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书夜话》读后感(600字)作文

《书夜话》读后感(600字)作文

精选作文:《书的夜话》读后感(600字)作文《书的夜话》是现代着名作家叶圣陶写的。

他通过三本书的不同经历讽刺了不同的藏书人或读书人。

紫皮书的主人是一个要看书而没有书、要看书而不看书的人。

他很穷,想从这些书中吸取哪怕最小的一部分用以改善自己的处境。

后来,他攒了点钱,买了几本书。

最初,他看得很用心,把书里最细微的错误都校对出来了。

后来,他认为把书从头看到尾是很愚蠢的,他发现了一个最简捷的办法,就是只看序文。

他看了几本书的序文之后,写了一篇文章,投给报馆。

这篇文章被刊登出来了,他得到了一笔稿费。

于是,他继续写文章,材料不用愁,从许许多多的书的序文中找。

钱财来了,名誉也来了。

他成了读书大家、成了博览群书的人。

对他而言,读书只是他的生财之道,只是他欺世盗名的工具而已。

红皮书的主人只买书,从来不去读书,而是凭借藏书来附庸风雅,把自己鼓吹成一个博学多才的文人。

对他而言,藏书只是伪文人的一种外包装而已。

破书的主人们读破书耗尽心力,学成了,就去教学生。

学生据此学成了,再去教学生的学生。

书被他们吃进去,吐出来;再吃进去,再吐出来。

除了吃和吐,他们没干别的。

没对世界做出一点新的贡献。

叶老用童话故事的方式讽喻了形形色色的伪知识分子,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我们不得不为之慨叹,也会不由自主地以此和现实生活的某些人对号入座。

慨叹之余,我们应当以此警醒自己:书只是我们的学习工具,而不是包装某种身份或沽名钓誉、欺世盗名的道具,同时,我们要讲究读书方法,切忌死读书、读死书,要用创造性的思维去读书,灵活掌握书本知识,用所学的知识为社会创造更多更有意义的价值。

六年级:孙海琳曼篇一:《书读完了》读后感《书读完了》读后感在十年前,我在新华书店的库存部,看到一本三联出版社直排简体的《孔乙己外传》,觉得好奇就购买了一本。

作者叫做金克木,因为学习历史时知道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觉得这个名字起得有名堂,至于书中的故事,就觉得更加离奇古怪了。

不过,正是这本书,让我认识了金克木这位生活在当下时代的智者。

其实,这本书中大多数是讲故事,很少讲道理,哪怕讲道理也是借故事中的人物之口说出,这种写作只有在读柏拉图对话录时才会看到。

不过,我最喜欢的并不是他所讲的故事,而是他书中对于往事的记忆,不仅是用故事来表达,更是附有很多幅的照片。

这种写法,看似是小说,却又是以真实的人与事为基础,就非常难得了。

很多年后,看到另外一位文化老人撰写的《牛棚杂忆》,两相对比,高下立现。

在“权力就是知识”的时代,自然是谁官大,谁就有学问了。

读金克木先生的文章,智慧扑面而来,文字隽永,内容深刻。

用很多的形容词,只能表达我对于金先生的敬仰,却无法准确描绘这样一位智慧的老人。

最近有幸读到金老的散文集《书读完了》,才觉得有些话想说,可能是到时候了。

在回到花溪之后,一直都想将博雅教育的理念付诸实施,但是却一直都犹豫不决,原因当然有很多种,其中最为重要的在于我们自身缺乏自信,能够真正将古典的微言大义挖掘出来。

也许,有朋友自觉已经掌握了古典的解释原则,但是对于我来说却一直没有这样的自信。

另外,我在阅读古典的时候,其实一直都希望有位老先生能够在身边指点,回到花溪也是这个目的。

不过我有此心,君已无意了。

在《书读完了》中,金克木先生先讲了一段掌故,说陈寅恪先生在遇到夏曾佑先生,聊天的时候夏先生说自己中国书已经读完了。

这时候,故事戛然而止,没有下文了,金克木先生就着这个思路继续讲下去,为什么夏先生会说中国书已经读完了。

这一解释,就成了一本书,古今中外,文史哲政,天南海北,全在此编之中。

不过说回来,我主要看的还是关于中国书如何读的问题。

金先生先列举了诗书礼乐易春秋,然后是论语孟荀老庄,这几部书读完背熟了,朱熹王阳明的书才好看得懂。

这个道理,想来人人都懂,但是真正能够做到的却未必有几个。

说来道理也很简单,过去考试用的教科书,今天已经不再用了而已。

今天小学生中学生背诵的abc一二三,也未必比过去的这几本书更有道理,但是为了考试,再差劲的烂书也要死记硬背啊!当然,我是说现在的我们未必需要死记硬背,毕竟我们上一代人已经没有了传统文化的熏陶,让我们突然有这样的功夫也不现实。

但是,我们不妨读读金老提示的这些书目,至少这已经比张之洞给当时的举子开列的《书目答问》要少了很多了,就更不必提什么《四库总目提要》了。

当然,可以将功夫用在两头,首先可以将金先生说的这十本书读熟,想来并不困难;然后,经常翻阅《四库总目提要》,虽然不一定读到全书,但是读到一些内容提要也是好的。

前者是精读书目,后者是泛读浏览,两者结合起来,估计能够找到一条理解传统文化的道路来。

除了列书目外,金先生还现身说法,亲自示范古书的读法,讲解了《尚书》中尧舜禅让的故事,重读了《左传》中崤之战的典故,分析了《论语》中夫子的对话,近读《大学》,远析《中庸》。

这比新文化运动中,胡适梁启超两人只开书目,不谈读书法强多了。

虽然,书目列的不多,但是书却是精华,至少比胡适将白话文小说硬撑为经典要强得多,搞得年轻人只知道四大名著,不知道四书五经。

不要看金老先生读中国书有一套,其实人家的专业是读外国书,据说当年傅斯年丢给金先生一本拉丁文的《高卢战记》,结果金先生凭着一本拉丁文字典愣是啃完了,拉丁文也学会了。

这是一种什么功夫?就更不要提当年跟印度僧人一同校勘佛经的故事了,人家愣是从中文佛经用梵文翻译回去,今天想来只是一个神话了。

金先生还曾经回忆过,自己在北京学习世界语的经历,直到晚年还能用世界语跟国际友人通讯。

有人说陈寅恪先生是语言天才,我想金先生估计也是这种天才的一员吧!最后提一句,金先生没有正式的大学文凭,却能在北京大学任教东语系!所以,罗永浩那种中学文凭,去教新东方这类事,就不用再提了。

最后,这本书读完了,我不禁要问自己的中国书读完了没?其实,金先生提示的书,大体都读过,或者都翻过一遍,但是要说熟读精读,却没有几本,除了《论语》稍微熟悉,就是《尚书》《左传》读了两三遍,《史记》《通鉴》都还读过一些,其他的都不过是翻阅而已。

至于说,乱七八糟的书,那就读的多了,却没有什么收获。

有些时候,自己也在想如何读书,能够读得更细致入微一些。

金先生这番开导,我自己像是似乎面前开了一扇大门,看看自己是否能够迈进门去,登堂入室了。

篇二:读《围炉夜话》有感读《围炉夜话》有感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难得沉下心去读书。

借着办公厅读书会的机会,我通读了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冬日的夜晚与家人朋友围在火炉旁分享所得、所感、所悟,这本书像位老朋友,娓娓道来。

全书共由221小则组成,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教子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字字珠玑,广为传颂,与《菜根谭》、《小窗幽记》齐名。

通读全文,收益匪浅,现将以下几点与大家分享。

关于教育。

本书开篇和中间多处都提到子女教育方面的心得。

“严师出高徒”、“严成才、松有害”,孩提时期,人的性格尚未定型,是塑造和培养子女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所受教育对人的前途和发展非常重要。

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是“4+2+1”的结构,各种疼爱难免化为溺爱,很容易养成孩子衣来伸手,饭来张口,骄奢的坏习惯。

“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对子女从小就应该严格要求,犯了错误就要不惜批评,让孩子从小就辨黑白、知对错。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父母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身体力行,润物无声,让子女在耳濡目染中养成好习惯、好品德。

从这些方面看,书中的道理现在依然很有价值。

关于理想。

书中也作出不少引人深思的论述。

大丈夫不仅要志存高远,也要脚踏实地。

理想是彼岸美丽的风景,但没有不断滑动的现实船桨就难以到达。

没有志向,就容易人云亦云,在凡尘俗世中随波逐流,浑浑噩噩,虚度一生。

三国时期曹植曾说“丈夫四海志,万里尤比邻”,我们要有这样的胸怀才能成就一番大事。

然而只有目标,不面对现实,不付出努力,再好的梦想也只能是黄粱美梦。

虽然有“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之说,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到无怨为悔也就不枉人生此行。

关于交友。

交益友,立品行。

“交友增体面,不如交友益身心”。

书中劝诫世人要谨慎交友。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能与光明正大、品德高尚之人结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朋友有许多种,诤友、挚友、生死之交,书中提倡多交诤友,这种朋友会帮你指出过失,让你明是非、辩对错,使你不断进步。

最忌讳的是结交贪图权势利益的酒肉之友,这种人很容易在你境地落魄时离你远去,更有甚者,还落井下石,见利忘义。

不仅要结交良友,也要见贤思齐。

“择其善者而从之”。

学习他人的好品德、好做法,不断提升自己。

关于贫富。

孟子有“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这样的警示名言,本书中有“读《论语》公子荆一章,富者可以为法;读《论语》齐景公一章,贫者可以自兴。

舍不得钱,不能为义士;舍不得命,不能为忠臣”这样的谆谆教导。

无论贫与富,人贵在能不改志。

孔子赞赏公子荆对待财富的态度。

如果能将家庭经营井然有序,使家庭成员人各尽所能,过上安定和谐、其乐融融的生活就能算得上是富裕。

书中提出要辩证的看待财富。

一个人出身富有,但不行善举,奢侈淫靡,即使财富再多也难得世人尊重。

钱财乃身外之物,精神的富足才是真正的富足。

我们要学习颜回安贫乐道的精神,虽身居陋室而不减其乐,我们要学习齐景公贫穷时发奋进取的精神,虽贫但不自暴自弃,通过付出努力去改变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关于读书。

“天地无穷期,生命则有穷期,去一日便少一日;富贵有定数,学问则无定数,求一分便得一分”。

生有涯而学无涯。

读书要有活到老读到老的心态。

当今社会,有不少人抱着功利之心读书,其实应将眼界放宽,读书从大的方面可以使人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从小的方面,能开拓视野,修身养性。

书中指出读书应身体力行。

是的,我们从小到大虽然读过不少书,而运用到实际工作生活中的还远不够。

如果能将书中精神内化于心,并加以灵活运用,读书的价值就更能体现了。

当然也不能尽信书,“学贵有疑”。

读书过程中要勤于思考,取其精华,去其槽粕。

书中还有许多关于修身、处事等方面的至理名言,都是先人用心良苦给我们留下的精神财富。

朋友当你疲倦抑或迷茫时,不妨读读《围炉夜话》这本书,相信它可以让你抛开世俗,远离浮躁,解开心结,走出迷茫。

篇三:读《围炉夜话》有感读《围炉夜话》有感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难得沉下心去读书。

借着办公厅读书会的机会,我通读了王永彬的《围炉夜话》。

围炉夜话,冬日的夜晚与家人朋友围在火炉旁分享所得、所感、所悟,这本书像位老朋友,娓娓道来。

全书共由221小则组成,以“安身立业”为总话题,分别从道德、修身、教子等十个方面,揭示了“立德、立功、立言”皆以“立业”为本的深刻含义。

字字珠玑,广为传颂,与《菜根谭》、《小窗幽记》齐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