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

新时期的“三农”问题与解决思路新阶段的“三农”咨询题与解决思路近几年,农业、农村和农民咨询题已成为决策界和学术界普遍关注的热点,上上下下都在讨论“三农”咨询题,纷纷为其献计献策。

到底“三农”咨询题出在哪里、症结何在?有什么方法可以解决或缓解它?这是本文要研究的要紧内容。

一、“三农”咨询题的核心与症结所在当前在农村社会经济进展中浮现了一系列需要关注和亟待解决的咨询题。

例如,有农民收入咨询题、税费负担咨询题、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土地市场制度咨询题、农村金融制度咨询题、粮食流通体制咨询题,还有农村市场消费、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社会基本保障制度以及农民自组织等等咨询题。

乍一看,如何会冒出这么多咨询题来,使人觉得无从下手。

事实上,当前农业、农村暴露出的一系列咨询题,并别是近期才产生的,有许多咨询题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浮现了,只是那时咨询题还没有累积到如今这种严峻程度。

另外,从这些咨询题之间的关系分析,农业、农村和农民中浮现的诸多咨询题并别是并列关系,也别是在同一阶段发生的,其中有许多咨询题是相互关联,存在着衍生关系。

比如,农民收入咨询题与税费负担、劳动力转移、土地市场、金融制度就有着直接关系,并且也与粮食流通体制、农村市场消费等紧密相关。

所以,在陈述“三农”咨询题时,别能简单地排列咨询题,应该寻出事关农业、农村经济社会进展的重大咨询题和核心咨询题来,分析其形成原因,并对症下药。

我认为,当前“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咨询题,二是农村市场消费咨询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咨询题,其他咨询题要么是由这三个咨询题引发出来,要么与其密切相联。

目前“三农”咨询题差不多和过去的“三农”咨询题发生了本质的变化。

如果说过去有“三农”咨询题,在八十年代中期往常,表如今宏观层面上仅仅是一具农产品供给咨询题,或者说是食品安全咨询题;如今三农咨询题差不多从食品安全咨询题演变成一具以收入、消费和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和社会咨询题。

在现时期,归结起来“三农”咨询题的核心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越来越大。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繁荣要紧表如今都市方面,农村经济进展要相对降后。

同都市相比,农村进展降后首先体如今投资严峻别脚,基础设施供给明显滞后。

自1998年中央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以来,尽管中央和各级地点政府向农业和农村投入了大量资金,明显改善了农村基础设施的降后状况。

但是,在利用财政资金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上,国家向都市投资多而对农村投资偏少。

例如,1998年至20xx年国家延续发行建设国债6600多亿元,其中用于农业和农村的资金约为1897亿元,占28.7。

20xx年,国家又发行国债1400亿元,用于农业、农村的资金为445亿元,占31.8。

算是这2300多亿元,还包括了大江大河工程管理、生态环境爱护和建设投资等,而这些投资直接受益的是全社会,对拉动农村经济进展的直接作用并别十分明显。

在国家集中大量资金投向都市基础设施建设后,使得都市公共品的供给和现代化水平上了好几个台阶。

和国外比较,目前我国的都市特别是大中都市的现代化水平并别比发达国家差,甚至还超过一些国家。

可是,由于农村投资少,乡村道路、人畜饮水、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益性事业进展严峻降后,同都市的差距越拉越大。

这个地方,假如仅以基础设施供给状况衡量城乡进展水平,那么当你进入中国的大中都市就看起来到了发达国家,相反当你进入中国的农村又看起来到了进展中国家。

这种城乡反差既存在于东部沿海地区,也存在于中西部地区。

城乡投资差距别仅反映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而且还反映在民间投资方面。

在20世纪90年代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增长也远远降后于都市。

从1990年到20xx年,都市集体和个人名义投资增长了14.6倍,而农村集体和个人投资仅增长了5.5倍,都市比农村增长速度快1.7倍。

农村投资增长慢,经济进展速度必定也慢,进而农民收入的增长也可不能快。

1990年到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了76.9,年均增长4.48,比80年代增长速度(8.4)几乎慢了一倍。

而同期内,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由慢变快,13年里居民收入增长了159.8,年均增长7.6,增速是80年代(4.5)的1.7倍。

在这种事情下,都市居民的收入越来越高,与农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

比如,1985年都市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农民的1.86倍,1990年为2.2倍,1995年上升到2.71倍,到20xx年高达3.1倍。

20xx 年,由于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比上年下落了0.5个百分点,而都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了9,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到3.23倍。

受收入增长的制约,农民的消费增长也极其缓慢,同都市居民的差距也在拉大。

从1993年到20xx年,都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上增长了2.58倍,而县及县以下仅增长了1.87倍。

到20xx年农民人均年消费支出水平是都市居民的1/3,消费差距比80年代扩大了40以上。

由于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农村市场需求明显偏冷,导致其在全社会中的市场消费份额浮现了萎缩的趋势。

例如,在1990年农村市场消费在全社会中的份额是53.2,1995年落到40,20xx年进一步落到36.7,20xx年又进一步落到35(见下表)。

当前,农村投资别脚,农民消费增长缓慢,已严峻妨碍了国民经济的进展。

因为,在12.92亿人口中,有9.37亿农民在紧缩投资和压缩消费,势必会给启动内需拉动经济增长带来巨大的困难。

能够确信的说,在通货紧缩的事情下,要想启动内需首先必须将占全国2/3人口的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鼓舞他们投资,刺激他们消费,惟独如此中国的经济增长才会有动力。

面对城乡进展差距,有人提出,目前中国的农村状况比过去恶化了,农民的日子水平越来越差。

这种说法有些偏激,甚至对农村缺乏起码的了解。

从实际事情看,当前农民的收入水平、日子状况都比过去大大进步了。

但是什么原因三农咨询题又忽然变尖锐了呢?关键是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与都市居民的差距扩大到了某种限度,给人的感官视角造成了异常刺激,引起了社会部分群体的心理失衡,危及到社会经济的进一步进展。

1985年以来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消费比较表年份农民收入(元)市民收入(元)城乡比乡为1农民消费(元)市民消费(元)城乡比乡为1农村市场()1985397.6739.11.86317.4673.22.1256.51990686..31510.22.20538.11278.92.4053.219951577. 74280.02.711310.43537.62.7040.020xx2253.46280.22.791670.04998.02.9938.220xx2366.46859.62.901741.05309.92.9937.420xx2475.67702.83.101834.36209.93.2936.720xx2622.08472.03.231 943.36510.93.3535.0所以,我认为“三农”咨询题集中反映在收入、消费和劳动力转移方面,核心体如今生存和进展上。

那么是什么原因引起“三农”咨询题呢?我认为是由制度和结构造成的,是由我们的制度设计缺陷和结构转换偏差引起的。

首先从制度看,改革开放往常,国家用打算经济、依赖行政力量造就了一具城乡二元体制(结构),改革开放未来虽然我们对这种制度进行了改革,但是在改革进程和制度安排上偏废了农村。

要紧表如今两个方面:第一,八十年代中期未来,我们把要紧改革精力从农村转到都市,集中在宏观经济体制和国有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对农业、农村的体制改革重视别够,造成了许多咨询题积重难返。

第二,农村制度的变迁受到了抑制。

列举四个方面的例子:1、土地别能市场化。

都市扩张、修建公路和开辟区建设侵占了大量农村土地,这些土地基本上以低价强制性从农民手中征用的,造成巨额土地收益流失。

2、民间金融机构进展受到限制,基金会撤销,民间借贷别合法,造成农村金融从资金总量和机构双重供给别脚,使农民长期陷入贷款难的境界。

3、粮食流通体制市场化改革滞后,限制非国有的市场主体进入粮食收购领域。

4、城乡财税体制改革滞后,形成财权和事权别对称,造成越是基层政府财权越小、事权越大,这引起基层政府向企业和农民乱收费,加重农民负担。

再从结构演变方面分析。

结构转换是一具国家经济进展的全然,经济进展到一定时期之后,结构转换会刺激经济增长,但是国家在九十年代未来的结构转换对农业、农村和农民是别利的。

什么原因?一方面,工业的过度扩张,导致了非农产业在大量抽取农业、农村资源的并且,排斥大量劳动力进入,造成农民占有的资源和财宝份额下落。

另一方面,受结构转换的妨碍,财宝过度向都市集中,强化了城乡二元结构矛盾。

所以能够说,当前我国城乡居民在生存权和进展权方面的差距扩大趋势,既是由市场经济变化引起的,也是由于一些宏观政策别当和制度安排偏差造成的。

二、解决“三农”咨询题的要紧途径解决或缓解“三农”咨询题的出路在什么地点?首先要强调一点是,目前社会上别应该用过激的言论,也别能用过激的方法来解决“三农”咨询题,因为三农咨询题是由历史造成的,并在历次体制变动中别断累计起来。

面对这些咨询题,我们企图想让一届或两届政府来完全解决这些咨询题是彻底别可能的,别能操之过急,只能重点突破,假如社会上一些人总用一些偏激的言论、并提出一些异想天开的解决方法,对解决三农咨询题毫无益处。

最近有人说,解决三农咨询题关键是要使政权退出农村,我认为这是一种极为稚嫩的想法。

因为在市场经济事情下,农民是弱势群体,假如我们的政权退出农村,这些弱势的群体谁来爱护,农村的公共品由谁来提供,农村贫困咨询题由谁来解决。

从世界发达国家和进展中国家的经验看,爱护农民的生存权和进展权,帮助陷入困境的农民,并向农村提供公共品,基本上政府在农村的责任。

很显然,假如让政府退出农村,这些能产生很大外部性的公共事业会马上浮现供给缺位。

另外,还有人说解决“三农”咨询题要紧在“三农之外”,我觉得这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别全面。

因为他把三农的长远咨询题和近期的咨询题混淆在一起了,我们别能把寄予于长远的战略手段放到如今来解决三农咨询题。

因此最后我的结论是,解决三农咨询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也要在三农之内,既要在近期也要在长期。

我认为在“三农之外”解决“三农”咨询题,有以下几个咨询题需要思考:首先“在三农之外”,我们的改革和政策目标是什么?我觉得核心是要实行向城乡一体化的制度过渡,今后我国解决三农咨询题的目标是要把都市和农村、政治和社会纳入一体化的进程。

为了实现那个目标,不管是长期依然近期关键是要解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咨询题,环绕那个咨询题进行人口户籍政策、就业政策、社会保障制度和财税政策(包括农村税费制度)的改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