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外界信息的获取

外界信息的获取

动物体对外界信息的获取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通过参与小活动,掌握感受器的概念及存在意义
结合图片和教师讲解,了解各种感受器结构及信息传递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活动和讨论,提高观察和总结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体会生命体健全的重要,感悟健康的重要意义,关爱残障人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体会生命体的精致结构和奇妙,珍惜生命,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器概念、意义和种类
树立珍惜生命、注重健康的观念,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
教学难点:眼、耳结构和各部分功能
树立珍惜生命、注重健康的观念
三、教学方法:合作学习法、直观教具法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罐装饮料(咖啡)
五、教学过程:
六、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分析,结合大纲要求我认为本课教学目标应突出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即树立结构与功能对应统一的思想,体会生命体的精致结构和奇妙;感悟健康的重要意义,关爱残障人士,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基于教学目标的定位,本课教学方式以学生亲身体验为主,教师加以引导和强调。

通过小活动——请四位学生上讲台,蒙住眼睛后分别通过摸、听、嗅、品等方式判断教师所给物品(罐装咖啡)为何物,并请台下学生进行评判,以此导入新课,即可调动教学氛围,又为以后的介绍做好铺垫。

在小活动的基础上总结感受器的概念和存在意义,并提出本节课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生物体中有哪些感受器,怎么分类?生物体有哪些信息需要接受,怎么分类(此问题为上一问题的引导问题)?感受器怎样接受外界信息?
然后以这一部分总结(见图一)为纲,对各类感受器进行分析,突出学生的亲身体验和自主学习,并给出适当的资料以加强对生命的美好和健康的重要性等的体会和理解,对健康生活给出一定的建议。

最后通过引申到其他生物的感受器体会生命的多样和神奇,并进一步强调感受器的种类、存在意义和分类。

课后拓展——通过上网查资料等方式了解人体各种感受器的常见疾病、成因和人群中的获病比例,进一步体验生命的可贵、注重健康、关爱残障人士。

皮肤感受器
光感受器
声波感受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