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构树叶代替麦麸饲喂良凤花肉鸡的效果试验研究

构树叶代替麦麸饲喂良凤花肉鸡的效果试验研究

构树叶代替麦麸饲喂良凤花肉鸡的效果试验研究摘要:本实验是以良凤花肉鸡为试验对象,研究构树叶对肉鸡生长性能和酮体品质的影响。

选取204只健康、体重相近、5周龄的良凤江花鸡,随机分为4组,其中一组喂常规饲料,三个试验组分别喂以2%、4%、6%的构树叶取代麦麸的饲料。

经过42天的饲喂试验,对照组和试验组在耗料、增重和屠宰率上均无显著差异,其中用2%构树叶的那组对提高肉鸡的生长性能具有较好效果。

试验结果表明:用构树叶替代麦麸喂良生长期的肉鸡具有可行性,并能适当降低饲料成本。

关键词:构树叶麦麸肉鸡生产性能酮体品质前言1、构树叶的概念和特点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L),BP)是一种广为人知的落叶乔木,在自然界生存适应性极强,耐干冷,耐湿热,根系发达,在各种类型的土壤中几乎都能生长极少病虫害。

根据《植物分类》记载,在我国华北、华中、华南、西南西北各省都有生长,尤其是南方地区极为常见,资料表明:“在广西几乎每座山,每条路旁,每块田边和地角,都能看到构树滥生”只不过名称各异,有的地方叫“皮树”、“麻叶树”、“浆树”、“醋桃树”等。

它不仅是保护生态和水土保持的一种优良树种,经分析构树叶蛋白质含量高达20%~26%左右,氨基酸、维生素、碳水化合物、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含量丰富。

构树叶由于蛋白质含量高,在饲料生产中主要是替代豆粕等蛋白质饲料。

利用构树叶生产饲料,可以大大降低饲料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构树叶常规营养成分(风干基础)为:水分10.33%、粗蛋白质21.0%、粗脂肪3.20%、粗纤维9.07%、粗灰分 12.19%、无氮浸出物42.24%、钙2.77%、磷0.42%,鸡代谢能6.90MJ/kg。

由于构树是在广西易生长的树木之一,因此,构树叶的来源在广西已经不是问题,而且种植枸树作为饲料,成本低,南难度也低。

经分析,构树叶营养成分和麦麸类似,也是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高量的蛋白,因此用构树叶取代麦麸具有可行性。

并且使用构树叶取代麦麸,在经济上具有很大的意义,由于构树叶在广西随处可摘,因此可以在成本上得到大大的降低。

2、麦麸的概念和特点麦麸也称为麸皮。

是生产面粉的副产品。

由果皮、种皮、胚、糊粉层和少量胚乳组成。

磨制精粉时,麦麸中胚乳部分比例增大,品质也好。

小麦麸的粗纤维含量较高,蓬松而容重低,具有缓泻、通便的功能。

小麦麸含有较多的B族维生素,如B1、B2、烟酸、胆碱,也含有维生素E。

麦麸的粗蛋白和粗纤维含量都很高,有效能值相对较低。

因此,麦麸一直以来作为养禽必不可少的饲料之一。

由于当今的麦麸价格受到玉米价格上涨的影响,因此使用麦麸也提高了养禽的成本。

而且在广西,小麦的产量低,因此麦麸的来源多为外地,因此也增加了运输的成本。

麦麸被广泛用作畜禽的植物性蛋白质来源,是人们用得最多,最熟悉的一种能量饲料。

其常规营养成分如下:水分12.2%、粗蛋白质12%—18%、粗脂肪3%—5%、粗纤维5%—12%、粗灰分4%—6%、淀粉10%—15%,钙0.13%、磷0.91%。

麦麸含有较丰富的锰、锌、硒及维生素B族,但没有维生素B12;含磷多钙少,磷中植酸磷占2/3,猪鸡不能吸收利用。

小麦麸不适于饲喂肥育猪、肉用仔鸡。

[3]3、构树叶和麦麸的比较表1 饲料成分对照表构树叶麦麸玉米水分%10.312.211.6粗蛋白%21.012—188.66粗脂肪% 3.203—5 3.50粗纤维%9.075—12 2.00粗灰分%12.194—6 1.40钙% 2.770.130.02磷%0.420.910.31代谢能(MJ/KG) 6.90 7.82 2.32从表1可以看出:构树叶粗蛋白质含量差不多是麦麸的2倍,玉米的3倍,营养成分丰富,是介于玉米和大豆之间的上等畜禽饲料。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等畜产品需求也在加大。

这刺激了畜禽养殖业的迅猛发展。

然而随着资源的开发利用逐渐饱和,我国蛋白质饲料也日益短缺。

因此,开辟新的蛋白资源成为当务之急。

因此,开发构树叶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3]试验方案1 实验材料和分组1.1 试验材料5周龄的良凤江花肉鸡、大学内采收的自然风干的构树叶。

1.2 试验动物分组选择204只健康、体重相近、5周龄的良凤江花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17只,每组共51只,三层阶梯式笼养:早晚各喂一次饲料,自由采食和饮水。

饲养管理,免疫等按常规进行。

各组饲粮处理见表2。

表2 各组饲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饲粮组成Ⅰ(0%构叶)Ⅱ(2%构叶)Ⅲ(4%构叶)Ⅳ(6%构叶)玉米61.50 62.00 62.50 63.00 麦麸 6.00 4.00 2.00 0.00豆粕21.00 20.60 20.20 19.80 构树叶0.00 2.00 4.00 6.00进口鱼粉 5.00 5.00 5.00 5.00油脂 2.50 2.40 2.30 2.20 50%氯化胆碱4%复合预混料 4.00 4.00 4.00 4.00营养水平代谢能(MJ/kg) 2.915 2.914 2.913 2.911 粗蛋白质(%)18.04 18.04 18.04 18.04 赖氨酸(%)0.94 0.94 0.94 0.94蛋氨酸(%)0.33 0.33 0.33 0.33钙总磷2 试验方法及考察指标2.1 饲养试验空嗉囊单个称重,分组,预饲1周后,于试验开始日再空嗉囊单个称重,各组平均体重无显著差异时,试验正式开始时,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分别饲喂I、II、III、IV号试验饲粮。

粉料,每天于早上7:30和下午4:30加料,保证食槽不断料,自由采食,饮水器供水,日换水2次。

每天记录饲料消量,试验期间观察试验鸡的粪便、试验鸡健康状况及鸡死亡情况。

试验后21天对试验鸡进行称重1次,试验结束日42天再称重1次,考察各阶段各组的增重、饲料消耗及饲料转化比(饲料/增重)等指标(各组体重、耗料等都按重复计算)。

各阶段试验鸡的增重指标见表3,饲料转化率见表4。

表3 肉鸡增重情况(单位/g)组别始重前期重前期增重后期重后期增重对照组676.82741.3464.521704.58963.24试验1组698.52735.6237.101754.621020.41试验2组743.10804.8461.741719.33914.49试验3组723.33750.6327.291675.44924.81从表3可以知道,实验开始时对照组的平均体重为676.82克,试验组的平均体重为721.65克。

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始重组的F=7.73>F0.05(P=0.039<0.05),各组始重差异显著。

经LSD法多重比较分析,在0.05的置信水平上,对照组对试验1组、试验2组差异显著;在0.01水平上各组差异不显著。

这反映了在试验开始前,肉鸡的分组工作做得不好,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试验结果的准确性。

前期对照组的平均增重为64.52克,试验组前期增重为42.05克,试验组比对照组低42.17%,差异极大。

经方差分析,在0.05的置信水平上,对照组对试验1、试验3组有显著差异,对试验2组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不同的饲料中构树叶的含量不同对肉鸡的前期增重有影响。

但这也可能是由于试验前期鸡的初始重有差异的影响。

后期对照组的平均体重为1704.58克,试验组的平均体重为1716.46克。

对照组后期平均增重为963.24克,试验组后期平均增重为953.24克,相差很小。

经方差分析,对照组和试验组在后期增重上无显著差异。

这说明用构树叶替代部分麦麸在试验后期肉鸡的增重上无不良影响,证明在饲料中添加一定量的构树叶具有可行性。

但在后期增重上试验1组对试验2组、试验3组有显著差异,且试验1组在各组中增重是最多的,即试验1组在增重上效果最好。

表4 各组饲料报酬结果组别每只耗料量每只后期增重耗料/增重对照组3137.89963.24 3.26试验1组3126.091020.41 3.06试验2组3109.48914.49 3.41试验3组3115.92924.81 3.37各组在每只耗料量上的F=0.813<F0.05(P=0.549>0.05),差异不显著。

对照组和试验组在每只肉鸡后期增重、耗料增重比上也都无显著差异。

这很好地证明了构树叶替代部分麦麸对肉鸡的增重上无不良影响。

试验组在耗料增重比试验1组的耗料/增重为3.06,试验2组耗料/增重为3.41,试验3组耗料/增重为3.37,各组相差较大。

经方差分析,试验1组对试验2组有显著差异,且试验1组的耗料/增重是最少的,所以试验1组的效果最好。

可以从表4看出,虽然每只鸡在耗料量上差异不显著,但是随着日粮中的构树叶成分增加,鸡的采食量也下降了一点。

这可能是因为构树叶纤维素含量比较高,影响了饲粮的适口性,从而使鸡的采食量下降。

2.2消化代谢试验试验进行的第3周,取各组饲料样本,各组收集鲜粪样3天,每天各重复100g左右,3天共300g左右,每个重复混合成1个样,共12个粪样。

70℃下烘干,粉碎制样(12个)。

试验饲料和粪样供分析常规养分指标用。

采用AIA法测定饲粮养分的表观代谢率。

具体方法和计算公式试验指导书-北京农大杨胜主编。

养分测定结果见表5,各养成表观消化率结果见表6。

表5 养分测定结果(%)成分料对照组料试验1组料试验2组料试验3组粪对照组粪试验1组粪试验2组粪试验3组水分10.86 9.88 10.28 9.39 5.34 8.47 8.55 8.33 粗蛋白19.05 18.05 18.29 19.97 32.66 30.35 30.34 30.82 粗纤维 3.45 2.35 3.53 2.69 9.95 9.20 9.99 9.99 粗脂肪 6.86 6.27 6.36 7.54 3.49 3.37 4.19 0.43 粗灰分 6.11 5.19 6.31 7.24 16.59 16.13 16.90 18.26 钙 3.01 1.47 1.32 0.90 3.13 3.41 1.66 无数据磷0.51 0.41 0.47 0.40 1.05 1.11 0.97 0.95 酸性不容灰分(AIA)0.57 1.26 1.97 1.08 1.68 2.13 2.48 3.46某物质的消化率(%)=100-(1-IR*NF/ IF*NR)I R——日粮中指示剂得含量(%); I F——粪便中指示剂得含量(%);N R——日粮中某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N F——粪便中某种营养物质的含量(%)。

[4]表6各养成表观消化率结果(%)成分对照组试验1组试验2组试验3组水分83.32 49.29 33.93 72.31粗蛋白41.83 0.53 31.77 51.83粗纤维 2.15 -131.59 -124.81 -15.92粗脂肪82.74 68.21 47.67 98.22粗灰分7.88 -83.85 -112.75 21.28钙64.72 -37.22 0.10 无数据磷30.15 -60.15 -63.94 25.87从表6可以看出,对照组的各养成表观消化率普遍比试验组的高很多。

相关主题