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及问题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及问题

师才比师德重要一、二四辩论稿及问题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学识,又要有师德。

在师德与学识之间,哪一个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反方观点: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衡量学生、老师乃至一个学校的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准,几乎就是“学生的成绩”。

我认为,作为教师,学识更为重要。

理由:1 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是学识,是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

2 大量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更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

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老师才更具魅力。

问题:1、(做为老师,你见到孩子打人,你怎么办,叶圣陶分糖的故事)为什么同样寻常的事例,在有的教师眼中一晃而过而已,而在有的教师中成了宝贵的资源?这就是专业技能水平不同所造成的啊!2、如何培养出人才?这就依靠教师的专业技能了,你能说这主要依靠教师师德修养吗?试想:一个道德水准再高的老师,没有丰厚的学识,没有飞扬的文采、学识,怎么会足以让学生信服呢?4、孩子补课问题:假如你的孩子马上高考了,可是他数学不太好,你打算找人辅导一下,你是找一个品德高尚、水平一般的数学老师呢?还是找一个教学艺术精湛的数学老师呢?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刚才对方一辩的精彩陈述不自觉地夸大了师德的概念,导致得出错误的结论。

虽然如此,他依然赢得了赞许,赢得了掌声。

请问对方的辩友,这是为什么?这是大家对你能力的认可!这也使我方愈加坚信能力的重要!对方辩友虽然在立论之初强调了自己并没有否定师才,但是在论述过程中,对方的发言始终纠缠于有才无德和有德无才这两种极端的情况,这说明你们根本没有弄清我们本次辩论的前提。

我们的前提是,在我们的教师工作中,两者都具备的情况下,谁更重要?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师才比师德更重要!请注意,是“更重要”,首先声明,我在阐述我方观点的时候,并没有否定师德的重要性,而是相比较而言,我方觉得师才比师德更重要!原因如下:首先,从教师资格来讲,没有足够的能力,就无法胜任教师的工作。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教师能力是教师的核心素质,是教学成败的关键。

当一个人选择教师做为其职业时,无论他对这一职业怀有多么崇高的追求和热爱,其前提都是他必须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业。

从备课、上课到改作业,所有教学活动的环节都要求教师具备专业的能力,才能使教学活动顺利有效的完成。

如果有良好的师德,但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教育将无法传道和解惑。

正因为师能的重要性,国家才实行教师资格制度。

只有取得教师资格证的人才能做教师,而不是人人都能当教师。

其次,从两者的关系来讲,师才是师德得以实现的载体,师德的落实要靠师才,无法落实的师德是无效的。

我们没有也不敢忽视师德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同样要看到,师德是教师通过一件一件富含教师才能的教育事例表现出来的。

如果教师不先做出一件件事情出来,何以体现他的德呢?师德绝不能架空于师才而存在,师德再高,关键还要落实到位,师德的到位,要凭借于师才,没有师才打底,师德只能空怀其志,坐而论道,是无效的。

因此,广大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在专业技能极大丰富的前提下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理想,才能维持教师良好的形象。

反之,如果能力不足,道将不传,惑将不解,终将误人子弟,师德又从何谈起呢?就象医生没有好的医术,医德再好也不能治好病人,同样无济于事。

因此,在工作中,专业技能比师德素养更重要那是毋庸置疑的。

再次,师才和师德相较,孰轻孰重,这也需要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历史辨证的看待。

21世纪最缺乏的是什么?人才。

学校教育的目的就是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人才。

而人才的培养,更需要有能力的老师。

师能平庸乃至低下的教师,难以教出优秀的学生。

即使有教好学生的良好愿望,但由于能力所限也只能事与愿违。

现在那么多的家长为孩子选学校选班级,他们选的是什么?选的是具有专业技能高的老师啊。

大凡得到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的教师都是师能过硬、才华出众的教师,却极少看到能力平庸却广受欢迎的教师。

古往今来的名师大师固然师德高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有超群的专业技能啊。

就像现在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不都是专业技能超级精湛吗?最后,从教师的职业发展来看,国家更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从我们大学毕业,踏上三尺讲台的那天起,我们就开始接受各种专业培训。

每年教育部都有专项拨款,给教师进行各种专项培训,希望通过专家讲学、同行经验交流、学术沙龙等形式为老师们创造一个相互学习切磋的平台,从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

而教师能力的提高有利于教育教学的成功,有利于教育理想的实现和职业幸福感的获得,这不正是我们作为一名教师所追求的吗?新的时代赋予了教育新的内涵,新的世纪给予了教师新的使命,只有认识到师才比师德更重要,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要求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民族才能傲然立于世界的东方。

谢谢!反方二辩陈词各位评委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对教师职业的明确定位,所以我方再次申明:教师专业技能比师德更重要。

第一,从教师资格来讲,当一个人选择教师做为其职业时,无论他对这一职业怀有多么崇高的追求和热爱,其前提都是必须他有能力胜任这一职业。

第二,从社会角色来讲,教师承担着传递文明,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

高尔基说过:“爱孩子,是老母鸡都会做的事情。

可是要善于教育孩子,需要才能和全部的生活知识。

”请问对方辩友,如果您没有精湛的职业能力,仅凭满腔的热情和爱,能教育好孩子吗?“减负”喊了多少年,为什么减不下来?是那些教师道德修养不够优良?正相反,是他们所谓的“爱”,促使他们给孩子过多的负担。

他们所缺失的,正是一定的方法与能力。

第三,从教师个人成长来讲,我们应更重视教师专业技能的提高。

现在那么多的家长为孩子选学校选班级,他们选的是什么?选的是具有专业技能高的老师啊。

古往今来的名师大师固然师德高尚,但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超群的专业技能啊。

就像现在的骨干教师、名优教师、特级教师不都是专业技能超级精湛吗?师才与师德辩论赛反方四辩发言稿尊敬的主席、评委、对方辩友、各位观众,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师才比师德更重要”。

我方从以下三个方面剖析了这个观点。

第一、众所周知,教师的核心工作是传道授业解惑。

师才是敲门砖,师德是敲进门后才能体现的。

师才是教师必须先有的,如果有良好的师德,但在专业技能方面存在不足,则教育将无法传道和解惑。

首先,从教育内容来看,道德教育并不占整个教育活动的主体,在当代社会,往往才能才是学生学习内容的主体。

然后,从教育效果来看,教育活动的是一种技术活,需要一定的技巧、方法和能力,因而有才能的教师其教育效果往往比有道德的老师好得多。

最后,从教学评估来说,道德水平往往难以衡量,很难说谁比谁高尚,大多数人往往不过只是在道德上的普通人。

而才能则有具体的衡量指标,我们往往能够非常明确地指出谁更有才能。

总而言之,师才就好比是一架机器,而师德是润滑油,齿轮间的摩擦需要润滑油来让机器运作顺畅。

但是我们不能说润滑油价更高,因为社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机器,而作为润滑油的师德只能对教育发展起辅助作用。

第二、世界是由有才的人领导进步的。

对于何者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和人类的发展这个问题,毋庸置疑,有才能的人能发挥的作用远远大于有道德的人。

蒸气机和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由农业社会进入了工业社会再而进入电子信息时代。

这是知识的功劳。

在现实社会中我们讲“能者多劳”,怎么不说“德者多劳”呢?这说明了在现在的知识型社会中,才能是更重要的。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

难道仅凭高尚的德行和平庸的才学就能够使教育兴盛,国家发展吗?当前的教师地位在不断提高,但是长期以来对教师职业价值的认定主要停留在教师工作的社会价值上。

人们歌颂教师像红蜡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像园丁一样用汗水浇灌幼苗,像春蚕那样到死丝方尽的精神,却很少从教师职业的内部来看待教师,很少考虑教师自身职业生涯的发展问题。

孔子说:“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这两句话有因果关系,唯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

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觉到疲倦是很困难了。

信息时代的到来,使学生掌握知识的渠道极大丰富。

如果教师不加强学习,势必落后于时代、同事、甚至学生。

同时现实的情景也向教师的智慧与能力提出了一系列挑战。

例如,当学生没有信心时,你能否唤起他的力量?你能否从学生的眼睛里读出愿望?你能否用不同的语言方式让学生感受关注?你能否使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合作,感受和谐欢愉和发现的惊喜?所以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

第三、师才是师德的保证。

学生更重视、更需要从教师那里学得文化知识,而不是简单的道德教条。

教师渊博的学问不仅能折服学生,也会给学生以深远的影响。

知识是人类一切优秀思想的结晶。

,一个人的人格素养是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的。

丰富的知识可以提高个人的素养,从而造一个健全的人格。

如果人格不健全,那么何来道德之说?教学能力低下也会制约师德水平的提高。

师德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的爱。

但是没有从学生的根本需求考虑的爱,没有从自身水平提高考虑的爱,不应该是教师的爱。

如果教师没有过硬的业务技术,那么为人师表就没有基础,教书育人也将成为空话。

因此,对方辩友空谈师风师德实在是没有说服力。

教育好比是一条河,知识是水,那么道德便是河堤,让河水按照人类规定的方向流动,以减少或者避免河流对人类的侵害。

我国实行依法治国,近来个别师德师风败坏的案例会发生,有一部分原因是监管机制的问题。

因此,社会更需要专业人事用他们的才能来完善法律条规。

下面我方指出对方辩友所犯下的几个错误:一、偷换概念。

今天,对方辩友所有的理论基础都建立在一个如果没有的基础之上。

可是,今天是个比较性的命题,对方辩友没有一个比较的基础如何论证何者价更高呢?今天的辩论主题是“师才和师德哪个更重要。

而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作为一名教师,既要有学识,又要有师德。

在师德与学识之间,哪一个对教师来说更为重要?反方观点: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衡量学生、老师乃至一个学校的水准的最重要的标准,几乎就是“学生的成绩”。

我认为,作为教师,学识更为重要。

理由:1 作为一个教师,真正能吸引学生的[特别是在课堂上],对学生将产生终身魅力的,是学识,是一种人文科学知识的文化底蕴。

文化底蕴不足的教师,永远成不了“大师”,成不了教育家。

2 大量事实证明:现代的学生更喜欢那些学识渊博、兴趣广泛、多才多艺的教师。

在学生看来,这样的老师才更具魅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