土豆、花生、柚子等植物,要求学生仔细观察这些植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说说发现了什么。
7、交流汇报观察结果。
8、讨论:萝卜和其他一些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地方?9、小结:开花植物的种子都在自己的“家”――果实中受到保护。
凡上有果皮和种子两部分构造的都是果实。
我们可以用这个标准来判断一些植物是不是果实。
萝卜内部找不到种子,所以它不是果实,当然,也会有些例外,比如无籽西瓜、无籽葡萄、香蕉等一些果实就没有种子,但它们仍然属于果实。
10、电教资料片各种各样的果实和种子。
11、活动:找种子――找出带来的果实的种子在哪里。
(二)了解植物怎样传播种子1、谈话:种子成熟后不全部掉落在植物的附近,而是利用各种方式传播到比较远的地方。
每种果实都有它释放种子的方式,以便种子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
2、提问:你知道浆果、刺果、椰子、蒲公英、挪威枫、莲蓬、凤仙等植物的种子是如何“旅行”的吗?3、交流讨论。
4、阅读短文《植物妈妈有办法》。
讨论:植物妈妈是怎样让自己的孩子四海为家的?5、边交流边开展实践活动:吹吹蒲公英、碰碰干豆荚、“把苍耳带回家”。
6、小结: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一般分为利用风力、利用动物、利用弹力、利用水力来传播等四类。
7、讨论:利用不同方法传播种子的果实在构造和生长环境方面有什么特点?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8、观看录像资料:种子的传播。
(三)拓展:种子为什么要传播1、激疑:种子成熟后,为什么不直接从植株上方垂直掉落到地面上,而要进行没行程的“旅行”呢?2、学生发表观点。
3、小结:种子之所以要传播,主要有三点原因:A避免竞争。
假如所有成熟的种子都掉落在母株的下方,即使全部的种子都发芽成为幼苗,往往会因为颁布过密,彼此间产生激烈的竞争,导致大量幼苗死亡,无法有效地繁衍后代。
B避免近亲交配。
近亲交配会影响后代的遗传和变异能力。
假如所有的种子都掉落在同一个地方,即使大多数幼苗都可以顺利发育,生长成为成熟的植株,由于彼此间距离太近,会有近亲交配的问题。
C找寻适当的生育地,扩张族群的颁布范围每种植物都有其适当的生育地点,但往往并非就在母体下方。
种子借着传播,一方面有机会散播适当的生育地点,一方面可以扩张子代族群的势力范围,并取得与其他族群基因交配的机会。
4、谈话:植物的一粒小小的种子都能够借助外部的力量找寻适合自己生长的地方。
同学们,你们能够从种子的身上得到一些什么启示呢?三、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一)导入新课谈话:预测一下种子里的发育成了一棵植物?怎么知道的呢?(二)探究活动:种子里面有什么?1、谈话:一粒小小的种子能够长成一棵小草,也可以长成一棵参天大树。
种子里面有什么?2、猜一猜、画一画、说一说:种子里面有什么?3、观察:浸泡过的蚕豆种子和干蚕豆种子有什么不同?4、都是利用镊子、放大镜等工具示范解剖、观察浸泡过的蚕豆种子,指导解剖及观察方法。
5、学生分组实验:用镊子仔细地剥开浸泡过的蚕豆种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种子的内部构造,在活动记录上画出你所看到的。
6、汇报观察情况,展示观察记录。
7、小结:种子里面的“植物宝宝”,科学上有一个名字叫做“胚”。
8、观看录像资料:种子发芽了。
(三)探究活动: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1、谈话:都是带来了很多种子,为什么这些种子一直都是种子而没有发育成一棵棵小苗呢?2、讨论:种子萌发需要什么条件?3、学生交流观点,小结。
4、提问:如何通过实验来验证我们的观点是否正确呢?阅读教材,指导实验。
5、学生分组合作,按教材提示做实验,控制四个瓶子里的条件。
6、猜一猜,几号瓶子能够长出小苗呢?7、观察都是提前一周做的同样的实验结果。
讨论:能够长出小苗的瓶子里是什么环境?8、讨论:适合种子萌发的条件是什么?9、小结。
10、拓展研究:你还能提出哪些和种子有关的、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四)动手实践:种植一棵自己的植物1、利用花盆或者校园里的种植园地,在土壤中种植一棵植物。
2、种植指导:把一些种子播撒在湿润的泥土中,种子发芽后要把植物移到阳光下并适时浇水。
3、明确任务:精心培育自己的植物,直到它们能产生自己的种子。
要及时写好观察,描述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时期。
4、谈话:在播种的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研究,你们准备开展什么样的研究?5、学生参照课文18页下介绍的方法,进行研究、交流。
6、提示:一个月后进行交流。
根和茎一、预期学习结果1、认识根和茎的不同形态及其功能。
2、能通过实验探究根和茎的作用。
3、能照顾好自己栽种的植物,做好观察日记。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根和茎的形态和作用。
难点:区分直根和须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谈话: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两位朋友,你们想知道是谁吗?2、老师出示连根拔起的菠菜和葱。
3、分别请两个学生向大家介绍这两种植物。
(二)认识直根和须根及根的作用1、认识直根和须根A谈话:请大家观察这两株植物的根,找找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不同点记录下来,看谁观察得最仔细。
B学生观察记录。
C汇报观察结果。
D教师小结:像菠菜这样,根从茎的下面长出来长长的一根,粗粗的、外面长了一些细小细小的毛,这样的根我们在科学上叫它直根(板书:直根)。
像葱这样,在茎下面长出的根有很多,都是差不多粗细和长短的,这样的根在科学上叫须根。
(板书:须根)E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带来的植物的根按直根和须根分为两大类。
F各组汇报交流。
2、认识根的作用。
A谈话:你们知道植物的根有什么作用?B学生回答。
C看多媒体课件介绍根的作用。
D学生看后谈感想。
E谈话:想不想看看土壤底下的根是什么样的?F小组按步骤实验。
G讨论观察,进行总结。
(三)认识形态各异的茎及其运输功能1、认识形态各异的茎。
A谈话:刚刚我们认识了两种不同的根,接下来我们来观察植物的另一个组成部分:茎。
B以小组为单位观察课本第20页上面的图片,说说这些植物哪部分是茎,有什么特点。
C各组交流。
D教师小结:比起根来,植物的茎是形态各异,多种多样。
无论什么样子的茎,都是为了适合植物更好地生长。
2、认识茎的运输功能。
A谈话:不管茎的形态长成什么样,它们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你们知道茎的作用是什么吗?B谈话:我们用什么方法可以知道茎的作用呢?C学生回答。
D教师出示一株养在红墨水中的植物,说明是什么时候放进去的,然后讲解解剖和观察方法。
E提问:我们在切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F学生回答。
G学生小组观察记录。
H汇报交流观察结果。
I教师小结:形态各异的茎处于植物体的中央部位,它把植物身体的各个部分连尪个整体,它承揽着运输的任务――把水和土壤中的养料从根部运送到叶子中去,并且把叶子制造的养分传送给植物的其他部分。
(四)总结延伸1、谈话: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2、双色花:取一朵白色的花,把茎的下面分成两半,一半养在红色的水中,一半养在蓝色的水中,观察过了一希时间后,花有什么变化。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叶和花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够比较叶子的相同和不同,并进行分类。
2、能对“植物体内的水分是如何散失的”、“阳光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等问题对比实验。
知道植物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是靠绿叶制造的。
3、能够观察并解剖植物的花,知道花的构造与各部分的功能。
4、知道植物传粉的几种算什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认识叶和花的构造和功能。
难点:理解植物是怎样自己制造“食物”的。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谈话:今天我们要认识植物的另外两大组成部分――叶和花。
(二)观察叶片、认识叶片的作用1、观察叶片。
A教师出示一片香樟树叶,提问:你们认识这是什么树叶吗?B学生回答。
C谈话:我们的校园里有很多香樟树,你们平时仔细观察过这种树叶吗?D以小组为单位,观察香樟树叶的正反面,比较有什么不同?E汇报交流。
F教师小结。
2、给叶片分类A谈话:树叶的形状有很多种,就请大家抒怀带来的树叶按一定的标准来给它们分一分类,并把分类结果记录下来。
B学生分组给树叶分类,记录。
C汇报交流。
3、认识叶的蒸腾作用。
A谈话:叶子的形状多种多样,你们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B学生回答。
C都出示自己事先准备好的实验装置,说明实验的目的,学生预测会看到什么现象。
D教师小结。
4、认识叶的光合作用。
A教师出示两盆吊兰是老师种的,一盆是放在阳台上的,一盆是放在室内的,种的时候是差不多大小的,每天都浇同样多的水。
请大家比较一下,这两盆吊兰有什么不同的地方?B学生观察比较。
C提问:请大家猜一猜两盆吊兰长得不同的原因。
D学生猜测。
E教师小结:阳光对植物的生长是非常重要的,这一盆吊兰就是因为长期照不到阳光,所以才长得不如那一盆好。
当然,也有一些不喜欢晒太阳的植物,它们一般生活在高大的树木下面,如果把它们放在太阳底下暴晒,是会晒死的。
F提问:你们还能对叶子提哪些自己能够研究的问题?G学生提问,有兴趣的课后去研究。
(三)认识花朵1、观察解剖花朵。
A用多媒体出示各种花卉的图片,请学生来说一说都是些什么花。
(尽量选择学生常见的、熟悉的花卉)B提问:想知道花的构造是怎样的吗?C教师出示自己制作的油菜花标本,演示用镊子解剖一朵油菜花。
D学生解剖油菜花。
E指导学生观察认识花朵各部分的名称并猜测各自的作用。
F教师小结:花的每一部分都有各自的作用,其中雄蕊和雌蕊的柱头上,花就会结出种子。
花瓣能利用鲜艳的色彩吸引昆虫前来帮助传粉,萼片能保护未开的花。
2、认识花粉的传播方式。
A谈话:你们知道花轮是怎样传播的吗?B学生回答。
C看多媒体课件演示花粉的传播方式。
D提问:看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E教师小结。
(四)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2、你种的植物怎样了?开花了吗?在它开花的时候,你可要仔细观察哦!植物和我们一、预期学习结果1、能通过自己的种植经历总结植物一生经历的几个阶段和生命周期的长短,知道一株完整植物的各组成部分及其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