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素质教育概论判断题

素质教育概论判断题

(是) 1. 影响素质形成的两大环境因素,首先是自然和社会大环境,同时包括学校、家庭等具体的小环境。

(否) 2. 应试教育课程是素质教育目标和内容的载体,是素质教育活动展开的基本依据,是实施应试教育的蓝图,内在地决定着受教育者素质发展的范围和水平。

(是) 3.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最主要、最重要的渠道。

(是) 4.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

(是) 5. 德育首位是教育经验的总结、教育规律的反映。

(是) 6. 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

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 7. 课程之所以需要“开发”是因为存在着“个人潜能”的原因。

(是) 8. 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 9. 健康素质是指个体完满的身心、情感状态和由社会适应能力积淀升华形成的一种基本稳定的精神品质。

(否) 10. 教会学生创造性地学习是应试教育的追求。

(是) 11. 教育的最高追求是促使学生在现实社会环境里更好地成长,不仅益于社会,而且利于自己。

这是人类教育的最高理想,当然也是素质教育的根本主张。

(是) 12. 为了保证传授知识具有更高的价值,教育者必须努力做到用实际言行证明自己传授的知识的正确性、有效性,绝不应在学生面前用自己的言行直接或间接否定传授知识的价值与效用。

(是)13. 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

(是) 14.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是) 15. 开拓地学是素质形成的必需。

(是) 16. 狭义的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和,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活动”。

(否) 17.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否)18. 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状态,首先取决于他们的民族历史和生产力发展。

(否)19. 素质教育第一要义——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实质是要求教育者对传授的知识实现脉络贯通。

(是) 20. 素质教育只是一种教育思想、观念或理念,不是一种教育方式,不存在什么素质教育模式。

(是)21.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统一差异性。

(否)22. 文化积淀到人身上构他在后天习得的素质的基础部分,是一种历史底蕴。

(否) 23. 在复杂多变的信息科学社会,只有具备健康体质的人,才能实现充分自由生存和全面和谐发展,进而为社会做出有益的贡献。

(否)24. 有人认为教育教学重在技巧、方法,这种观点是完全正确的。

(否)25. 精神教育是一种比科学文化、道德法纪等更远离具体事物和经济基础的社会生活现象。

(否) 26. 提高人的一切素质,首先要从提高其生活水平开始。

(否) 27. 从社会的角度看,思维素质是成就自我的根本条件之一。

(否) 28.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发展完全是学生自己的事,一切全由学生个人或家庭承担,教育体系没有义务为此提供支持。

(是)29. 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

(否) 30. 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教材的基本属性是它的传播性和实用性。

(三) 判断题:每题1分,共30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否1、教室是学生在学校停留时间最短的场所,也是教育活动的最基本的场所。

是2、人的潜能具有个别差异性,即具有不同的优势领域。

是3、人才是一切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基本依托,是所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

是4、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是5、教育质量问题是教育兴旺发达的永恒主题,是各级各类学校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是6、博纳厚积是教育者实现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知识的直接前提和重要基础是7、素质教育试验的效果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遗漏性。

是8、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

是9、活动课程是学科性的不依赖书本知识的系统传授,突破了课堂时空乃至学校时空的限制,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解放”。

否10、全面传授更有价值的知识,这是有统一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的。

是11、教学方法不正确,不但不能促进学生的素质发展,而且会压抑学生的素质发展是12、素质教育的本质特征同时也就是判别某种教育活动是否属于素质教育的根本标准。

是13、学生健康成长的目标是他们自己要形成健康成长的意识、理念,学会主动探索前进的本领。

这就必须以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和优势潜能为前提。

是14、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是发展人的个性,使每一位受教育者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地开发和发展。

是15、忠诚职位,献身教育;尊重信任,深爱学生;竭力躬行,托以致远;严于律己,铸树典范,是素质教育施教态度的基本方面是16、施教态度虽不是教育方法本身,但它在很大程度甚至根本上影响乃至制约良好的施教方法的产生与运用。

是17、学校加强与家庭教育的联系,能使学校和家庭更全面地了解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特点,最大限度地进行因材施教。

是18、素质教育充分肯定每个有差异的学生都拥有平等的权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生命价值的独特实现方式,都拥有成功的机会和各自的途径。

是19、教育通过开发人的潜能,形成作为“人”所必备的各种要素。

否20、素质教育理论本质上从属于应试教育的基本理论,它同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但是并不妨碍作为设计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是21、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是22、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提高学生健康素质作为重要长远的追求目标,把实现学生健康作为最基本的任务是23、在素质教育过程中,师生交流沟通通常是在课堂内,形式应该是全方位、多层面和具有广泛灵活性的是24、对素质教育的本质,除了从目的论上把握外,还需要进一步从方法论上把握是25、小目标牵引也是学生树立崇高正确的人生追求,实现自主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否26、设计素质教育目标首先应当依据教育理论和未来学说是27、教材首要功能是传递人类文化知识的精华,努力反映现代科技发展水平,因而,科学性和逻辑性是教材最重要的特点否28、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是29、积极参与科研学术研究并形成独特收获,这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新的基本要求之一。

否30、“应试教育”问题仅在我国存在,在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不存在。

(三) 判断题:如发现选项为A和B,则正确选A,错误选B(是) 1. 促使学生健康成长,永远是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是) 2. 思维是在表象、概念的基础上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一系列过程。

(否) 3. 对素质教育的探索研究,其中绝大部分工作是围绕教育起源问题展开的,它是当前这场教育变革成功与否的核心问题之一。

(是)4. 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个支柱”,基础教育则是“走向生活的通行证”。

(是) 5. 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刻内化需要充分挖掘和积极发挥学校的综合育人功能。

(是)6. 提高思想道德意识,形成思想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首要任务之一。

(否) 7. 闲暇教育是生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是) 8. 个人、民族或国家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必须具有崇高昂扬、坚不可摧的精神。

(是) 9. 素质教育整个施教过程,时刻都应让学生那种出于真诚的理想信念和对真理追求的微弱幼芽得到环境的滋润、呵护,鼓励任何有普遍社会价值的独特愿望的萌生。

(是)10. 在知识内化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举止始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是) 11.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开拓、创造性地学习。

(是)12. 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受教育者的思想道德品质,这是推动国家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

否13. 激活学生个性潜能只能是泛泛而谈,不会有相对明确的标准。

(是)14.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否) 15. 素质教育激活个性潜能的最高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动手能力。

(是)16.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对全体学生和国民进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

(否)17. 特殊的人格素质是对社会、他人有益而无害的独特人格品质。

(是) 18. 家庭教育对新生一代素质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是社会教育、学校教育所难以完全代替的。

(否) 19. 素质教育试验的效果具有滞后性、隐蔽性和遗漏性。

(是) 20. 教育者的施教态度与其职业道德密切相关。

没有正确的施教态度,就很难产生科学有效的施教方法。

(是)21. 素质教育必须注重建立师生信息共享平台,为他们通过这个平台实现深入便捷的信息交流、沟通服务。

(是) 22. 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是指引人们走向成功的根本法则。

因而,引领学生探索事物的特点与规律,自然成为施教的目的和标准。

(否) 23. 法纪责任素质的形成必须依靠教师自觉遵守法纪、勇于承担责任,确保法纪在社会的神圣地位。

(否) 24. 素质教育思想是现代才提出的,完全是现代化教育的产物。

(是) 25. 要充分开发国家课程,首先要对国家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基本的评价。

(否)26. 不断提高生活审美方面的知识和水平,这是提高精神审美素质的关键环节。

(否)27. “素质教育”的态度是带歧视性的选拔,以忽视少数学生发展为代价来“优待”大多数学生。

(是) 28. 素质教育要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个性才能发挥的领域和生长点。

(是) 29. 积极参与科研学术研究并形成独特收获,这是素质教育对每位教师提出的新的基本要求之一。

(是) 30. 要形成良好的学习素质,首先须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其次是建构完整的学习过程。

1. 要充分开发国家课程,首先要对国家课程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基本的评价。

(是)2. 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与认识观,自觉提高自身的精神审美素质,必须以充分认识审美眼光的重要价值为前提。

(是)3. 人的素质的差异,常常就是所拥有的文化底蕴和社会财富的差异。

(否)4. 义务教育的目的就是激活每位学生的个性潜能发展,培养他们形成各具特色的创造性。

(否)5. 素质的自然属性,要求学校的自然环境应有利于受教育者的健康成长。

(是)6. 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和他交往的一切人的发展;离开了社区居民素质的提高,学校青少年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不可能的。

(否)7. 任何人只有当他真正明确了人生志向,确立了崇高事业的追求,他才能充分张扬独特个性,尽情发挥自己的优势潜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